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界,从事党的新闻工作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记者编辑为数不是很多,其中75岁高龄的穆青同志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尊敬。穆青同志以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政治热情,作为中国历史见证人、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新闻文库中一笔熠熠闪光的财富。穆青同志所写的新时期人物通讯,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2.
朱清河 《新闻知识》2006,5(12):27-29
众所周知,穆青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尤其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建国以来,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核心有着直接交往和密切合作,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名的杰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穆青提出了一系列新闻思想,对于指导21世纪我国新闻工作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穆青新闻思想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理论承袭性首先,穆青新闻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穆青194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可谓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喝延河奶水”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一…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之一》中,赞誉南朝文人庾信后期作品艺术上更趋成熟,“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天,我们用这句诗来评价穆青的新闻作品也十分精当,他的作品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站在时代高度报道典型 新闻所报道的人和事,是新近出现和发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那么,怎样报道呢?穆青同志讲:“我们今天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因此,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这是穆青同志抓典型报道的深刻总结,也是他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就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说吧,写作构思时,他反复考虑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一时代要求和进程出发,提炼出“困难面前逞英雄”这个主题。 1990年,穆青和冯健、周原重访兰考时,强烈感受到焦裕禄精神使兰考发生了翻天覆  相似文献   

4.
穆青同志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多年的著名新闻记者、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其记者的活动和成就是丰富而多彩的,有许多可供我们探索和学习的内容。本文拟仅就其人物新闻通讯,着重探讨他怎样报道时代主流问题的,作一番探索。 穆青同志新闻作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或者说。它有什么特色呢?  相似文献   

5.
原新华社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其中以人物通讯最为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先生在这里虽然是指文学作品而言,但笔者认为,对于新闻作品来说,强调民族特色何尝不是这样呢?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一定时代、一定民族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新闻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只有具有民族特点的新闻作品,对外,才能为世界各国所注意,所乐于了解;对内,才能为读者所接受,所喜闻乐见.这种民族特点表现得越鲜明,越突出,越易于广为传播,越能充分发挥新闻作品的社会作用.新闻既然是客观事物通过记者头脑的产物,那么任何一篇新闻作品,不管是在主题的确定上、材料的取舍上,还是表现形式上,必须体现着作者自己的思想、倾向和风格,而记者又是一定民族的记者,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必然打上本民族特点的烙印.概观穆青同志一些谈论和通讯报道,不难看出,几十年来,他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致力于我国民族特色新闻的创建和发展,下面笔者就这方面,谈谈学习中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7.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新闻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日益为广大读者接受和欢迎。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并对其作品进行赏析,希望对创新新闻报道带来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尽管一代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去世的日子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他留下的一篇篇黄钟大吕般的新闻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因他的报道所唱响的一个个“典型”还不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评价的那样:“(穆青)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以自己的作品对国家、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①这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界的“旗舰”、实现“三贴近”的典型的职业记者,用他的如椽巨笔记录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对于穆青的新闻作品在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社会功能,人们可以从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失真"、"失情"、"失血"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人物通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12.
陈布雷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官桥良七房(今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的一家书香门第。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他进入政治舞台是从办报开始的。 1911年前后,陈布雷在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就学时,休假日常往上海,借住其堂兄陈屹怀任社长的《天铎报》社。有一年年初春,恰逢《天铎报》编辑戴季陶结婚请假,叫陈布雷代编报纸。陈布雷于是每日撰短论两则,间亦代撰论说。1911年秋,陈布雷从浙江高等学堂文法科正科毕业,正式进入《天铎报》社。于是每天撰短评两则,每十天撰写社论三篇。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14.
穆青同志是河南杞县人.中原的水土哺育了他.他对这块养育之地情有独钟,是理所当然的.他新近出版的《十个共产党员》一书中有6个就是中原大地的好儿子.我思索着一个问题,对于中原大地,最使穆青动情,使他牵肠挂肚的是什么呢?恐怕莫过于那里的父老乡亲了.那些普普通通的甚至是土得掉碴的农民、育林养林人;那些普普通通的县委书记,从焦裕禄到郑永和,这确是一些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一点也看不出是“县太爷”,但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操心操力,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穆青就是用他的笔把这些普通劳动者、普通县委书记心灵深处最光亮的东西,精神力量中最震撼人的东西,揭示在中国大众面前.这些人中,不管是已作古的,还是健在着的,他们的精神力量曾经鼓舞并正在继续鼓舞着许许多多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了穆青发表的几篇国际题材的通讯,发现这位政治嗅觉敏锐的新闻记者,同时还是一位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大家。可以说,他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一组具有描写风景美、抒发情怀美、谋篇布局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国际题材的通讯,开掘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领域。因此,笔者以为:穆青的这几篇通讯具有散文形式的美,达到了散文写  相似文献   

16.
~~慷慨悲歌奔战场——试论穆青人物通讯的风格@杨子才~~  相似文献   

17.
十年前去开封,于翰园碑林,得见穆青同志题写的书碑: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北马秋风大散关。……书法风骨铮铮,气度不凡。自见过这书碑之后,再读穆青同志的人物通讯(特别是收入《十个共产党员》一书的诸篇),我便每每想起那些隽永的诗句。这种联想何以产  相似文献   

18.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为人民采写了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新闻作品,尤其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历史的审判》等篇章,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 那么,穆青新闻作品的巨大魅力来自何处?其中,情感因素对穆青新闻作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穆青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因素。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情感,包涵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热爱,对天下劳动大众命运的关怀,对祖国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深爱,以及对人世间一切丑恶事物、丑恶现象的嫉恨。  相似文献   

19.
张磊 《新闻爱好者》2011,(6):101-101
穆青的作品,充满高昂、激越的时代主旋律,洋溢着革命的激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穆青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不仅因为他深刻的思想性,更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性。不辱使命的强烈责任感,扎实的文学功底,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创新追求,形成了他朴实自然、苍劲厚重、气象浓郁、沉雄苍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穆青的作品,充满高昂、激越的时代主旋律,洋溢着革命的激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穆青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不仅因为他深刻的思想性,更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性。不辱使命的强烈责任感,扎实的文学功底,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创新追求,形成了他朴实自然、苍劲厚重、气象浓郁、沉雄苍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