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有关消费安全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这对人们的生活大有好处,给人们的购物消费提了个醒。但在这些报道的最后,记者先生们往往都要说些什么"希望有关部门给我们一个交代"之类的话语,这些话语看似义正词严,其实却无丝毫之力,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的有关信息,是朝天放空炮,是虚张声势,是一种偷工减料的伪批评,是记者偷懒不尽职的表现。媒体其实肩负着社会调查的重任,社会调查本身就是媒体监督的前提,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搞批评报道更要调查。调查不只是要指出一种现象, 更要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机理,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提供一个参考,这才是媒体社会守望功能的实质所在。国内媒体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还很不到位, 往往还停留在一个浅的层次。《南风窗》杂志最近推出  相似文献   

2.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话语是房地产广告的一大特征.一方面,奢侈的消费主题不断在广告中进行欲望诉求;另一方面,会所、购物、高尔夫等多种奢侈符号消费形式也在广告中不断构造一幅虚幻飘渺的生活图景.房地产广告竭力煽动人们的消费欲望,营造了一个消费幻境.  相似文献   

4.
陈利双 《新闻传播》2009,(11):30-3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人类已普遍进入消费社会,这给传媒领域带来的变化就是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杨虹 《新闻世界》2013,(2):91-92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其思想理论影响着世界文化理论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①后期,鲍德里亚开始重新思考当代世界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尤其,他特别重视消费和符号的紧密联系。②研究鲍德里亚符号学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价值和理论指导性。本文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依据,对笔者工作当地矿区职工消费现状进行剖析,呈现出现代矿区职工消费的社会图景,从而引导矿区职工建立健康和谐的消费生活。  相似文献   

6.
梁雪梅 《报刊之友》2012,(11):149-150
当下消费社会中,奢侈品消费中的身体文化传播研究可从“奢侈”的历史入手。“身体文化”卷入传播领域,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受人类“好奇”本性推动,人们不断追求“奢侈”,将“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因此奢侈品得以推陈出新。“身体文化”进入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好比“红楔刺白”:首先“身体文化”(楔子)在消费文化(蛋白)中不胫而走,成为主导论述话语,再直击核心(蛋黄)——奢侈品消费。结果,“蛋黄”穿破,和“蛋白”融为一体,意味着奢侈品消费充斥、填满了整个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又到一年一度的消费维权“3.15”,作为为消费提供现场新闻援助的记,听到电信行业利用人们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生疏,预设消费陷阱,肆无忌惮侵害消费权益的投诉,看投诉无奈又无助的愤愤然表情,置身其中,让人顿感血脉贲张,很快《消费权益日电信投诉居多》一稿在本人所供职的《大众日报》刊出。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人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雄 《新闻知识》2005,(10):25-26
经济新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始终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市场竞争和日常消费中,人们需要获悉经济战略、经济政策、法令法规、经济走向、市场行情、经济背景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凭借这些信息来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以便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经济新闻记的工作正是通过对众多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政策、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进而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微博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日益呈现出新的特征:微博话题议程设置的情感消费;病毒式广告话语的符号消费;对女性欲望的二次消费,等等。本文试结合传播学和消费社会理论,对企业微博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垄断地位,使传播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从媒体话语形态上探究自媒体给传播带来的变化,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发生了三个转向,即由宏大叙事向微叙事转变,由精英话语向草根话语转变,由意识形态话语向消费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12.
肖俊  滕云 《传媒观察》2007,(7):12-1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消费生活方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新闻消费成为我国当前一种主要的消费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导的社会,人们更多的是借助消费来寻找和体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按照鲍德里亚的观点,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被赋予的意义。品牌作为商品符码被人们消费、追逐和崇拜着,品牌消费呈现出的这种图腾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它和原始图腾崇拜到底有何联系?从建构的视角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谁催生了房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掌握了使人们确信他们需要什么的话语权力,谁就控制了社会。西方学者马尔库塞这样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是这句话的一个实证。整个城市都在消费方式的裹挟下,欢欣鼓舞地加入了追求好生活的行列。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相互合力,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单向度的上涨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当前媒介进行信息配置过程中,在"消息"话语和"消费化"话语之间,往往倾向于关照后者。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媒介信息的消费化趋向,并针对这种趋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为我国媒介工作者正确进行媒介信息资源配置,克服此不良倾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嘉 《新闻世界》2009,(7):67-68
本文从男性、女性同时又是传播者、受众的交叉视域中解读电视栏目《超市大赢家》。此类购物竞技节目的成功之道在于,既使男性体验到话语霸权的快感,同时又给女性提供颠覆男性话语权,以消费的形式进行狂欢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李莎 《新闻通讯》2013,(12):34-35
私人化、非公开性是隐私的显著特征。然而在当下,隐私话语尤其是普通人的隐私借由大众媒介得以公开表达,并且这种表达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隐私话语不但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并且引发了受众对其进一步的“消费”,这在情感调解类拦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以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为例,对普通人的“隐私消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探析。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的时代似乎从未过去,甚至还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态势。其中,男性反串作为短视频中的一种独特存在,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它的出现也与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相契合。结合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的经典理论,认为这一形象建构的动因与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化消费特征有关。另外,通过对身体、话语、场景三个层次的分析,归纳了短视频中的男性反串形象是如何在大众心中建构的。最后,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对短视频中男性反串现象的建构进行了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