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教育是转型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现代化在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空间的形成、公民主体性的自我觉悟和国家的法权保障三个方面为公民教育带来发展契机。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公民教育必须体现现代性的追求:在价值取向上,应坚持权利本位;在教育目标上,应强调主体地位;在方法体系上,应注重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了政治现代化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的重要任务。政治现代化离不开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支撑,而公民教育作为转型中的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公民教育——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甸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以来,“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同时,作者还希望辨明: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是指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承担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人的现代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公民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活动,实现人的现代化,重要途径在于建构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公民教育.其中,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着力点,对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以来 ,“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 ,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 ;同时 ,作者还希望辨明 :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 ,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断,将公民意识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而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公民教育的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比较的视角,就公民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虽说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并未实现。理性的缺失是制约中国教育现代化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理性的缺失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民族中心主义作祟,二是科学精神缺失。中国教育现代化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和技术层面,而更应关注现代人理性的培养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民精神是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统一。培育现代公民精神能够防范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不参与的滋生,促进法理型政治统治类型的发展,进而促进理性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社会,现代化最根本的表现就是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表现为人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形态是公民。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现代公民作为主体。现代公民的培养,必须依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培育公民:社区教育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伟 《成人教育》2011,31(12):8-10
教育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双重作用,构建以培育公民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可作为缓解社会冲突、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之一。它既有利于建设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公民社会,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培育公民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具有三个主要任务:一、鼓民力:提升民众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二、开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精神;三、新民德:培养民众对自我、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党的奋斗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力支撑,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文章在论述大学公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涵义和重点的基础上,从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垂范作用、建设民主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实现途径,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又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一个普遍民众都具有较强公民意识的现代社会。文章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面对未来社会与文化转型的挑战,大学必须以培养健全的公民精神为目标,大力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把普通教育、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民主国家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民主国家的建构离不开民主参与,即民主观念指导下的公民参与。其中,民主观念是民主国家建构的动力源,公民参与是民主国家建构的政治保障。而公民的民主观念和政治参与不是凭空出现的,二者与公民及其教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并且需要公民教育的积极推动。可见,民主国家是考察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功能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市民社会的兴起以及和谐社会的倡导,公民意识的培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而公民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角色赋予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属性。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6.
臧宏 《中国德育》2009,(2):92-92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着眼于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对认清当前基础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并非只有工具性的一面,就目的性而言,它乃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公民教育目标的确认具有中国社会与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公民教育实际上应该是、也必须是全部教育的转型乃至整体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公共理性”是指各政治主体以公正的理念,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政治生活中对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正的、可预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理性。要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就需要以公共理性为指导,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公民意识培养。本文旨在从公共理性的维度,在阐述公共理性基本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共理性对公民教育的价值定位、逻辑思维所具有的规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化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教育现代化并不是盲目地适应现有社会,而是确立自己的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规范社会的需求。教育现代化不仅是被动的过程,更是主动的过程;不是为了盲目地适应现代社会,而是要确立自身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前进,规范社会需求。我们要利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综合素质和现代性“历史人格”的培养,把对人格完善、个性发展、超越意识、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前提,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而现代性综合素质和历史人格则是现代化人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具备良好的公民常识,且具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严格遵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方面。培育中国公民精神,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理性选择制度的"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思想。一方面,公民要养成自主批判和积极行动的公民精神,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另一方面,国家要改革完善宪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公民精神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