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09,(2):18-20,34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贡献,实际上超过了建安时代的其他文人,是建安文学真正的代表人物.曹植是建安时期一位优秀的极有才气的作家、诗人,但他不能同曹操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也不能同其父的作品相比,决非"建安第一".  相似文献   

2.
远和近     
一曹植小时候聪明伶俐,深得父亲曹操的宠爱。一个中秋之夜,曹植和家人在一起赏月,父亲突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擅权,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军风起云涌,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终于在地主级阶血腥镇压下失败了。接着是军阀割据混战。曹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逐渐扩展势力,统一了北方,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歌的作者和提倡者,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当时有“天下文人竞集魏都”之说,形成了建安时期文学兴盛的气象。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到当时著名的文人说:  相似文献   

4.
曹叡和曹植都是魏皇族成员,一同成就了曹魏文学家族的辉煌。曹叡虽然深知曹植曾对自己的父皇构成威胁,然仍对其怀有深情,文学无疑是他们叔侄之间强烈而有力的纽带。曹叡的诗歌风格充满哀伤,这与曹植后期诗作风格贴近。曹叡《种瓜篇》《猛虎行》《月重轮行》等与曹植相关诗作进行比较,其思想表达、意境设置、结构布局、逻辑脉络等有诸多共同之处,不乏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印痕。曹叡自身文学成长经历以及对曹植诗歌的自觉传承,使其文风有“慷慨悲凉”的遗韵,可纳入、定位为晚期“建安文人”。  相似文献   

5.
北京军阀政权在威权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丧失了政治学意义上的威权资源的合理性。由于军事实力只具有暂时的威权性,军阀们各个派系经常为争夺最高权力进行内斗;军阀们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需要文人政客为其服务,从而造成军阀与政客交相为恶的局面;同时,民初思想文化极度活跃,这些因素都使北京政权的威权性大打折扣,从而使得民初北京军阀政权走向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杏花村文学相关文学作品的作者虽然均为历代文士政客,但大多数是生活于民俗境界中的地方文人和地方官员,因此其文学特性表现出更多的民俗性。杏花村文学遗产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历代文学作品中杏花村文学意象的传承,二是历代文人对地理杏花村所在地的吟咏成果及相关民间传说。地理杏花村文学遗产集中在贵池杏花村一地,清代初年至民国初年,先后有两部村志记录了贵池杏花村丰富的文学史料。杏花村文学作品主题集中,来源复杂,作者众多。作品既有传统的诗文,也有流传于杏花村周边的民间传说。这些文学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文献、认识、传播、美学、民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曹植作为魏晋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他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与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是在争储失败后从此愁眉不展。在他的诗文创作中,辞赋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因此,本文围绕曹植辞赋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无论是美丽幽怨的女性形象还是立体多维的男性形象,试图挖掘出他们身后所隐藏的文化内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曹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曹植在曹丕称帝前,个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都能得到极大的维护和保证;而曹丕称帝后及曹叡执政期间,曹植个人的积极面子得到的是虚伪的维护和认可,而个人的消极面子则受到极大的冒犯和侵害。智慧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对于真爱的追求被极端地压抑、知己被铲除,如此等等,使曹植备受煎熬,产生极大的性格分裂,找不到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导致郁郁而终。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一个政客,极具政治天赋;王熙凤是一个封建社会自己给自己培养的叛逆形象,之后又亲手把她扼杀。  相似文献   

11.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不会到熟练掌握各项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肌肉的不适应到“自动化”的质变过程。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作用。确是一个不庸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并非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在将英语作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有一种可能的选择,即先语法后语义。语法是基本工具,认知是思考过程。实例表明,只有在认知过程中做到语法扣语境的统一,才能做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论述武术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一种文化后, 对武术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武术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运动,更多的是 一种文化的存在,是整体意义上的武术。武术运动,只是一种体育理念下的竞技体 育竞赛的武术形式,技术层面的关注和追求更多于文化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魏晋风度”和现代的行为艺术之间有某种相似,其相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行为、身体来表达观念;二、行为具有某种震惊效果;三、行为蕴含着具有启示性的观念、意味。但“魏晋风度”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艺术风度的生活,而行为艺术终究是一种观念艺术,并且,两者是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产物,因而是似又不似的关系。将“魏晋风度”和行为艺术加以深层的比照,对于此两种文化现象,对于生活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实践,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其优秀的文化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辅助思想之一."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发球是排球比赛中的三项主要得分手段之一,一场排球比赛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球队员发挥的好坏。因此,发球是受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紫花地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开花早、花期长,而且株型紧密低矮,是优良的地被植物;同时又因花期长、色彩艳丽,也是布置花坛、花镜或点缀草坪、道路的良好材料,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杜晓明 《职大学报》2014,(5):118-1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我国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的教学档案工作是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