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留学生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开创者,在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中国新式教育的最早拓荒者;二、中国新式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和新大教育思想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清末,广西新式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军政教育渐次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广西边疆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引领地方社会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学东渐”带来的先进教育观念、新式办学体制和分科课程设置等全新的教育模式,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职业技术教育的萌生,也为20世纪乃至当今中国现代职教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过去学者对江西新式学堂作过不少研究,普遍认为江西新式学堂居于全国的前列,对新式学堂所起的作用评价较高。在顺应清末新政的潮流下,江西新式学堂开始兴起并有所发展,但在清末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推行新式教育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江西新式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相似文献   

5.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该书院招录广东、广西两省优秀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注重传统文化和西学等知识教育。为两广培养了许多新式人才。毕业于该书院的广西学生大多成为对广西有用的人才,他们促进了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掀起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社会新式教育快速兴起,新式学校逐渐取代传统的私塾和书院,成为教育机构的主流。政府在发展和普及新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新设大量学校,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教育机构进行改造,使融入新的学校系统。相比较而言,书院改学堂较为容易;传统私塾因为数量庞大,分布散乱,成份繁杂,改造起来难度大、时间长。教育行政机关通过组织塾师培训、审定塾师资格、实行设塾登记等形式,积极开展对私塾的改造,使之逐渐脱离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校管理上向新式学校靠近,为新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教育的百年进程中,民国学校历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学校历史教育是对清末新式学堂历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数次改革,都可以从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找到踪迹和例证。然而,对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笔者指出,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考"官"时代的终结。尽管后来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实行新的文官考试制度,但其在选才任官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与科举已不能同日而语。笔者认为,废除科举不仅是近代社会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也是教育制度与考试制度的划时代变革:(1)科举制度的废除,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导向,使考试的重心由考"官"转向考"学",新式学校的教育地位出现历史性转折,由此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根基;(2)与新式教育发展相适应,废科举后确立新的学校考试制度,各类考  相似文献   

9.
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客观上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藩篱,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发展、特点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给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的教育改革更能体现新时代的要求,给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学说与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实践仍有非常积极和现实的意义。我校在广西陶研会的指导下,营造学陶师陶的浓厚  相似文献   

11.
私塾在山东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至清末,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发展,私塾的衰落无可避免。一部分私塾经过改良,在形式上向新式小学堂靠拢,而绝大多数私塾,仍以原有的旧姿态广布乡野,与新式教育相抗衡。私塾的存在,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阻碍了山东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宜兴埠的乡镇经济发展较快,近几年出现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的势头,然而,职工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却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飞快发展的需要。我们先后招聘了500多名专业人才,但仍是供不应求。而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式农民。这使我们深切感到乡镇经济及其发展在呼唤教育。另外,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宜兴埠出现了“四多”,即:做小买卖的多,流动人口多,经济纠纷多,再加上历史上以脏乱闻名,因此不讲文明的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到只抓管理、抓调解、抓治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抓,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使全镇人民的素质从整体上提高。我们镇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效法西方活动的进行,具有西方特色的新式学校陆续出现。这些新式学校大多设置了授课时数不等的外国历史课程,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使新式学校的学生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外国历史知识。为适应教学之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的废除使士绅阶层失去了传统的政治优势。但政府推行的发展实业、新式教育及地方自治等改革措施,又为其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在政府指令的运作下,地方社会相应成立了商会、自治会、谘议局等新式社团和自治机构。士绅借助于这些新式社团和自治机构,广泛参与各种地方事务,在角逐地方权力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重组。新式社团和地方自治机构的出现,分享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促成了地方社会的自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改举措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举凡旧式教育的摒弃、新型学制的颁行、教育行政的创建、教育宗旨的确定等等,无一不在这个历史时期得以实现或完形。尤其这一时期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的纷纷涌现,表明我国教育事业真正迈上了现代化的第一步台阶。征之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的种种变革,这一兴办新式学堂发展新式教育所取得的进步及其意义,值得后人肯定和注意。然而,这一时期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的新式学堂,其赖以生立的时代土壤,却是一种极端困弊的社会经济。有鉴于此,探识和总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读经一直是私塾教育上演的重头戏。近代新式小学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经典的限制,把社会与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补充进来,使读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1912年,  相似文献   

17.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外来性与本土化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两大特征,并贯穿于高等教育变革过程。在清末新式教育创始阶段,外来性占主导地位。随着民国时期新式教育的发展,外来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土化,在教育指导思想、招生考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征。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两广学务处是1903—1906年期间,广东、广西两省新式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它的成立,既有清末新政的时代背景,也与两广总督岑春煊重视教育以及两广士绅的大力推动分不开。在张鸣岐等人的主持下,两广学务处制定的兴学政策为清末广东新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经历的三次重大人事变化,反映了科举停废前后,中国近代地方教育行政体制逐步确立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