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教育学”是苏联新出现的一个教育流派,它于1986年12月18日公开露面,提出了教育革新的观点,引起了苏联教育界的一场大辩论,迄今为止,辩论仍在继续。为了全面了解“合作教育学”的思想和实践,本市和平区教科室崔明赓、李呈付、陈凤茹同志将有关资料整理摘编(本刊有删改)发表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潮。“教育即解放”是弗莱雷的核心教育观。文章试图通过揭示该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对《被压迫者教育学》的框架进行概貌式的勾勒。  相似文献   

3.
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解放教育思想对传统的主流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 ,其中最主要的有弗莱雷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弗莱雷以“对话式教学”抨击“讲授式教学” ,用“解放教育观”来向“储蓄教育观”宣战。“对话式教学”对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不少教育学著作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就笔者则知,以下四本《教育学》是这样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苏联巴拉诺夫编著,李子贞等同志译校的《教育学》(以下简称巴编《教育学》)提出“儿童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该书第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教育学》(以下简称人教版《教育学》)提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该书第6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教育学》(以下简称吉林版《教育学》)提出“学生既是施教的客体,又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合作教育学有一个口号:“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这八个字体现了合作教育学的特色,是合作教育学思想的精华。换言之,就是强调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改善师生关系,向人际关系、情感和个性要效益和质量。我们进行教育主体实验,是可以从合作教育学的两大“解放”中得到启迪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解放学生的问题,亦即让学生做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话者:D.教育学硕士M.教育学硕士研究生S.教育学硕士C.教育学教授时间:2003年12月24日地点:天问居茶室C.根据你们的提议,现在讨论“德育过程的主体”问题。这是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问题。你们已经作了一些准备。今天把《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和《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也带  相似文献   

7.
苏联新近兴起的合作教育学思潮,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潮。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谢季宁等人是苏联著名的教师革新家。他们通过二十五年以上的教育实验,针对苏联教育科学的停滞状态和空洞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讲究师生合作的教育理论——合作教育学。合作教育学中的“合作”一词,意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劳动和相互协作。它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强迫、强制、注入所引起的冲突而言的。因此,合作教育学,照教师革新家们的看法,乃在于“坚决改变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之基础上的师生合作的教育学。在师生合作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学生的学校生活变得愉快、轻松和欢乐。因  相似文献   

8.
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是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研究,1970年出版专著《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在书中,弗莱雷提出在教学中要打破“讲解式教学”,实施“对话式教学”,要从“银行储蓄”的教育转变为“解放”的教育,从而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弗莱雷的这些思想尽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但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Freire Paulo)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解放教育思想,该思想的核心就是对话式教学。弗莱雷把对话不仅仅视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把对话与人性的丰富、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对话式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合作教育学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做主人,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详见拙文《解放学生》,载本刊1993年第3期)。解放学生离不开解放教师,没有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怎样解放教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探讨这个问题,于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验,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一、为什么要解放教师 合作教育学要求解放教师,其含义是多层次的,但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发挥教师的教育创造性,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主体性。解放教师,是合作教育学的特色,是合作教育学的灵魂。他们为什么如此关注解放教师呢?这就得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寻求其内在的根据了。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筹备的“教育与人”研讨会,于1989年5月24日至28日在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着重研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研究“教育与人”的意义问题到会代表一致认为,就“教育与人”问  相似文献   

12.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当前,苏联的普通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头,这就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的改革,即深入到教学、教育过程的改革。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的热烈讨论。 所谓的“合作教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这种新型关系之上。《合作教育学》一文发表于1986牟10月18日的 苏联《教师报》。在此之前,一批从事教育实验长达25—4O年的教师和学者,如 B·φ·沙塔洛夫、ш·А·阿莫纳什维利等,应《教师报》的邀请,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晤,与会者还根据这次会晤取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体验就写了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 这一纪要发表之后,引起了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合作教育学”是创造与革新的象征。 就目前情况而言,“合作教育学”已得到广大社会舆伦的支持。这反映在苏联教育部长 С·Г·谢尔巴科夫的讲话中,反映在《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载的有关文章中,尤其反映在“合作教育学”的全力支持者《教师报》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中。只是在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存在着不同意见。一部分院士认为“合作教育学”言之成理,并指出,凡带普通性的东西无疑地都应在经过科学检验之后加以推广,凡带特殊性的东西应视不同条件予以采用,凡  相似文献   

14.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全面地、立体式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学是什么这两个教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以回到“原点”的思维方式,从纵向的挖掘寻找了历史上各家教育理论的魂,又从横向的维度从五个层面确定了叶氏教育学的基因———“生命?实践”。叶澜老师及团队创造了中国教育学新的发展历史,这个力度在于它是理论上的“道”和实践上的“器”两者高度的统一,即“五个一”:一套教育理论、一种研究方式、一批转型学校、一支研究队伍、一条改革之路。叶澜老师教育学指向的生命,体现了叶澜老师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半生生命用在了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中,体现了崇高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桂生教授所著《“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2一书,原名《传统教育学形成史)},初稿形成于199o年暑期,是作者研究“元教育学”的准备之作,初稿打印本为硕士研究生教材;199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由于作者在1994~1995年间发表了一系列“中国的教育学现象”辨析之作(结集于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教育学”辨》一书中),相对于“现实的教育学现象”辨析,在该书正式出版时,更名为《“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要论这部著作的特色,最好是把它同在此以前的“教育学史”加以比较;问题是,在此以前究竟有无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主体性的角度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进行了探索。通过教育学主体性的觉醒、主体性的反思和主体性的解放的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外国化”、“中国化”到“中国特色教育学”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历程也是中国教育学主体性螺旋式、曲折式增强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弗莱雷用他"战斗"的一生和火热的社会实践,诠释并演绎了"教育即解放"的伟大思想,完成了解放教育"三部曲":《被压迫者教育学:意识的解放》《希望教育学:教学的解放》《自由教育学:人性的解放》。三部专著从三个不同的维度阐释了"解放"的深刻内涵:一是意识的解放。教育旨在让人从对自然与社会的神秘意识、幼稚意识中解脱出来,具有批判意识。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法国教育学专家梅迪契在《新教育》一书中所展示的有关教育学学科资格、“新教育”对教育学科学化的影响、教育学的学科目标和基本问题、教育学与其边缘学科的关系等教育学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同时笔者就这些教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孩子)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即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  相似文献   

20.
还是提“全面发展教育”为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教育报刊,“素质教育”一词随处可见。但我发现,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一致。有人统计:“素质教育”’已有9类15个定义,表述很不一致。“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据权威人士分析,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答《中国教育学刊》记者问”,见《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而有些学校却说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并已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云云,这就把这一概念的出现提前了好几年。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