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燕青 《教书育人》2008,(11):12-12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看上去他们什么也不缺。人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年代多好,要啥有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
过年,是守着“空巢”的父母们最热切盼望的日子。为了享受这段全家团圆、儿孙绕膝的美好时光,长辈们精心准备着、期盼着。然而,小辈们的过年意识却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过年不回家了,他们想利用这段时间去外地旅游或躲在一个地方休息;他们不再精心准备礼品.而是仅仅寄钱回家,权作对父母期盼了一年的安慰。  相似文献   

3.
有的父母看重全家共同生活的快乐,有的父母更重视夫妻关系或是亲子关系。专家给我们描述了3种风格的父母。而你会属于哪种类型呢?  相似文献   

4.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体验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能体会到成人的辛劳吗?文章就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露出脸来,你没偷没抢,靠的是自己的力气赚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这不丢人。有一个少年,他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他们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6.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武 《山东教育》2004,(12):45-4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甚至连祖父母、外祖父母都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地为孙辈“效劳”,使这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8,(9)
有一个少年,他兄弟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  相似文献   

8.
我读高二了,那年春天,父母所在的棉厂倒闭,他们同时成了下岗工人。失去了经济来源,全家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  相似文献   

9.
年轻不是错     
谢霆锋,来自一个有名的演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杰出的艺人,他一出世便注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谢霆锋8岁时,他们全家移民温哥华。中西两种文化的结合铸就了谢霆锋与众不同的气质:桀骜不驯、叛逆、我行我素。他与孤单结缘许久,儿时,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的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相似文献   

12.
当阿娇遇到阿Sa蔡卓妍出生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在她一岁左右时,全家搬迁至香港居住。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所以阿Sa小时候都是自己跟自己玩,她很小就开始听收音机,听到歌曲就会跟着唱。不过小时候父母都不喜欢阿Sa唱歌,因为他们不想阿Sa小小年纪就做明星梦。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4.
刘晓祯 《小学生》2007,(1):16-17
有这样一些小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去大城市打工,或者出国在外,而把他们留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生活,他们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还很短暂。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看着父母的相片诉说自己的想念,我们把他们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5.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直接导致了对儿童生活的封闭,事实上剥夺了儿童的幸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追问父母是否具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欧洲的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出门旅行,习惯于借个孩子一起去,使自己的孩子有个伴儿。他们明白,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龄伙伴的魅力。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张诗铭介绍了她借孩子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写道: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我们的邻居是一户加拿大居民,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刚来的时候,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和那家人交往。有一天下午,邻居家的女主人突然按响了我家的门铃。原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父母     
《父母必读》2011,(10):18-18
这是目前在北美洲正在流行的新词,指的是那些不停观察着孩子所有活动的父母,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又随时准备降落,他们巨大的嗡嗡声几乎挤占了孩子们自己所有的动高度监管。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809年,林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两岁时,他们全家就重新开始了拓荒生涯。林肯才5岁时,已是父母的好帮手了。艰难与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吃苦的品质,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锄草等活他都经常做,而且很内行。  相似文献   

19.
滕朝阳 《教育》2010,(9):11-11
父母当然就是父母,而不会是别的什么,这难道还有疑问吗?但对这样很传统的观念和说法,现今的孩子显然不满意。在他们心中,父母已成别样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住不住校,这成为了我读大学之前全家展开的第一个讨论。我从小就有鼻炎,常常半夜呼吸不畅,好几次父母都是连夜背着我上医院。妈妈还开玩笑说,亏得我晚上睡觉呼噜声特别大,起个预警作用,一旦没有听见,那就得赶紧冲过来看看我有没有事。这种痛苦,在1 5岁那年的手术之后才得以终结。但是,父母依然不放心我脱离他们的视线,虽然大学离我家也很近。经过一番努力,父母终于同意了我住校,前提是每个周末至少回家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