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我国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后,生育效用估计对于社会公众生育意愿的积极促进作用。文中通过设计"二孩生育效用问卷"对社会公众的生育意愿及对生育效用进行调查,并选取高生育意愿群体的调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明确表示愿意生育二孩的公众占比33.15%;主成分分析发现二孩生育的估计主要包括经济、保险、享乐、繁衍、社会效用;影响公众生育意愿的回归因素为繁衍效用、理想孩子的数量、享乐效用、性别、已生育情况、经济效用。全面二孩政策刺激了公众生育意愿,公众注重享乐效用和保险效用;二孩生育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男性生育意愿高;不同生活环境公众生育目的不同,社会责任感可以增强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有效提高公众二孩生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国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但是城市青年作为生育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与执行者,他们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二胎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冷。所以在当下的政策背景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城市青年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意愿生育时间、以及对生育政策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意愿生育数量以及意愿生育性别上偏好儿女双全,意愿生育时间逐步后延,而人们对当下的生育政策的调整有着一定的看法。通过对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分析,这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维 《科学与管理》2010,(5):110-111
本文以深圳白领作为研究对象,对移民城市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民城市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是感性内心与理性现实的抉择,生育动机以满足亲子感情需要和巩固夫妻感情为主要出发点;白领生育年龄呈推后趋势;白领阶层普遍存在优生优育的观念,占主导的理想家庭子女结构是“一男一女”,二胎生育意愿强烈且部分已付诸行动;白领阶层的生育意愿受个人背景、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生育行为是综合以上因素之后的理性抉择,其中经济收入是生育意愿转换为生育行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的生育如同其他动物的生育一样,一个基本的目的是保持种群的繁衍,因此,是生命的一种必然和本质现象。今天,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观点也影响到人们对女性生育的评价,并且让女性对生育有了畏难。例如,一些观点认为,生育可能让女性减寿,而且,每一次生育都可能让女性变傻。这些说法有科学根据吗?女性生儿子减寿,证据不足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有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但在生育文化上,女性婚后能生育男孩  相似文献   

5.
<正>繁衍后代是两性共同的任务,男性在后代的繁育中也需要承担两个角色,一是生,二是育。遗憾的是,过去男性在生育上,尤其是抚育上所承担的任务较少,不足以体现男性在生育中的重要性。现在,更多的研究在慢慢证明男性的生育作用并不亚于女性。男性的生育角色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不可或缺。男性的生育年龄过去的研究表明,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30~35岁,因为,这不仅对男性有利,也能生育高质量的后代。男性在30~35岁做父亲,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就业与生育平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就业与生育难以兼顾平衡,这源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阻碍了生育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生育待遇保障仍有不足,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压力;托幼服务欠缺,加剧了女性照料家庭的负担.为了平衡女性就业与生育,分担女性的生育负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鼓励男性分担养育责任,或者对哺乳期女职工采取人性化措施,值得参考借鉴.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真正落实,需完善各项配套措施:降低企业雇佣女性成本;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和产假制度;推行男女共享的带薪"育儿假";加大就业性别歧视的监察和处理力度;大力推进多元托幼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7.
欧阳 《知识窗》2005,(11):30-31
纳粹德国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是纳粹"生育农场"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他负责制定的纳粹"生育农场"计划在炮火中留存了下来.这些纳粹秘密档案显示,纳粹计划在欧洲各国建立所谓的"生育农场",专门批量生产纯种的"雅利安婴儿".希特勒显然希望通过"生育农场"炮制出更多的士兵.希特勒计划一旦攻克英国,就在英国各地建立"生育农场",逼迫成千上万名金发碧眼的英国女人跟德国军官交配生育"雅利安后代".纳粹的"生育农场"计划甚至定到了1980年,梦想到那时能炮制出1.2亿名强壮的雅利安后代.  相似文献   

8.
生育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随着人类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龄未婚女性群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大龄未婚女性通过辅助性生育技术保障生育权的社会需求随之出现。文章围绕独身女性辅助性无伴侣生育遭遇的现行生育政策排斥、伦理正当性诘问、孩子权利损及等三大核心障碍,反思、探索破解之径,并提出从政策上承认大龄未婚女性生育权、改善辅助性生育技术扩散的社会条件、全方位保障人工非婚生孩子合法权益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琴 《科协论坛》2007,(4):353-354
作为我国传统生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楚雄彝族妇女传统生育观具有我国传统生育观的一般特征,但也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楚雄彝族妇女这种传统生育观的形成与楚雄彝族人特定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家支"制度及生殖崇拜密切相关,但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人口政策从只生育一个孩子调整为全面放开二胎,但是对于生育二胎很多家庭选择放弃,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物价飞涨再加上教育成本,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很高,使得许多家庭为了保证孩子的质量,而主动放弃了孩子的数量。由于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种类很多,本文仅分析源头成本即生育孩子的成本以及国家对生育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对于生产妇女基本的产假、产假期间薪资以及生育保险的待遇等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尚没有真正落实,这就从源头增加了家庭的支出,这也是导致很多家庭放弃生育的一个原因。在此基础上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关注该问题,并真正保障生育妇女的基本权利,并且提出保障妇女基本权利有利于家庭选择生育子女,对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生育孩子对国家具有正面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有助于逐步抹平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有助于在社会以及家庭中培育国家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漫谈中国传统生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义 《百科知识》2009,(20):50-51
过去,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结婚生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和文化可言。如今,各地积极举办“生育文化节”,提倡婚育文明、共创和谐。到底什么是生育文化呢?生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所形成的观念、风俗、习惯、道德和制度等的总和。不同时代的生育文化表现出不同特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人类生育文化也大体上经历了3种类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全面两孩"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政策目标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显示目标人群仅36.44%有明确二孩生育意愿,"全面两孩"政策对社会生育力的实际提升效果可能远低于理论测算值.生育计划安排集中在最近3年,将形成人口出生高峰.妇女年龄大、经济负担及影响夫妻事业发展等原因成为降低二孩生育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而理想子女数多、第一孩为女孩及健康状况好成为提高二孩生育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谈中国生育率变迁的话题,我是很有感性认识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前,人们的生育处于自然状态。举我家的例子,据我所知,我妈妈家有9个孩子,她是最小的,她自己生育了4个孩子。她的兄弟姐妹每家都生育5~7个孩子,和我家来往最多的三姨36岁丈夫去世时已经生育  相似文献   

14.
生育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生育信仰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文化现象。苏皖地区是南北文化的融合地区,其生育文化具有典型性和融合性。本文选取与"卵"和"瓜果"相关的民间习俗,进行背后的意义阐释,试图发掘开放二胎的政策背景下生育信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生育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和养育孩子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的风俗习惯和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生育习俗的描述性研究,包括祈子习俗、分娩习俗、诞生礼俗、禁忌习俗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生育文化。从而反映出关中民间对生育的高度重视,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危险!上升的生育年龄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似乎是现代年轻人最为烦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几件事情。长辈的抱孙心切、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压力交错,使得许多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生育问题。据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第一次生育时的年龄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中国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6.31岁,而2010年平均生育年龄达到了29.13岁,总共推迟了2.82岁。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自建立到今天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从整体看,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社会统筹的生育保险,改变用人单位负担的传统单位模式,以减轻用人单位负担,降低女性就业门槛,促进女性就业.通过对生育保险制度演变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分析,发现政府所承担的设计和规范责任、财政责任、监管责任和实施责任还不充分,有待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18.
邱丹 《金秋科苑》2010,(24):224-225
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了"推行生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研究生育文明和生育文化二者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利于现阶段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新型的婚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俊山  张铁军 《科教文汇》2011,(17):200-201
在农村,村民的生育理念除了受到国家生育政策的硬性规定之外,还受到"村落文化"这种软性的乡俗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育文化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影响生育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加速转型是生育文化发展内在动因和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