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图1所示,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长方形物块1、2叠放在水平桌面七,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1上.已知物块2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物块1与物块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要把物块1从物块2上推下来,求推力F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一、拉力作用在下面的物体上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_2的足够长木板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物块,试讨论物块、木板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题目(第1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质量为m1、倾角为θ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斜劈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2的薄物块,薄物块面积较大的侧面与斜劈的斜面贴合,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斜劈间的最图l大静摩擦因数为μs,斜劈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k.如果对  相似文献   

4.
题目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向右的力,物块A和引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相似文献   

5.
陈宏奎 《新高考》2009,(10):13-15
一、结论推导 如图1所示,固定的斜面长为L,倾角为口,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顶端滑至底端,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求物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  相似文献   

6.
例1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高为h,底角为θ的斜面上下滑,如图1所示,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小物块从A点下滑到最低点B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相似文献   

7.
汪飞 《物理教师》2013,34(4):32-33
1问题的提出在分析斜面上的物体相对斜面是否发生滑动时,常通过比较斜面倾角的正切值tanα和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如图1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块轻放到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1)当tanα≤μ时,物块相对斜面静止.  相似文献   

8.
卢军 《新高考》2008,(5):29-30
例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的皮带以恒定速度v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垂直于皮带边缘滑上皮带。假设皮带足够大,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相似文献   

9.
问题.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1/2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一3/2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相似文献   

10.
题.(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11.
一、摩擦角与全反力 如图1,物块聊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令u=tanφ,这个φ角就称为摩擦角。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力学题:如图1所示,一物块从半圆形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当物体通过最低点时,速度为v,已知物体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圆轨道半径为R,则物块滑过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并讨论在下  相似文献   

13.
张睿 《物理教师》2008,29(7):38-38
题目:如图1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C,AB段为1/4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段长为R.一个物块质量为m,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端停止,物块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相似文献   

14.
例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以初速度v0从底端加速到达顶端时的速度为v.若斜面长为L,高为h,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此过程中恒力所做的功.图2一、利用功能原理求解解如图2所示,首先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设斜面倾角为θ,分解重力有G2=mgcosθ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一题多解、全方位多渠道地考虑问题, 对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举一例. 题目: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2 kg,木板左端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向右的恒力F=2 N作用在物块上,要使物块相对木块移动L=1 m,F  相似文献   

16.
例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  相似文献   

17.
<正>在求解高中物理选择题的时候,同学们需要在掌握基础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灵活选用求解技巧,以简化思维过程,迅速得出正确答案。巧妙转化物理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  相似文献   

18.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挖掘隐含条件是解题的突破口,下面通过—道例题的分析,谈一下最大速度的隐含条件.例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物块放在倾角为a的绝缘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整个装置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斜面足够长(u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k=100 N/m的一根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左端连接一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开始弹簧处于原长,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将小物块缓慢向左拉动至A点释放,让小物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起来.已知OA长度L=0.25 m,小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可看成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取10 m/s2,求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总路程.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高考海南卷中有一道试题考查的是连接体问题,该题可用整体法、隔离法求解,也可以利用力的加速度效果分配法则求解。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优缺点。例题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R和Q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