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家阎连科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杨科在家庭、爱情、事业诸方面悲情而又荒诞的遭遇。有网友撰文称,阎连科在这部新作中诋毁北京大学并影射知识分子。对此,阎连科接受采访时坚决否认。他表示他对大学不熟悉,也无意影射任何知识分子。他还提醒读者,该书是他个人的精神自传,但书中的故事情节却不是他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2.
《受活》在许多视角上得到业内普遍关注,.但在元幻想构建下显示出的具有虚妄疯癫的轮回特征的人文幻想却鲜有人谈论。然而,它作为阎连科神实主义的实践作品之一,正是以此人本主义情怀和观照热情为缘起,深度展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疼痛感知与敏锐的洞察力。以人文幻想和轮回性视角重新观照《受活》,一方面可以给予作品新的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深入透辟人性的理想真实与灵魂真实。  相似文献   

3.
程苗苗 《学语文》2013,(6):57-58
阎连科对自己农民之子的身份定位.使他自觉抛弃了知识分子(只上学到高中,他也不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的那种居高I临下的启蒙心态,审视民间大地,从而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民间视角要求作家寻找一种更全面的理解民间生存个性的话语方式。阎连科站在民间的叙事立场,以平民的语气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他的小说朴素浅显的方言、粗俗的口语表现出语言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5.
2008年,著名作家阎连科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刊物《西部·华语文学》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该作品明显影射北京大学,诋毁高校人文传统,肆意将高校知识分子形象妖魔化.作家阎连科在《风雅颂》出版单行本时,对初刊本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修改.后来,阎连科在其他版本中又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对...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以强势的叙述姿态站在体制外的立场上讲述知识分子的故事,书写了知识分子追求安放精神之地的苦涩历程。  相似文献   

7.
<风雅颂>是阎连科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写的一部精神自传,揭示出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传统性与知识分子现代精神之间的不谐调,反映了他们的自我身份确证的悲凉和艰难.这里从小说主人公杨科的身份问题出发,借以剖析知识分子无法转轨的精神现实及其内在的软弱性和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小说讲述了三姓村人如何对抗死亡的悲壮故事,"日光流年"既是时间的意象,也是一次直面死亡的宣言.阎连科通过对死亡的极致化表达和苦难叙事,把三姓村人的死变成了一个寓意深刻的话语,也变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精神事件.通过对司马蓝等悲壮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和生存的渴望.阎连科是一个擅长宏大叙事的负有责任感的严肃作家.从<日光流年>、<年月日>再到<受活>,"阎连科的写作一直保持着对农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阎连科的作品以广大的农村为时代背景,以下层人民的视角,审慎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内心和生活.以一系列夸张的、近似荒诞的情节深度刻画主题.阎连科叙事中的极度叙事和苦难叙事书写这个时代 "主要的真实"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叶晖  吴洪涛 《高教论坛》2007,(3):149-151
大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本文在考查传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师与公共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从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阐述了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以求更为全面的展示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意在呼吁重塑大学教师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当代文学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索尔·贝娄尤其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精神追求。他的创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身上,一生中一共创作了6部有关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赋予了这些知识分子不同的品格与价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思考型的知识分子与行动型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即乐观主义精神与现代西西弗精神,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也要赢得尊严的乐观性追求与永远的反对荒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阎连科的小说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章抓住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叙事视角上的独特性进行论述。与当代一些作家如余华、史铁生、陈村一样,阎连科的小说里也充满了死亡。所不同的是,在他笔下,死亡成为一个功能丰富而强大的叙事视角,而且是一种全知叙事视角。他让死去的人物作为叙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体悟人事,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分析了这种叙事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早期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农民身上的消极面,但在延续理性批判主题的同时,他也能站在现实人性的立场上对农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现实乡村社会生存的苦难表现出无奈的认同,并对底层民众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进行礼赞,从而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阎连科作品的悲剧意识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实力派作家。本文试图从阎连科小说的艺术形式入手,通过对阎连科小说的文体、叙述和修辞的分析,揭示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通过父子关系展开现代化的思考,在阎连科的文本中,从一开始对父亲的篡弑的不彻底性就隐含着对父法关系的认同和对理想化父亲的寻求。在父子关系的处理中,阎连科从对父亲的篡弑走向理想化的追求,以母性和祖先取代父亲的地位,但是,作为社会秩序和成长引路人的象征,父亲身份的阙如正是象征了民族在现代化语境下的方向迷茫。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以其深邃之思站在民间文化立场上,对弱势群体报以深切关注,以"革命"话语叙写了特殊年代里个人欲望的宣泄,进而对道德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是一个执著地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著名作家,他笔下的农民大都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但又不屈地抗争着。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经过努力终于逃离了土地,但是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内心对城市是抗拒的。他们在城市遇到生存挫折后,便转向对乡土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守护,以此来抵御城市文化的侵蚀和守护心灵深处的乡土温情。阎连科以此来展示城乡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的《受活》运用怪诞的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对生命的本源意义和主人公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描摹和展示。但在反复推演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同时,又借助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乡村乌托邦图景的巨大诱惑力,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启迪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其间既有苦涩也有幸福,使置身中国广大乡村之外的我们,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受活、以荒诞的心理阅读《受活》时,也会感受到以"善"为内核的真实的中国乡村的模糊映像。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的短篇《黑猪毛白猪毛》引起广泛关注,除了主题的深刻外,表现手法的高超是为人称道的:作者对情节层层铺垫,层层剥笋,收到了平中见奇、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是严复研究的全新视角.论文从严复为其珍藏的李邕<麓山寺碑>拓本撰写的题跋出发,全面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作者认为酷爱中国书法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突现了严复作为热诚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