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英 《宁夏教育》2007,(3):78-78
杨明全在《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中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郑先俐、靳玉乐在《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中认为:课程领导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选择一种课程模式,意味着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选择了相应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指导思想、课程管理思想和方式,是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课程改革实效的举措。形成并完善符合国情的职教课程模式及其理论体系,用现代职教课程理论武装课程开发人员和一线干部、教师,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改革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教师是课程的研制者。教师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大有作为。第二,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再好的课程,必须经由教师去实施。第三,教师是课程的评价者。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排和体例等方面的意见及看法,对课程建设是十分有益的。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4.
鄢彩玲 《职教论坛》2023,(11):39-46
课程纵向贯通是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课程影响因素,文章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维度构建课程衔接效果、课程难度和课程满意度的测量指标,将课程内容、课程学时量以及课程学习顺序安排作为课程结构评价指标,并以就业和升学划分学习目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开展路径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课程衔接效果和总体满意度评价一般,对课程结构和难度设置感到满意,其中,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课程满意度显著受到课程自身设计的影响,同时学习目标会调节课程自身设计与课程满意度间的关系。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课程,提出科学设计课程整体结构,有效衔接各层次课程和深度链接学生就业需求与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管理学科课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可以从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科学性课程与艺术性课程、确定性课程与不确定性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定量课程与定性课程等方面对其进行划分和比较分析,以探讨管理类课程产生、发展和融合的过程,更准确地把握管理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规律,指导管理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中的主要问题,认为推进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重建,是破解二级学科课程设置的组织壁垒和加强博士生学术科研系统化训练的迫切需要。借鉴美国课程设置的做法,提出要重新思考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主要原则,增设研究方法类课程,强化学位论文指导课程,基于一级学科构建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方向核心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五个课程模块,以学科基础课程为根基,以方向核心课程为主体,以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为双翼构建开放灵活的课程平台,为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和培育一流博士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程及其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课程具有课程的本质,同时也具备课程的本体功能和基本功能,因此,德育课程应该属于课程范畴。但另一方面,德育课程又在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师课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课程素养主要由课程思想、课程知识、课程能力组成,是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对10所普通中学教师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较多中学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知识缺乏,课程能力不高,课程素养有待提高。注重端正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想、加强教师课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把课程思想和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是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素养的几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隐性的校本课程的含义 对于课程,因其制定机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是国家课程,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是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目标的制定、展开与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目标是课程应该达到的情境和状态,是为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而规定的在特定时期内应该实现的具体成果,是课程建设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目标既是课程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又是课程建设活动的最终日的。课程建设有不同的类型,如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合格课程等,每一类型又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如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艺术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胆地调整了课程结构,新设了多门综合课程,其中就包括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所增设的综合艺术课程,即把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等艺术门类综合成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实现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形式课程到实质课程、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的转变,高度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如何迅速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和课程形态,因此,它不仅与以往的课程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有着本质区别。本文着重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密切。没有课程资源就无从谈起课程,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外延范围要比课程的外延范围大得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对课程资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功能划分;一种是按空间划分。按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课程并且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体育教材的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都属于体育课程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不是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体育课上课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资源又包括条件性资源,比如图书馆、互联网、体育报刊等。按空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一般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占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更多地起一种辅助的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对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以及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综合识别、选择、加工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科学的课程理论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即,我们必须总结、借鉴中外相关学科课程经验,尽快构建《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建设。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均呈现出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人性化、课程的生活化、课程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课程决策权集中在国家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身上,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靠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推行,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校长只是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们只是课程如何实施的研究者。自1999年以来的二期课改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校本课程只是对国家课程统一管理的不足的弥补。现在提出的发展校本课程,将学校课程中的一小部分的决策权赋予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这个变革改变了以往学校、校长、教师被置于课程决策过程之外而造成的课程的制定、设计、决策与课程的实施割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又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而像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课程资…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5,(3):73-76
提供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要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有效教育行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基本目的,走课程化多元开发之路。紫小从传统经典化、地方艺术化和学生现实生活吸取源头活水,建构了经典化诵读、绵竹年画、数学探究性学习、普及性器乐、快乐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大批校本课程,形成了落实课程的认识建构和技术系统。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互动,紫小课程化建设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艺术课程鼎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并进。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并举的多元学校课程化,紫小以有效管理,保障了课程化建设扎实有序地挺进纵深。  相似文献   

19.
课程权利体现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各个环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到专科时期课程政策、标准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课程权利的不平等。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界定入手,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课程权利不平等现状和矛盾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实现师生课程权利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们谈及课程时,往往是指不同意义上的课程:从界定课程即教学科目、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或是学习经验,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的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这是由于课程经历了好几层的转换,如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课程决策者、编制者到教师和学生。周此,我们在探讨课程时应注意到,既然课程存在于不同层次,若我们只注意某一层次而完全忽略其他,则不但见不到课程的全貌,更有扭曲课程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