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与理解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本文介绍了用GeoGebra制作辅助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的微型课件的操控流程及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明 《考试周刊》2008,(23):176-177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是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乖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向心加速度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教学中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一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传统教材中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理论推导确不尽人意,教师难教,学生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4.
徐学  朱斌 《物理教师》2010,31(3):34-34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可以分解为沿着速度方向的切向加速度和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将不发生变化.只存在改变速度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作用是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中的卫星变轨问题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卫星变轨时到底是加速还是减速,以及变轨时切点处的向心加速度是否发生变化,都感到困惑。文章对卫星的变轨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变轨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小利 《快乐阅读》2013,(27):78-79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2.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心加速度,同学们复习一下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学生活动】an=v2/r=rw2=4π2/T2【教师活动】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那产生向心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资料上看到过"向心加速度描述了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向心加速度大,表明线速度方向变化得快;向心加速度小,表明线速度方向变化得慢"的说法。也有老师上课时这么讲。这个说法大概是这样得到的: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向心力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就只描述了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是线速度方向的改变和  相似文献   

8.
卫星从圆轨道变轨为椭圆轨道涉及圆周运动和离心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从常见的错误解析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数学推导,说明在卫星变轨的问题中,变轨前后在轨道相切点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相似文献   

9.
"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2006年第5期(上半月)刊发了张修文老师的“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一文,原文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的说法不确切”,认为“向心加速度应该是描述线速度这个矢量(大小和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应该单纯理解为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笔者对原文的举例、所用公式和结论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0.
对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探讨任敏成明崇善⒇(陕西西安市铁路运输学校710003)在讲授匀速圆周运动时,对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许多人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我们在讲授匀速圆周...  相似文献   

11.
贵刊2006年第5期(上半月)刊发了张修文老师的“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一文,原文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的说法不确切”,认为“向心加速度应该是描述线速度这个矢量(大小和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应该单纯理解为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笔者对原文的举例、所用公式和结论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公式时采用的是分步骤推导法,即从△t时间内的平均合加速度出发,先定性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再定量计算得到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中要涉及矢量加减法;速度矢量三角形与位置矢量三角形的相似以及△t趋近于零时,△v/△t和△s/△t的极限等知识,难度偏大.现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将其作为阅读材料则困难更大.下面给出一种利用加速度分量式概念,直接计算向心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简明推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比较卫星在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的切点处的加速度大小或者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是关于天体运动这一知识点的高频考点,而卫星的加速度和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又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联系呢?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是其中的难点 ,难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仅是由于速度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的 ,其方向始终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 .对此 ,可在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以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基础上指出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其速度方向相同时 ,只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 ,物体做直线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时 ,既可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也可改变其速度的方向 ,但物体仍做直线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成某一角度 (不在同一直线上 )时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时…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物理②必修中向心加速度的教学,可谓是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范例,凸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本文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其理解与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教材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谈谈教材处理方面的看法。一、关于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教学众所周知,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对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总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完成的。目前,甲种本对向心加速度  相似文献   

17.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瞬时性角度出发,分析圆周运动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这些物理量的本质,深化学生对圆周运动本质理解,提升学生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推导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台球运动中受到启发,基于刘徽“割圆术”来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引导学生通过逐渐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折线运动逐渐逼近圆周运动,依此来推导向心加速度,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卫星变轨问题中,求解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或近地点的向心加速度时引起了争议,认为不能用■表示,错误地以为向心加速度只能用■表示.实际上,两个式子都可用来表示向心加速度,只不过■中的r应该是对应点处的曲率半径,这才是该点的实际加速度,由于它指向曲率中心(即曲率圆的圆心),依旧称为向心加速度,而且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了全日制高中物理学第一册《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天体运动之后,很多同学认为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是一回事,即向心加速度就等于重力加速度,重力就等于向心力,其实不然,下面我们从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