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熄灯一小时     
晚上八点半,我正想舒舒服服看电视时,妈妈说:“马上要进行熄灯一小时活动了,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更不能开灯。”“啊!我要看的动画片马上要开始了……”我难过地放下了遥控器。这时,爸爸在黑暗中点起了一支蜡烛:“我们来玩手影游戏吧!”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一放学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爸爸妈妈这件事,并大声向他们宣布:"今天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我家也得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八点三十分一到,我们就关了  相似文献   

3.
不亦乐乎     
有同学把全日制寄宿学校比作"牢笼",说关在里面是"禁锢人的生命自由"、"扼杀本该放飞的性灵"等等,弄得可怜兮兮的,而我却从这"剥夺自由"中尝到了许许多多难得的乐趣。在家的时候,电灯当然是随你开关,但正因为我不用担心处在黑暗之中,心中轻松得很,做题更是磨磨蹭蹭。偶尔一点点的睡意向我打招呼,我便如看见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丽女子,向她直奔过去--随手把灯一关,明天早上再"革命"。其实,第二天早上我确实在学习--周公在当我的老师呢。这样,几平每天的任务都完不成。而在学校,为配合固定的作息时间,我一定会眼快手快心更快,赶在熄灯前一秒钟大功告成,怀着心满意足的感激之情倒头便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4.
张亘 《班主任》2011,(2):53
父亲是学校主管德育的校长,所以我们家的话题往往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家长。遇到棘手的问题,父亲有时也"请教"我。"现在的学生不爱劳动,怎么办?"有一天,父亲突然问我。."谁说我们不爱劳动?"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然后,我讲了自己高一的经历。高一刚入学,作为班长,我的困惑之一就是班级的卫生工作。班内卫生打扫得不彻底,墩布、抹布  相似文献   

5.
素材传真"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自2009年3月28日20:30开始熄灯一小时,展示公众对达成全球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支持。这是一场"熄灯接力",从新西兰的查塔姆岛开始,"黑暗"一路西行,穿  相似文献   

6.
自立第一天     
这是自修教室,那几扇窗户,从 这里看上去黑暗混沌的窗户,是在 每天晚上10:00熄灯后学校的宿舍 区内唯一有权利透着光的几扇窗户 之一。教室商好几个,坐在同一教室 的人只可能是同一年级同一性别 的。日光灯很亮,无形的光线照得桌 上的稿纸白光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照得我听不见满屋子的人声嘈杂。 我坐在这里,背靠着白粉笔交错附 着的黑板。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我坐在桌前做作业,突然停电了。我点起了罩子灯,静静地坐在桌前思考问题。忽然,我发现爸爸用硬白纸做的电灯罩在不停地晃动。这是为什么?我把罩子灯拿开,电灯罩忽然停下不动了。我想:  相似文献   

8.
一 上大学时,常常当我在灯下聚精会神读书时,灯突然灭了.这是全宿舍同学针对我一致作出的决议:遵守校规,按时熄灯.我多么恨那只拉开关的手,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里,凝望着月色朦胧的窗外,我委屈得泪眼汪汪.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这节作文课,先听我讲一件事好吗?生:好!师:我今年25岁了,在这二十几年中,我做过许多错事,有一件错事是我至今难以忘记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我说一说?生:(兴趣陡增)想。师:事情是这样的。我读小学二年级那年,家里装上了电灯。从此,父亲就经常唠叨:电摸不得哟,要烧手的。大人为什么摸得?那时,我很爱玩弄手电筒,电筒里那电为什么不烧手呢?我想,这肯定是父亲哄我的。有一天,家里的大人出去了,我想,把“点”电灯的电接到电筒上,电筒肯定很亮。于是,我找来一根电线,一端套在电筒上,把另一端插进电源插座。结果,电筒没亮。我想拿起电筒  相似文献   

10.
<正>陈寅恪任教清华时,父亲陈三立一度居上海。某年暑假,陈寅恪的几个学生去上海拜谒陈三立,老人和几个学生坐着谈话,陈寅恪则立于一旁,直到学生离去。◎梁启超和郭沫若都属于才子式的学者。侯外庐说:"郭沫若曾告诉我,梁启超形容自己的能力时说过:点起一盏油灯,日文就学会了。而郭老自己,则一星期就学会甲骨文。"◎浦江清任教清华时,每晚上床后,"例须读书一二小时",而清华是到点熄灯,浦便秉烛夜读。一日蜡烛用毕,浦差校工去买洋蜡,谁知误买了卷烟。致浦"是晚苦极,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0,(11)
3月27日晚8点,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学生手捧蜡烛为西南旱灾地区人民祈福。当天晚上8点30分至9点30分是地球熄灯一小时时间,扬州大学绿行社组织了一场名为地球一小时,祈福一场雨活动,近千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在熄灯期间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有个怪习惯,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有时我回家很晚,家里一片漆黑,我蹑手蹑脚进屋,在漆黑一团中脱衣上床。睡前我有上厨房喝一杯水的习惯。我赤脚走路,没有弄出任何声音。我进厨房的时候,差点被父亲绊了一跤。父亲穿着睡衣睡裤,正坐在厨房里的椅子上抽烟斗。"啊,是爸爸。"我说。"啊,是你。""爸,您为什么不上床?""我就去。"他说。不过他还是坐在那儿。我睡了一大觉醒来,发觉他还坐在那儿,吧嗒吧嗒地抽烟斗。1我在看书,我听见母亲进屋就寝,听见弟  相似文献   

13.
火把的心     
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黑暗时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黑暗中燃烧的火把吧。"父亲点燃了一支火把。父亲高高举起火把,问:"看,火焰有什么特点呢?""它在向上燃烧。"我说。  相似文献   

14.
上大学时,常常当我在灯下聚精会神读书时,灯突然灭了。这是全宿舍同学针对我一致作出的决议:遵守校规,按时熄灯。我多么恨那只拉开关的手,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里,凝望着月色朦胧的窗外,我委屈得泪眼汪汪。  相似文献   

15.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的老师将我们与亚洲“刻苦学习的学生”相比较,希望以此来激励我们。我还记得,在小学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许多亚洲学生一天学习12个小时”,“亚洲学生每天在放学后还要花好几个小时做作业”,“亚洲学生都很擅长数学,比美国学生强”。在美国,我通常在上午8点或8点半的时候去学校,在下午2点半或3点回到家。而周五许多学校在中午12点就下课了。一年之内,我们只需在学校呆满180天,据说在中国要超过200天。上小学二年级后,我才开始有家庭作业,而且通常只要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后来虽然课业负担逐渐加重,即便这样,我写作业的…  相似文献   

16.
父爱沉沉     
1989年那个炎热的夏季,我出生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已有两个女孩的贫困家庭,因我的到来而雪上加霜,父母不加思索地把我交给了姥姥。从此,我每天坐在黑暗的老屋里听姥姥重复了几百遍的故事,根本不知道还有父亲这个词。7岁,要上学,父亲去接我回家。坐在自行车后面,望着这个陌生的背影,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走进那个原本应属于我却很生疏的家,看着原本应该亲切却陌生的脸庞,我哭叫:“我不上学,我要回家找姥姥!”姐和妈都来哄我,父亲却自顾坐着给我削好铅笔收拾好书包,然后一把拖起我就向学校走去。既不说话也不理会我的哭闹。严厉、冷漠,是父亲…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我很喜欢在村头的青石碾盘上,和几个伙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玩泥巴。抟泥模时,我总喜欢模仿别人:看阿三捏了只小狗,我也捏只小狗;看阿四捏成手枪,我把"小狗"揉掉,重新再捏成手枪模样……如此改来改去,最后什么"作品"也没有捏成,手里只空攥着一把湿泥巴。有一天,父亲下地时路过村头,看到了我抟泥模的整个过程。回到家后,父亲严厉地对我说:"你玩泥巴,想捏什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8,(9)
美国的家长会是由学生自己来"主讲"的,这点和咱们中国大不一样。中国的家长会一般安排在晚上,学生不参加。而我所在的美国中学,家长会集中在某一天,学校全部停课。家长可以选择这一天中的一个时间段(半个小时),到学校参加家长会。  相似文献   

19.
不知你有没有在黑暗中寻找电灯开关的经历。那种感觉着实叫人心急,甚至还有点提心吊胆——生怕黑暗中碰到什么东西发出声响,影响到别人休息。在科技创新课上,老师教导我们:“发明创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话语的鼓励下,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试图发明一种东西,解决黑暗中寻找电灯开关的不便。上周六,我到姑妈家作客,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发现姑妈家的电视遥控器的按键是用带夜光功能的橡胶制成的,黑暗中用起来非常方便。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让家中的电灯开关也带有夜光功能,这样在夜间开灯不就很方便了…  相似文献   

20.
在某学校一节主题为"我能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上,老师请学生起来介绍自己的优点.坐在我身旁的一个男孩,前半堂课都不声不响,这时终于鼓起勇气站起来,紧张而又小声地从嘴角里吐出几个字:"我很狡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