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决”是继“现代化”与“回归基础”之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又一潮流,现在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学教育准则,它对于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表明,“问题解决”将成为未来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所谓“问题解决”,一般认为是指一个数学问题没有现成直接方法、程序步骤或一般推演算法的未解决问题的情况,所以说,一个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至今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无疑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通过阐述“问题解决”教学的概念,分析“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数学界,“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已成为一个热点,正形成一股浪潮,并已波及到我国数学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正不遗余力地倡导“问题解决”,这与目前提倡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谋而合.“问题解决”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渗透“问题解决”来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数学建模问题,往往是未经数学抽象和转化的原始问题,如果作为有心人,常常能在教学实践及日常生活中找到适当的“问题”.本文从一堂课看如何把“问题解决”寓于课内的解决问题之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至今一直被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可见“它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不失为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一文中,分析了日本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设置“课题学习”的背景及其意义,提出了作为“课题学习”的课题应满足的条件以及在作为综合课题和问题解决课题时的指导要求,介绍了一个正n边形的推广——正_p~q边形的“课题学习”的指导实例.毫无疑问,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在我们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过程中,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上海市数学新教材的三个板块中的活动课内容,与“课  相似文献   

7.
发现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重要 .事实上 ,中学生几乎不可能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现象与规律 ,也不可能解决科技工作者现今尚未解决的问题 ,所以把它称为“再发现”,即通过中学生自己的思考重新发现那些人类已经认识但对他们而言是新的规律 ,解决那些人类已经解决但对他们而言是新的问题 .“再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 ,这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规律和问题都适合学生进行再发现呢 ?就“…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年初,县教研室数学组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课题。我校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学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为此确立了以在数学课堂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力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应用、拓展问题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的这句话完全可用数学发展的历史来证明它的真实性。数学中的三次“数学危机”都是出现了在当时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在解决了这一个一个的“问题”之后,数学的理论却因此产生了重大的飞跃,导致了数学的思想方法产生一次重大的变革;特别是当D.Hilbert于1900年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数学问题》,提出了指引性的23个世界级数学问题之后,解决数学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激励数学家推进数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率先明确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的核心”的,是…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和核心,许多国家均已开始围绕‘问题解决”着手制定教育计划,拟定教育方案。可以说,“问题解决”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对于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势在必行。一、对“问题”的研究问题是数学概念产生、数学理论形成的基础,怎样的问题,才算得上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或说我们谈“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它有些什么样的特』煮?搞清楚这些特点,无疑对开展“问题解决”的数学教育是大有裤益的,它具有指导数学教…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是指如何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非单纯练习式的问题,或者说非常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它强调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正确地反映了数学观和教育科研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的合理性,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问题解决”教学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外近二十年的实践以及国内的一些尝试,都给予这种新的教学以正面的支持,“问题解决”进入课堂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我县从1993上学期开始成立了“问题解决”教学思想研究课题组,下学期在我县的部分城乡中学各选一个初一、高一年级教学班,进行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验,经三年研究和实验,确认“问题解决教学”是“素质型”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山区,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满堂讲,学生靠模仿”,学生的参与度极低。《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在我国的推行,特别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为使我县数学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中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法”,即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按其可接受的程度,分层设计问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和数学教育何谓“问题解决”,或者说“问题解决”的思想是什么呢?有关专家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排除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灌输方式,代之而起的是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去解决面临的疑问和矛盾。它是一种自主的、能力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导入新的经验和知识的同时,努力使学生对不可理解的问题得到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以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为主的数学教育研究小组提出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指出:“问题”不等于考题,尤其不等于目前的升学试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解决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形式,逐步取得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延伸与发展,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领域的根本体现,这是个性化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应用题是数学课程广泛应用的一种题型,它立足于实际,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展现出来,主旨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然而,历来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题琐碎而繁多,极易引发学生的数学枯燥感,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应用题转化为问题解决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新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基础上,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将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为切入点,重点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已成为许多国家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把“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数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和“数学课程的核心”。在《行动议程》中提出:“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的中心”,对不...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确处理“减负不减质”,做到“轻负高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中心问题。这样看来,我们必须努力创设一些新的学习情境(课题),使学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认知的抽象的数学事实,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个需要设法解决的实际的数学问题。为此笔者认为积极探索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开放性问题”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在当今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开放性问题”作业的界定所谓“开放性问题”作业就是指那些没有合适的和现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节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为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将“问题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在数学问题引领中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强化“数学思考”,体验“学习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