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12,(11):28-29
我国在由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问题。当前基础教育如何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探求具有我国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基本规律,成为一个艰巨而紧迫的课题。上海中学在十余年的资优生教育探索以及于2008年在上海市中学中率先开展"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高中阶段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呼唤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高中阶段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重要阶段,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奠基作用。高中阶段推进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应当建立怎样的培育机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上海中学与多所大学进行了十余年实质性合作,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实践调研,明晰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应把握育人观念、课程衔接、教学方式、管理平台、评价系统等多方面的关键要素,在机制创建上需深入推进集聚强潜能学生的高中与相应大学的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上海中学(以下简称“上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于2008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市中学中率先实施。该项目树立了学生发展的“志趣导向”(重“立志”与“激趣”的结合),着力探索以聚焦志趣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在“面”上注重构建学校课程期望图谱,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在“点”上加强分领域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先从科技与数学领域着手,设置科技实验班与数学实验班进行探索,条件成熟时,再扩大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基于不同领域的,高中阶段对于不同领域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评价也应有所不同,这需要学校不断进行新的思考与突破。上海市上海中学从2008年开始实施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以来,在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评价系统上进行了长达7年多的探索,确立了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评价所关注的四个导向。  相似文献   

5.
唐盛昌 《中学教育》2010,(7):16-20,15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过程中,高中阶段大力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成为应有之义。为此,聚焦于优秀学生的培育,借鉴世界一流名校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自身有个性的、整体的课程框架,并付诸实施,就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中学在对国际主流课程的实践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中国特色与学生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构建学校课程图谱并付诸系统实施,突显了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五个要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注重学生志存高远与意志磨砺,推进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匹配,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飞跃期,激励学生基于专门知识领域与数字技术整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还存在人才引进、培养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从人才管理、创新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培养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重点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近年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紧抓“本科”这一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链,创办了晏阳初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它不仅为造就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础教育如何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探究具有我国特点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基本规律,已成为一个艰巨而紧迫的课题。上海中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在具体操作时关注四个方面八个核心内容:激活有潜质学生的内动力(社会责任与思想境界、兴趣与潜能的匹配),养成创新思维(思维的批判性与深刻性、跳跃性与缜密性),孕育创新人格(钻研与痴迷、坚忍性),基于兴趣聚焦领域的发展指向性领域(个性化的知识构成、基于一定领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需要对教育公平进行新的思考,认真应对挑战,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莫凡 《教育评论》2023,(5):12-19
基础教育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中:一是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二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基础,三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视野基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若干阻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不利因素,如创新人格的塑造方法不当、创新能力的培育手段不力、创新视野的拓展路径不足等。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基础教育生态,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家庭育人生态,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二是构建学校育人生态,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基础;三是构建社会育人生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视野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前孵化器"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前孵化器"出发构建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前孵化器"为中心,建设立体化实践平台,利用"前孵化器"打造专业化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前孵化器"保障支撑体系,从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当前高校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式、营造文化氛围等支撑知识链,以建立三阶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支撑实践链,构建了知识链和实践链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双链人才培...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校-企业/事业单位协同创新校外实习基地构建的思路。文章以肇庆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到相互合作平台的构建,最后搭建长期有效的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校-企业/事业单位协同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优先发展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基础性保障,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性支撑,人才创新引领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内在性动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须整合“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三链衔接的创新要素;须构建“教育维-科技维-人才维”三维一体的空间架构;须打造“教育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三地融通的共同体。加速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需要构建科技创新型人才高地、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地、科技金融型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必须构建优良的创新环境 ,搞好校内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构建创新环境的必备条件 ,同时还要兼顾搞好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校外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应承担起为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育障碍的分析,并结合国外有关青少年创造力特点、消逝原因以及培养的研究得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育的关键是运用减负、多元评价、构建最小限制的学习环境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教授学生思维技能与自主学习方式以及构建创新课堂等途径,积极推进自由活泼的学习风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应承担起为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育障碍的分析,并结合国外有关青少年创造力特点、消逝原因以及培养的研究得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育的关键是运用减负、多元评价、构建最小限制的学习环境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教授学生思维技能与自主学习方式以及构建创新课堂等途径,积极推进自由活泼的学习风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何振华 《职教通讯》2017,(29):36-39
高职院校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这也是专业建设、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基于此,从创新培育途径、构建实践教育全过程、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三个方面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国历史上曾借鉴苏联补充教育经验,建立校外青少年宫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未能得到较好的延续。而俄罗斯在苏联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校外专门机构,构建了多层次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具体包括普及层次的一般性补充教育机构,多领域层次的“天狼星”教育中心以及特定领域层次的“量子智慧家”儿童科技园。这些专门机构覆盖更多地区和偏远农村;实行“标准选拔+先学习后识别”模式;有明确领域并关注高尖端战略方向;注重人才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若通过建立校外专门机构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方面能够带来扩大基数、促进发展和整合资源等利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校外实习基地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立足西部特色行业,以水为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路。校企联合,整合优质资源,大力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动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转变",增强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构建适宜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环境的关键在于创新性人才的培育。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观念、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工作。这其中 ,观念突破是基本前提 ,构建整合的创新政策体系是目标。在此基础上 ,内蒙古的创新政策应着重指向降低创业门槛 ,构建产业孵化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