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为己     
<正>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这应该是关系到教育成败大是大非的问题。古人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对"古"今"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现在教育举步维艰,其原因归根结底有二:一是面对这两个问题,学生的目光很茫然,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说出一些理由,也是言不由衷;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赋予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更无自主选择权,从而使得他们沦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出"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亲职教育"的概念及问题的提出"亲职教育"一词是由英文Parents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亲职教育"是从"家长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指协助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职责,提供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及正确的教育态度,以使其扮演称职父母的教育过程。"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30年代所大力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台湾学者译为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有一句诠释成功的名言: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我国古来也有读书人"十年寒窗"之说,认为只有做到"韦断屡绝铁砚穿",才会达到学问至深的境界.如今家长们教育子女,经常有意无意地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相似文献   

5.
正时代在发展,新生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包括我们面对的儿童也较之以前截然不同了。纵观这些满口流行歌曲、不时蹦出网络用语,穿着亮丽、时尚的孩子,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的个性更张扬、自我;为人更随性、无畏。相对来说,教育起来也更是对不了症,下不了药,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那么,究竟该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习性,有的放矢地浇灌好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朵"呢?记得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由此可见,家校联系、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加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中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也是一项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传统美德教育。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偏重知识教育,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学科很受重视,但是在传统文化、为人品格教育上做得很不够。如果说语、数、外等知识科目是"药",可以帮助人治疗"无知"这个病症的话,经典教育就应该是"维生素",缺  相似文献   

8.
张晓雯 《辅导员》2014,(3):15-16
近两年来,"在家上学"在国内已经由一个新鲜的名词变得为人熟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加入了在家上学的行列,他们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分享在家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在家上学"全国会议,讨论在家上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其实,"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一直存在着,并且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其传统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中"为人之道"的"七慎"品质,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汲取并坚守"七慎"精神与品质,教师才可以将"课堂精彩"的期待变为现实,才可以在"精彩课堂"上实现自我,铸就"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1.
张淑琼 《江西教育》2012,(Z3):13-15
教育的旨趣在于成人,即"使人成为人"。对于"终点的人"的认识日益清晰,但对于"起点的人"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使得当前儿童的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具有浓厚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确立"儿童本位"的价值观,才可能使儿童在各个方面都获得自由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也是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出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正朱镕基同志于1992年4月给清华大学机电系建系60周年的贺信中,引用了40年前该系系主任章名涛教授的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这是一位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极为深刻的人生体会。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从中得到启迪,在教学生"为学""为人"方面倾注毕生的心血,掏出珍藏于心中的挚爱。  相似文献   

1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不过面对不菲的教育支出,对很多家庭来说,都将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做好子女教育资金的筹备,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必须关心的课题。其实如果能从孩子一出生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将从对人本身的关注作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对象来考察,全面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坚持客观的历史尺度,又坚持人的尺度,以符合人性的发展要求;把人的问题当做最基本的、内在的、核心问题来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演进建构在人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把人的切身问题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体现改革为人,研究为人,创新为人,开发为人,发展为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事实上是在做人的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对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进行"做人"导向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为此,如何使未来社会中的主流人才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品格,从而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服务社会,就成为  相似文献   

1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谆谆教导常常在孩子耳畔响起,成为一代代老师和父母教育孩子的"圣经"。在孩子们心中,"勤"、"苦"成为"学习"的代名词;在家长心中,"今天的辛苦是为未来而做准备"成为漠视孩子"勤苦学习"的借口。因此,我们看到孩子起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疲惫越来越重,幸福越来越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疾呼:"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一种为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其理念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忠"是阶级社会确立以后产生的伦理观念,它与"孝"一起,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久不衰的道德信条.尽管在剥削阶级的圈子里,"不忠不孝"、"男盗女娼"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但统治阶级的正统舆论却又在时时刻刻以"忠孝两全"教化它的臣民.《礼记·冠义》说:"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考察"忠"的产生及其发展成为封建伦理核心的历史,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能位教育"是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响应性主张,注重"能"、"位"、"为"、"爱"四要素及其间的渗透、互动与建构;将"能位教育"思想运用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通过构建"养能课程"体系、创新"培能教学"方式;加强定位教育、引导学生知为事、晓为人,重视"爱"的养成,立体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