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欢、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等,都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新闻不是无情物,让“新闻眼”(标题)“含情脉脉”地去赢得受众,这对传者与受者来说,是感情的沟通,心理的接近。情感命题,是作者对事物的触及所产生的感情而产生的命题方法。无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是产生情感命题内涵的源泉;感情真挚,直抒胸臆,绚丽多彩是其基本条件;情景交融,情理一体,情感扬抑是其基本要求。就此,试举其九法。一日融情入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物景本来是没有灵性的无情物,可与欣赏它的人紧密联系。作者在采访、体验那种事物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事件中,不论是言情、状物或绘景。他的笔触也就自然渗入缕缕情思,饱含着深情厚意,闪发着一种人性与自然相互交融的诗意美。如: (肩)菜叶上露珠在笑,挂篓里鱼儿在跳 (主)永安镇“车篓商队”送“新鲜”进城 (1986年7月10日《湖南日报》) “露珠”本是无情物,可它在作者笔下“笑”。笑什  相似文献   

2.
初次“认识”老汪,是1985年8月。当时武汉军区《战斗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战友情》的通讯,写的是一位退伍战士20年如一日照顾伤残战友的事,文章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让人过目难忘。那作者“汪文生”的名字,便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由于此后常在多家报刊、电台见  相似文献   

3.
品读报告文学《今夜星光灿烂》(刊《解放军报》1996年9月17日第7版),禁不住被主人公李志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18年的故事所深深感动。李志军的事迹之所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这与作者把握真挚的情感会精心取材和构思是分不开的。在《今夜星光灿烂》中,作者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取材,撷取工作生活中细小平凡但却真实感人的一幕,把女主人公那丰富的内心、细腻的感情以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选取了李志军的五次“哭”,感人肺腑,令人难忘。第一次,她为繁琐而枯燥的档案工作而伤心流泪:“李志军哭了,哭得很伤…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30):62-63
“如履薄冰”意思是好像踩在薄的冰面上一样.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生怕出事.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王西彦《生活真实与艺术生命》:“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不敢真实描写社会生活,这样又怎么能够产生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好作品呢?”陈忠实《白鹿原》一章:“他和母亲给病人喂了一匙糖水,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似的希望度过那个可怕的间隔期而不再发作.”  相似文献   

5.
“无物似情浓”,是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佳句传世的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一丛花”词中写的,意即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感情更为浓重。新闻要重视渗透力、感染力很强的“情”。记者、通讯员要多采写优秀的“有情新闻”,要达理又通情。在新闻中,真切、充分地表达美好、真挚的情感,是使亿万受众关注新闻,引起共鸣,增强新闻感染力的有力纽带,是做好情理相融、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获1998年度全军好新闻三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三等奖的《将军的三个军礼》(作者:姚蓉、黄炜国、杨彪),就是一篇情溢字里行间的佳作。作…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语不惊人,但感情真挚颇打动人心,主要是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的尽情倾诉。当代女作家宗璞的《哭小弟》,笔触缠绵哀婉,抒发了对小弟英年早逝的无限悲痛之情,表达了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本文将两篇文章比照阅读,从多方面分析了祭文的情感表现力及古今差异。  相似文献   

7.
●《真情长忆“三家村”》一文作者王思远与“三家村”冤案当事人仅存者廖沫沙堪称忘年交。他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的深厚而真挚的友谊,许多情节尚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杨立 《新闻天地》2005,(8):9-11
2001年6月3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可对于在此之前的几十年来一直对新闻事业孜孜追求却在生活压力下从商的韩章来说,这个日子将在他的心里铭记一辈子。在那天,这位与新闻事业有着不解之缘的农民推开了一扇窗——首次在《岳阳晚报》上刊发了第一篇处女作——《清理打击制售假证“小招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细细品读毛泽东的诗词,我们感觉到作者的诗风与“建安风骨”似有较为密切的姻缘关系,尤其对魏武帝曹操,作者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诗人和政治家,作者十分推崇曹操的四言乐府诗《短歌行》,尤其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作者对其更是感慨万千。作者对《短歌行》的偏爱不是没有道理的。诗中那一无掩饰和恶死贪生的表白,那开诚布公的及时行乐的宣扬,潜藏着诗人何等的悲伤和苦痛啊!内容上“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生活倒影和思想上追恋生命的哲理探求,使那看似消沉的“人生朝露曲”呈现一种悲怆与沉郁的美学品格。曹操的《短歌行》因人生短促而导出的创建功业之冲动,时不我待之焦灼的情感,在悲怆、沉郁的基调上拓展了建安诗歌的音域。对照《步出夏门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方面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方面是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10.
姚明绮 《新闻记者》2004,(11):30-30
风秋雨愁煞人,这样一个惆怅的季节,却是众多女孩子的钟爱。薄如蝉翼的轻纱垂垂落下,抚慰着易碎的心。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段优美的文字出自南昌航空科技学院2004级新闻系学生严瑶的情感散文集《爱热的冰》。正值18岁花季的严瑶,曾是东方网首批小记者之一,她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思路开阔,曾多次在作文比赛中获奖。至今,已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少年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爱热的冰》由香港语丝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情”线穿珠。“生活情致”“都市情调”“童年情趣”“故事情节”“校园情景”“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要传递形象,还要融入作者的思考,用‘情感’触动快门。”谈起新闻摄影,《武汉晚报》记者邱焰颇有感触。9年前,邱焰拒绝了某农药厂上万元的“好处”,硬是将伪劣农药坑害棉农的照片发给了全国各大报纸,帮助受害农民打赢了130多万元的官司。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出生的邱焰,体味了“文革”的种种祸害,他的学生时代是在农场度过的,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农村,他当过民办教师,干过长  相似文献   

12.
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之一的袁鹰同志,最近回忆说:“胡乔木同志对报纸副刊似乎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 在五六十年代,胡乔木为办好《人民日报》的副刊,的确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他经常通过电话、写信和亲自到文艺部座谈等方式,为副刊出主意,定题目,找作者,有时候还要亲自动手修改文稿。袁鹰说:“乔木同志对副刊工作的指导,常常贯彻于一篇文稿的始终,有时候比分工主管副刊的副总编辑还要细致具体的多。”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归宿》拍摄的是中国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这家的男主人秦大龙,45岁,1989年因妨碍公务、打架斗殴,被判有期徒刑15年。1995年2月被提前释放回家。出狱后的秦大龙,与妻子、女儿一起,在扬州街头摆了个馒头摊,支撑起那曾经破败的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意味着一个解不开的情结,是任何其它东西所无法代替的。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使他不管是领袖,还是囚犯,都会对家庭生活产生一种渴求。秦大龙迷失过,因此,他比别人更渴望家。家庭情结主宰了秦大龙出狱后的一言一行,因而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贯穿《归宿》全片的一条主线。吃年…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0,(3):7-7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洛·斯戈隆日前去世.享年79岁。他的葬礼近日在意大利乌迪内市举行。斯戈隆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著有30多部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3部意大利弗留利方言小说,以及多部文学和艺术评论集。斯戈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满怀真挚情感,曾多次到中国旅行。他的两部著作《春蚕吐丝》和《第十三夜》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邢富沅同志,是拙著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的“二审”编辑。虽说是“二审”,但此书从约稿、写作、修改,其实都是由他与我直接联系的。回顾我们之间的这一段文字交往,我感受最深的是富沅同志作为编辑对作者的真挚情怀,以及他在编辑业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胆与识。出乎意外的约稿我与富沅同志相识十分偶然,那是1981年春天,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16.
穆青同志擅长富有生动形象和感情色彩的长篇通讯,这使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六十年代的“焦裕禄”,七十年代的“吴吉昌”,现在读来仍使人激动不已。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的新闻报道,追求图文并茂,对摄影与文学同等重视,一手抓文字,一手抓摄影,他拍的照片,同样富有生动形象和情感色彩,观之使人也要掀起胸中的感情狂澜。最近他有两幅摄影作品入选《全国新闻摄影1985年作品展览》,其中《荷兰的郁金香》还荣获了“总编辑摄影奖”。(见本刊封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报人梁启超,堪称“为情而造文”的大师,他那“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觉热血沸腾。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杰出战士范长江,他留下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这对双璧,也是浸透着爱国激情的高亢之作。建国后出现的以《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通讯作品,文中洋溢的崇高情感,更是激励了几乎整整一代人。相对而言,中国的新闻写作更重视情感的因素。西方的新闻虽标榜为“客观报道”,力戒“主观色彩”,但也并非真正排斥感情的介入。他们所强调的“人情味”,实际上,正是一种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园地     
《烽火人生》 近日,由张爱萍上将题 写书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 上将题词的《烽火人生》一 书,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原前卫报报社总 编辑、社长李治亭将军撰写。 作者14岁参加革命,在38 年的军旅生涯中,从事新闻、 报纸工作就有28年,对文字 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写作 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他既是一名战斗员又是一名宣传员。战争中他一  相似文献   

19.
媒界大观     
2003年10月,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名嘴”王志就一系列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通过节目,默多克先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说道:“我觉得中国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有非常非常悠久伟大的文  相似文献   

20.
茅坤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藏书家,其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对明清后世文士的影响深远。基于创作环境和自身文学理念的原因,其对唐宋文的产生了一种特殊情感,笔者称之为“唐宋情结”,这在他的文学理念、文学作品和文学收藏中有着体现。本文通过四部分的阐述对茅坤的“唐宋情结”进行了探究,分别为“唐宋情结”产生的背景,“唐宋情结”产生的原因,“唐宋情结”的形成过程以及“唐宋情结”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