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刚 《考试周刊》2013,(66):65-65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教师讲"变成"学生学","师生"变成"朋友","注入式教学"变成"发现问题",要求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江山易代,家仇国恨,离乱纷争。"江左大儒"钱邦芑祝发逃禅,由仕而僧,成为名噪一时的"大错和尚"。他隐居贵州余庆县他山、云南宾川县鸡足山时所写的大量禅诗,意象奇伟,意境深邃,无论是他者之行的"杖",禅者之山的"石",还是隐者之湖的"水",都寄寓了一代南明孤臣矢志不渝、遗世独立的志节与忠耿,也传递着一介士子报国无门、寄身佛门的孤寂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4.
从何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这一角度出发,以历代研究者所作出的含义界定为依据和基础,通过对《孟子》一书的梳理,分别对为君、为民的具体内涵进行探究,以求更加清晰地认识"劳心者"与"劳力者",从而更加贴切地理解孟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的有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本文指出,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  相似文献   

6.
评课的艺术     
听课与评课是教育界的一个大课题。评课是听课的继续,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如果说授课的过程是"画龙"之作,那么,评课的过程就是"点睛"之笔。评课,对评课者和被评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但都要维护对方的尊严,都应具有良好的心态。切忌将评课变成"批斗会"或"表彰会"。要做好一名评课者,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一种"唯技法论"的倾向,颇为堪忧。其因有二:从学生方面来说,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务往往均由家长代劳,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与生活几近绝缘;从教师方面来说,作文指导往往坐而论道,专授"屠龙之技",不接地气。笔者以为,作文要想不变成一株株伶仃的豆芽菜,就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一、感知生活:要"入骨",先要"刻骨"表现生活要想"入骨三分",感知生活  相似文献   

8.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了一种称之为"他者"的伦理学,他认为真正的主体性在于为他人担责。由此观照学校管理文化生态,我们让每一个校长都以"重要他人"的身份出现在教师面前,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第二我",让整个学校的教育秩序统一在"我"作为"他者之他者"的文化生态中,由此确立教育存在的伦理主体。  相似文献   

9.
从“他者”到“我者”——兼议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割裂的学习、功利的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和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问题,这使得学习内容成为学生的"他者",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将学习内容从"他者" 转变成"我者"的两种途径,即构建道德的学校学习共同体以及形成基于转化意识和转化能力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教学平台。也给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数学课,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不仅包括指定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目标,还包括让学生亲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实施者变成开发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相似文献   

11.
校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形成了真正的平等民主关系,才能推动民主化、开放型现代学校建设的进程。对于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这样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思想很有启迪意义。在学校,教师之于学校校长,就是"他者"。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关怀,需要做到"为他者"。"为他者"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尊重差异,接纳"他者";其二,审视价值,摒弃矮化"他者"存在的操控;其三,体察"相遇",实现伦理视野里的"面对面"。  相似文献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以此作为我与他人关系的道德基础在逻辑上是无效的。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因此,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学生一旦掌握这门技术,就能亲身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当好授"渔"者?一、由"扶"到"放",学"一"当"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我总是花些时间"扶"学生学习一两篇,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克莱恩是十九世纪末杰出的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街头女郎玛吉》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由她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她们的命运可以看到,贫民窟是社会的边缘,贫民窟里生活的女性更是社会边缘的边缘人物,贫民窟的男人是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贫民窟的女人更是"他者"中的"他者"。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共同体的特征说起"共同体",感觉就很美妙,它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人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学习共同体"一词的英文是"learning community",也可以译为"学习社区",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大概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相似文献   

16.
余芳 《中等职业教育》2012,(18):14-15,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能力,即授之以"渔场"。在语文教学中。这个"渔场"也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体验学习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学习显示为知识观的新范式,而并非简单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体验学习的基本精神是由学生"面向复杂本身"、"整体学习"、"热情求知"。它既不是"授人以鱼",甚至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由人以渔"。  相似文献   

18.
教师编写"导学案"要充分"吃透"教材,"灵活"使用教材,要学会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领者""倾听者""帮助者"。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7,(4):35-36
<正>鱼、渔、愉、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愉:授人以愉,不如授人以欲。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鱼",要教会学生"渔",要愉快的"渔",更要有主动欲望愉快的"渔"。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学思想家、教育哲学家杜威,反对  相似文献   

20.
福柯对形而上学的主体及主体性原则进行了批判与解构,而他所运用的重要解构策略就是通过突出"他者"的地位。福柯的"他者"存在于普遍为人们所忽视甚至鄙视的但相当重要的边缘领域和卑微现象之中。福柯的研究就是意图通过照亮"边缘"来突出、凸显"他者",突出疯狂、疾病、犯罪和性等现象的方式来消解西方传统的"中心",从而批判和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主体,揭示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