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博览》2018,(3):56-57
图书漂流作为一种新鲜又个性的阅读方式,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择书籍、阅读书籍以及图书漂流作为图书漂流活动中的三个环节,对学生课外阅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漂流活动,学生开始意识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具体含义,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其必定会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促进个人阅读素养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点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分析了"图书漂流"课外阅读策略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原则,并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图书漂流"课外阅读策略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持续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深化阅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奇妙的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其过程是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拾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下一位爱书人读完后再将书放回公共场所,一直循环。这种方式不用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的...  相似文献   

4.
“图书漂流”与社区图书馆的比较与启示——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单一的图书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模式在形成,其中“图书漂流”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而在桂林,连续两年的读书月伴随着“图书漂流”走进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与社区图书馆一起为读书爱好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时代发展到今天 ,我们客观地分析这句话 ,应看是什么样的家 ,什么样的“经”。就笔者十多年的初中班级管理经验来看 ,我们是越来越喜欢念“班级日记”这本“经”了。“班级日记”的设立 ,对于初中生来说能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机会 ,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园地 ,更是班主任了解班级以便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根据班级的实际 ,我们在“班级日记”这本记事式的“经”里主要设计的栏目有 :年月日、星期、天气、今天课程、值日生、值日生寄语、当天概况、今日聚焦、老师寄语等。这本“经”在开学上课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唐鸿飞  李文彬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6):112-114,70
通过以毕节学院图书馆"图书漂流"活动为案例,对其产生背景、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图书馆服务的微观内涵为切入点与"图书漂流"活动进行比较,提出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优势及将其发扬光大的理由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做上特定标识,并投放于公共场所,供他人无偿取阅,拾取者阅读完之后,再以相同方式投漂。由此,让书香惠泽社会,串连起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指帮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做上特定标识,并投放于公共场所,供他人无偿取阅,拾取者阅读完之后,再以相同方式投漂。由此,让书香惠泽社会。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风靡课堂,乃至成为语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独占语课之“首席”,被诸多教师奉为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至宝。然而,现实状况又是如何呢?在笔听过的课中,大部分都不少这个环节,但大多情况下,它已经流于形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  相似文献   

10.
"课前五分钟"演讲确实能让"听""说"的效果事半功倍,反过来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当好"主持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训练。  相似文献   

11.
王乔  周美玉 《教师博览》2023,(18):40-42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不得其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构不成一条文化传承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甚少。基于此,文章提出语文“课前五分钟”环节力图循序渐进,探索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利用好“课前五分钟”,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3.
班内的课外阅读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年,同学们大都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习得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收获了知识,体验了阅读成功的快感。但时间一长,外显的热闹日趋平静下来,总有部分学生渐渐淡出,游离于这个群体之外,漠视着大家的感受与兴奋,显得那样格格不入,呈现出一种疲惫倦怠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顾老师刚才叫我‘晨晨’……”课前五分钟,我和寻常一样提前到班级做上课的准备工作,二一班的女孩子兴奋地跟我说着她的开心事。颐老师是新来的班主任,经常对孩子们说一些特别暖人的话语,或者弯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小手……  相似文献   

15.
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周内每晚七点钟全校学生统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本期我任七年级班主任。刚开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没养成,所以这个时间我要到班上去巡视纪律。可到教室一看,嘿,他们没看新闻,而把电视切换到了少儿频道,全班正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呢!我二话没说,顺手又切回央视的新闻联播,只听全班“哎”的一声,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的兴致全无。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对中学生收看新闻、了解时事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告诫大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第二天晚上七点,我又到教室看看,今天电视频道没人再切换,可教室里却闹嚷一片,没几人在认真看。我压住心中的火,把班长叫出了教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夏玉庚 《班主任》2009,(4):29-30
如何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是班主任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我在班级管理中也曾遭遇“早恋”。 一、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班级流动日记"具有"流动"的特殊性:私人日记隐私性较强,而流动日记则面向全班学生,可以公开传阅与评议,具有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实践证明,"班级流动日记"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其独特的实施价值。文章在分析"班级流动日记"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探讨"班级流动日记"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的班主任付出多,但收获却甚少;有的班主任似乎付出一般,但收获颇丰。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是否抓住了管理的要害,特从五个方面入手谈谈班级管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听公开课,发现老师们指导学生“读”的方式很多,如开火车式轮流读、男女分角色读、全班同学齐读、老师示范读……不一而足。而在台湾国文课堂上,笔者还看到一种独特的读——在“课前五分钟”,学生对教学过的课文以循环往复方式进行“回读”,即“循环回读”。  相似文献   

20.
“班级日记”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纸上用于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通过对话,师生形成真正的沟通、交流,形成真正的棚互作用。对话不仅仅是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还包括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包括对对方的倾听,是“双方情感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对话过程就是思想、情感、意义的呈现和彼此渗透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境界发生变革的过程。师生通过棚互间的对话,师生心灵的门户相互敞开,致使双方的意识、经验、体验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流淌,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