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荒原》不仅主题奇特,而且叙事颠覆传统。文章通过时序、时距、频率三个维度,研究了《荒原》的叙事时间--在时序上,分析了其预叙、外部倒叙及混合倒叙;在时距上,研究了叙事中场景、概述、省略和停顿形式的运用;在频率上,探讨了单一叙述、重复叙述及概括叙述的运用。研究发现,该诗叙事中对时间要素的运用在设置悬念、营造氛围、塑造人物、构建意义秩序和揭示主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性,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小说以激进的叙述探索冲击和捣毁了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模式;90年代初,新历史小说开始出现线性完整叙事的回归意向。不过,真正的回归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的新历史小说中,出现情节发展的线性时序、情节故事的完整与连贯性、人物性格的复杂丰满性及确定性价值意义的重新构建等。这既是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定势决定的,也是现实社会和文学秩序重构努力的结果。但是,回归后的线性完整叙事有别于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可能会给创作带来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预叙的基本特征是时间上的前置,其最早形态是一些占卜艺术。吉凶未至,先有了或吉或凶的预兆。预叙作为一种打破时序的叙事模式具有叙事美学特征。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五种预叙形态:一是自然现象发生后的预见性叙述;二是对人感官及精神面貌的预见性叙述;三是从各种经验教训中进行的预见性叙述;四是"赋诗言志"的诗体现的预见性叙述;五是对占筮与梦的预见性叙述。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早期小说特别注重文体 ,对话体和戏剧体成为契诃夫独特的叙事方式。契诃夫小说与戏剧的联系 ,还表现在情节和叙事结构上的戏剧化 ,尽力追求文本的戏剧效果。契诃夫的中后期小说更重视叙述视角的转换 ,常常呈现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相互交叉的复杂的叙事格局。在时空观上 ,契诃夫时而淡化时空 ,时而又严守时序 ,显示了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无梦谷》所采用的叙事策略,既有别于先锋派小说,又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种进步和超越。《无梦谷》的叙事策略有三个基本特征:一通过主人公的感知展开叙述;二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展示作为叙述焦点;三将故事时间进行切割、重组,从而建构起一种交错时序。这些叙事策略促进了《无梦谷》在故事层面上的生成意义,这恰恰是先锋派小说力所不逮的。  相似文献   

7.
小说叙事的时序变异主要表现为倒叙、预叙和无时性叙述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 ,叙事时序的变异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态 ,各种存在形态又各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8.
《生死疲劳》是莫言叙事才能的一次大综合大爆发,他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树立了山东高密东北乡又一座文学丰碑。笔者将根据叙事学的一些理论,从叙述视角、叙事者、叙述接受者以及叙述时序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对其出神入化的综合使用以及其达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说叙事的时序变异主要表现为倒叙、预叙和无时性叙述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小说本中,叙事时序的变异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态,各种存在形态又各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0.
广告叙事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广告主以盈利为目的,借助一种或多种媒介表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事件,传递产品、服务等企业信息的活动。通过使用时序、时长、时频三个概念来探讨电视广告叙事时间,电视广告中多用顺叙,保证其通俗易懂,避免理解错位;从时长上来看,最常见的是省略和概述,因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述更多的信息;为了强调产品,时频上常采用重复性叙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叙事交流、叙述视角和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对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小说中存在的不可靠叙述、变换式内聚焦和时序、时距以及频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叙事交流、叙述视角和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对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小说中存在的不可靠叙述、变换式内聚焦和时序、时距以及频率。  相似文献   

13.
对叙事作品形式技巧的重视,严格以时间为标准,使得当代叙事学的时序研究在传统叙事理论的叙述顺序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被雨淋湿的河》是鬼子颇具特色的代表作,呈现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特征。文章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点,分析小说文本在"叙事话语"层上的"时序"、"视角"和"声音"的问题,探讨鬼子独特的叙事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本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以及鬼子"把故事还给读者,把叙述留给自己"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5.
海晓丽 《文教资料》2008,(15):25-26
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名篇<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的个人经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悲剧.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菲茨杰拉德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者和叙述层次.根据小说的内容需要,菲茨杰拉德娴熟的控制着叙事的时序和时长,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哀愁的预感》是吉本芭娜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也是可读性很强的一篇。作品能够保持畅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其独到的叙事艺术。譬如不规则的叙事时序、巧妙的隐喻叙事、体现记忆片断之美的叙述等等。  相似文献   

17.
《哦,香雪》是一篇值得反复重读的小说。小说中对“火车”“鸡蛋”“文具盒”等事物的叙述,表征了年轻的香雪们对“现代化”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欣喜。尤其体现在叙事方式上,小说在叙述香雪“出走”时极尽笔墨,而在香雪出走之后的“回归”叙事却极尽简化。作者用“叙事落差”的叙述技巧传达了小说独具匠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将香雪出走的叙事性质转变为一种回返时个体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干旱的九月》在艺术手法上的实验集中体现在:非线性的叙事时序;立体的结构布局;模糊化的叙述手段。文章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它们在展现杰弗生镇上白人种族分子对黑人的暴力行为.以及在揭示美国南方严重的种族歧视这一主题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窥见福克纳作品的现代主义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 ,余华的创作两度引起世人瞩目 ,从八十年代后期冷漠残酷的《现实一种》 ,到九十年代中期温情脉脉的《活着》 ,前后期创作风格迥变 ,对此批评界褒贬不一。很多论者在指责余华后期作品主题陈旧和叙事回归传统时 ,往往忽略了其在叙述声音、叙述结构、叙述语言等方面对先锋叙事的继承和对传统叙事的突破与创新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本独特的审美内涵 ,这无论对作者还是对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都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20.
叙述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被人忽视,部分学生的叙事能力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对叙述地位认识的不充分、对叙事难度的轻视、对叙述技巧的误解,建议写作课教学对叙述进行重新审视,呼唤写作过程中叙述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