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以来,牙喉音及其开合口发生了很多变化,《四声等子》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是前期韵图《韵镜》、《七音略》等的进一步发展,从它们所反映出的音系性质来看,它们在韵图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切韵》音系的特点,说明已突破了《切韵》音系的范围,真正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反映了语音的历史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变化,找出其中对应的规律,并分析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韵书、韵图中,《黄钟通韵》韵图所表明的语音系统被认为反映的是清代东北方言的音系。我们在研读《黄钟通韵》时,发现其韵图排列很有特点,韵图中精组字齐齿、撮口呼位置上出现空挡,且注明“本等字同齿属下等”。这一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是否意味着精组齐齿、撮口呼字与知组声母已经混读?还是精组齐齿、撮口呼字发生腭化演变?《黄钟通韵》表层音系之下是否隐含着潜在音系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钟通韵》中知组、精组和见组字进行全面的考察,从韵字排列入手,并与同时期的语音材料相比较,验证其结论,并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四声通解》俗音、今俗音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声通解》是十六世纪初期朝鲜著名语言学家崔世珍根据申叔舟《四声通考》改编的一部用正音文字转写汉语语音的韵书。它以《洪武正韵》反切音系为框架,运用“就同注异”的方法,著录了《洪武正韵》反切音系、《蒙古韵略》音系,俗音音系,今俗音音系等多种语音材料,是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5.
石歆苑 《文教资料》2008,(36):37-39
自隋陆法言<切韵>出,后<广韵><集韵>的编纂皆以<切韵>音系为基础,中古音系日益大明.众朴学大家皆以<切韵>音系非一时一地之音,且吴语占有一定比重.今谈及<广韵>哈韵中的"赅""晐"二字,根据已有的语音演变的研究成果,就其语音及意义考证其为苏州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6.
我说:对。等韵图还分广韵音系的,这也是宋元等韵图,较难懂;和北方口语音系的,又叫明清等韵图。因为根据北方口语音系加以分析,也分等,只分开口二等,合口二等,共四等,分称开、齐、合、撮四呼。开口呼(?),齐齿呼 i,合口呼 u,撮唇呼ü,这是唇园化与否的系统,与宋元等韵图开口就分四等,合口也分四等,共八等的不同。这是根据中古西北方音系的广韵,是元音分洪细的系统。过去黄侃先生死不信,说从我  相似文献   

7.
李静 《现代语文》2006,(12):124-124
《广韵韵图》(以下简称《韵图》)是方孝岳先生在对《广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完全依据《广韵》中的反切、音系而拟定的等韵图.他把广韵学与等韵学融为一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广韵》,掌握等韵原理等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冯延巳现存词111首,其词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20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相吻合,但是也存在出韵之处,能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对于全面地考察晚唐—五代音系,特别是五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以下简称"<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典型、集中地反映了宋代语音特点.承继此前已刊文专就"<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声类部分进行了探讨,这里专门就其韵类部分展开进一步探讨:采用"反切比较法",从3万余条音切中,整理出<资治通鉴释文>的音系,分述阳声韵、阴声韵、入声韵三部,揭示宋代音系韵类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中古汉语语音的代表是切韵音系,但《切韵》是怎样性质的一部书,它的音系的基础音是什么,它是一个综合古今南北的音系,还是一个表示一时一地活语音的音系?对此学者们至今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陆游现存的144首词的用韵情况进行考察,其词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19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但也存在出韵之处。同时它也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如入声韵尾混押、鼻音韵尾合流等。这对于全面地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合韵书内的各种语音标记提示及现代宁德各县市方言,将《安腔八音》老本和抄本的语音系统进行分离比较后发现,与老本的音系相比,抄本的音系具有如下特点:声母系统方面,“边、波”与“曾、出”声母有少数韵字相混,“无”母部分失去摩擦性质变为合口呼声母;韵母系统方面,“辉”韵部分与“须”韵合并,部分与“杯”韵合并;中古三套辅音韵尾出现大规模混并;撮口呼韵目数减少.  相似文献   

13.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居于官话音系发展的最后阶段,反映的也是清代江淮官话语音系统。《音呼声韵总谱》音系中见、精系声母的腭化,照系声母的独立性,仍母与日母合并等现象,充分表现了清代末期江淮官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4.
类推机制,简称类推,又叫类比,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汉语语瞢史研究方面,类推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探求中古音类、分析上古声母及归纳上古韵部、构拟《切韵》音系、探讨语音史具体语音问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结合《切韵》作者们的成书意图和态度倾向,从他们的“正音”意识出发来重新审视《切韵》音系的性质.从成书过程看,《切韵》音系是以金陵与洛阳为正音标准,参校了其它多地的方音,考核古书音注得到的语音系统;而从结果看,却反映了东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综合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贵州都匀话音系,分析其声、韵、调的特点,描写都匀城区新派语音特点,列出同音字表,从而对都匀话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汝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从汝州方言的声、韵、调等三方面与中古语音系统进行比较,梳理出汝州方言语音系统与中古音系的历史渊源关系,反映中古音到现代音的发展脉络,揭示语音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伏牛山文化圈各个方言与中古音系的联系提供历史音韵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前,近代汉语语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可供研究的能够反映普通话语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文献材料。我们认为《李氏音鉴》的语音系统是以十八世纪末北京语音为基础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从《音鉴》音系中透视出十八世纪末北京音系的面貌,因而对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基本上都把《音鉴》音系看作是一个综合的、杂揉的体系,因而对其音系在语音史上的地位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由于《音鉴》作者自我标榜其音系“兼列南北”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音鉴》字母、韵部和反切都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陈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查,共系联归纳出其近体诗用韵16韵部.分析考察后发现,陈诗用韵基本符合<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则,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同时也验证了王力先生所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湖南洞口县炭山一带,是官话、湘语和赣语交汇之处,其语音系统颇具特色。通过描写该方言的声、韵、调并与北京音系和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可展示其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