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笔头很硬的“老新闻”,在谈及采写诀窍时曾说,一篇新闻虽只涉及一件具体事,也要从全局衡量,想到全省全国;非如此不知道价值大小,不知道份量轻重. 这方面笔者有如下三点浅见: 一、采写动态、成果时,要想到全局的态势和水平。有一个这样的稿子:某县群众自己筹资、自己施工建成了一座本县前所未有的拱形大桥。这一成就,在该县人民的经济生活中,的确是一件喜事,值得庆贺。作者写成稿子,寄到了省报。从  相似文献   

2.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3.
安莉 《新闻知识》2006,(7):74-75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生活,连续采写了一些有深度的稿件,深受读者的好评,并连连获奖。如《能源大省何以拉闸限电》获得2004年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悬河,如何叫人放得下》获得2002年第十一届全国市、区党报新闻一等奖、《布尔养产业何处去?》获2003年陕西省新闻奖二等奖。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深入第一现场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这是笔者体会最深的一点。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求作者要深入第一现场进行调查,才有机会捕捉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读点新闻,就有可能采写出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三贴近”的稿件。以笔者采写《悬河…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界,新华社老记者冯森龄同志以善于调查研究和采写现场新闻著称。前些时,我就如何采写现场新闻的问题,专程到西安他的家中拜访了他。1984年,他采写的《陕北有煤海》电稿,曾被全国35家报台采用,被公认为典型的视觉新闻,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冯老有4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等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现退居二线,仍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那天——10月25日,我同虞家复同志合写了一篇特写《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稿子见报后,效果是差强人意的。《中国记者》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回顾一下这篇报道采写的前前后后。采写这篇特写,事先我们有些思想准备。老实说,我们是带着问题采访的。党的十三大,是一次举世瞩目的大会,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对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央委员会的留与退的问题尤为关切,甚至还有许多传说和猜测。也就是说,邓小平等老革命家的留与退,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这个当口上,这些老革命家在十三大上活动的许多细节,人们一定非常想了解。而且,这一个个细节,一个个镜头,都将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己的笔,把这些珍贵的镜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6.
“记者要多走基层多思考多实践,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笔者最为深刻的体会。 1998年7月,笔者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福州日报社采访部工作至今已有13年,都在基层一线采访,参与了不少新闻策划,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作品。笔者2005年被授予福州市第四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有74件获全国、省、市各类...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8.
宋晓晖 《青年记者》2012,(27):61-62
《山东87名见义勇为英雄每月领取资助金》一文,是笔者采写的一篇不足700字的消息。这条短消息,不但获得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短消息竞赛一等奖,还获得了山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更被国内各大网站广泛转载。回顾这篇消息的采写过程,对于一线记者怎样发现  相似文献   

9.
我同何卓新、余辉音共同采写的《首都人民喜谈“没想到”》(刊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北京日报》)一稿,被新华社评为一九八二年度得奖好稿。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过程,我从合作的老记者和修改稿子的领导、编辑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在选择报道角度、运用典型材料、认真锤炼语言几个方面,更是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0.
在采写系列报道、重大典型等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近年来,笔者同前进报社的同事、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怎样联合采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笔者采写两位全国著名的时代先锋沈浩、郭明义的报道实践,对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着力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13.
贵刊约写采写体会,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笔者曾有十多篇作品在全省和全国广播优秀稿件以及中国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却从未写过一篇采写体会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需要“回头看再前进”,总结自己采写体会也许比写好稿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其实,在我采写《“亚星”“奔驰”何以平起平坐》一稿之前,全国和本省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亚星”“奔驰”合资合营的消息。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我并没有参加。不过,我对这一新闻事件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亚星”的背景有所了解,国内曾有许多报刊称“国产大客车处临…  相似文献   

14.
陆游论诗,“功夫在诗外”,我觉得,加同写诗一样,采写新闻稿,功夫在稿外。采写《宜都县维护人口统计严肃性》一稿时,我没料到它能评为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因为这条消息完全是偶然拾得,从构思到写成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稿子写成后,我的直  相似文献   

15.
5月26日,全国鹿业发展大会在抚顺市召开,来自全国的千余名专家、企业家、地区领导云集于此。盛况空前的规模、深入研讨的喜人成果、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标志着抚顺的鹿业发展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已经形成。抚顺有着同家重工业基地的辉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三农”工作怎样抓住机遇,书写出  相似文献   

16.
笔者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由于喜欢新闻写作,经常采写一些新闻稿件并投寄报刊,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但这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稿子投寄出去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从事写作几年来,不知是何原因,至今笔者还从未收到过一封退稿信。听一些老通讯员讲,80年代通讯员经常能收到退稿信,有时一些报刊编辑还会就某篇立意取材好、写作技巧不当而未被刊发的稿子邀请通讯员到编辑部现场给予指导、修改,不仅增进了编读往来,而且还能使通讯员从中受益,提高采写水平和稿子质量。笔者以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一方面要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靠那些…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几位同行同我说起当记者的“运动轨迹”:头三年当记者,从报社里冲进冲出,走起路来像鲳条鱼射箭,采写的稿件一篇好过一篇;三年过后,便只孵在办公室里,电话打进打出,走路慢得像老牛背纤,采写的稿件一篇不如一篇。所以,在某些人的眼里,新闻工作是份“青春饭”,干了几年,道儿越干越老,劲道越干越小。 然而,对我来说,这个“运动轨迹”却并不起  相似文献   

18.
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新闻干事王济民从事报道工作11年来,先后42次获奖。例如——1989年,他采写的《捍卫法制尊严和共和国卫士ler文,发表在全国13家报刊上,在全国“神州之光”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1990年,他采写的《站在两个制高点上》、《前方后方共保平安》两篇稿,在亚运征文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1993年,他采写的《为人民服务诞生记》在全国几家报刊发表后,在全国范围举办的“毛泽东;永恒的话题”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为什么他能在短短的时间能获得这么多的奖?笔者采访这位年轻警官时,他说啥也不肯谈自己,笔者只好通过…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度浙江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采写自舟山市嵊泗县的两件作品——《一个人的医疗站》、《村民出题考乡党委书记》分获二、三等奖,前一篇是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记者和浙报老通讯员一起采写的,后一篇由舟山日报驻嵊泗记者站记者采写刊登在浙江日报上。  相似文献   

20.
有一副老对联,上联是: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下联是:怀柔有道,知顺义,皆遵化,便是良乡.巧妙地将京郊及周边地区的"密云"、"三河"、"玉田"、"丰润"、"怀柔"、"顺义"、"遵化"、"良乡"等地名嵌入联中,毫无雕凿痕迹,且很有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