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年前的美国大选争议此番短暂重现。北京时间2004年11月4日凌晨。布什宣布获胜,克里致电认输。俄亥俄州,一如2000年的佛罗里达,成为进入白宫的钥匙—布什的四年白宫续约,最终由俄亥俄州的20张选票决定。这是一场漫长的美国大选,这不仅仅是指时间。更是指人们的心理。这是一场针对布什的大选,人们因为支持布什而选择了布什,又因为反对布什而选择了克里。  相似文献   

2.
布什留任,或克里入驻白宫,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在大选结果揭 晓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越洋电话采访了美中政策研究基金会联席主 席傅立民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顾问威廉·布劳克。而在此次选举 中,前者投了克里的票,后者则把票投给了布什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之间的第三场辩论——也是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场辩论,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行。在此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8日,分别是第一场和第二场辩论。作为考察美国大选情况的中国学代表团五名成员之一,我在美国直接观看这三场辩论,确实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11):15-15
“无论是克里还是布什当选,白宫新一位当家人都仍然将是一位战争总统。” 一位国际关系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政治文化因为9·11事件而发生了巨变,因此现在民主党人也会像共和党人一样急于显示美国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5.
史梁  吕艳 《新闻传播》2005,(2):55-56
2004年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大选中新闻报道的博客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9月30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与挑战者克里举行第一场电视辩论,除了各大媒体现场转播外,政治立场不同的博客族(bloggers)也忙着即时贴文发布评论。共和、民主两党也积极通过博客宣扬政见,在主流媒体之外另辟接触选民的途径。主流媒体对博客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6.
名刊要览     
美国大选: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秋,美国大选最壮观的秀场又将席卷全美大小城镇。尽管大多选民为选举宣传所厌烦而不愿投票,但2004年总统大选仍有重要意义:四年前靠佛罗里达重新计票才上台的布什,自然希望此次洗刷当年的“窃国之嫌”,并证明反恐政策的正确性;而在国会势力日衰的民主党则指望控制白宫这一最后能争夺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2004年美国总统角逐,已作为一场耗时最长、花钱最多的总统选战 而载入历史。而1.25亿选民参加投票,投票率达58%。亦创40年新高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星期二,四年 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日。 清晨不到7点,纽约州第20选区的投 票站排起了长队。 22岁的Steve weigel是纽约州一所教 会大学的学生,这是他第一次投票。他投了 布什,因为他认为布什反恐有力。 73岁的Harold Spenser也投了布什一 票。四年前他也是选择了布什,他认为小布 这四年做的工作还过得去。脖子上戴着十字  相似文献   

8.
李立 《新闻界》2004,(6):23-24,41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不仅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选举,还因为大选中的两党差异以及大选结果对美国和世界未来局势的影响超过近代所有美国大选而被称为是“最重要的选举”。此次美国总统大选同时又是一次与以往完全不同,十分错综复杂的大选,这种复杂性因各种各样的传播宣传活动得以加强。因此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后,人们纷纷从各个角度对大选予以解读。而解读常常围绕着一个中心:布什何以成功连任?  相似文献   

9.
是非 《北京档案》2004,(5):19-20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正闹得热火朝天。共和党人布什和民主党人克里正在为竞选各施手段,忙得不亦乐乎。档案成了他们施展手段、打压对手的证据与舞台。来自官方尤其是华府的解密档案无疑是其中的重磅炸弹,它对当事人的诠释可谓最淋漓尽致。拥有大量新老移民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与历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相反,在布什与克里的对决中,外交 政策起着核心作用。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编辑则评价说,克 里和布什都不可能实现他们在竞选中唱的高调,最终的结果是, 布什变得更像克里,而克里变得更像布什  相似文献   

11.
是非 《北京档案》2004,(6):19-20
"9·11"事件后,白宫一直将布什描绘成在反恐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斗士形象,也一直声称布什政府在"9·11"之前做了能够做到的一切来防范恐怖袭击.白宫希望这一形象能帮助布什在今年大选中获胜.但随着"9·11"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逐步展开,"9·11"以前布什政府在反恐工作方面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白宫2004年4月10日解密的一份文件,一下子使布什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份文件所显示的内容与布什政府的解释存在明显矛盾.  相似文献   

12.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42):80-80
亚历山德拉:最性感的政治女儿 克里虽然输掉了美国大选,但他30 岁的大女儿、电影 制片人亚历山德拉却在美国娱乐网站的一项“最性感政 女儿”评比中胜出,以17.2万张得票获得“最性感政治女 儿”的殊荣。 最性感政治女儿候选者一共有8 名,她们分别是—— 克里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和凡尼莎,布什的双胞胎女儿芭芭 拉和詹娜,侄女劳伦·布什,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爱德华兹的大女儿凯特,切尼的小女儿玛丽。 罗大佑:新专辑对抗立委选举 “泪眼美丽岛、为君生为尔泣”,这是罗大佑即将发行的个人专辑《美丽岛》的同名歌曲里的一句。10…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不管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募集到的选举资金多雄厚,或许他的支持率暂时领先,但想要入主白宫,靠一副拒人于千里的架势显然是不够的。四年前布什能够最后险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看上去比戈尔更乐观。所以克里想要取胜的话,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一定要向民众证明:我绝对不是一个没感情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9月10日奥巴马现在明白了什么四年前,奥巴马以美国梦代言人的形象入主白宫。对本次大选,奥巴马认为这是事关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一次选择。他认为,选民需要对经济现状的各影响要素进行冷静的评估,而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美国避免陷入一次经济萧条。而他在四年前竞选中全力主张的跨越党派之争的构想,至今仍未有机会实施。  相似文献   

15.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9):14-14
布什:解除对伊拉克14年制裁美国总统布什7月29日签署命令,正式取消对伊拉克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1990年8月2日,在萨达姆派兵入侵科威特的同一天,前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伊实施经济制裁。这是继今年6月28日交权后,美国对伊拉克所做的又一重要举措。不过,在萨达姆倒台一年多后布什才签署此项命令,其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随着大量美国军队和商家进入伊拉克,经济制裁早已成为一纸空文。舆论分析认为,布什选择此时解除对伊制裁,是希望借此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并增加自己与联合国的共同语言,促使其在伊拉克问题上与自己合…  相似文献   

16.
苏北 《新闻世界》2004,(11):30-31
在究竟选择布什.选择布什政府单边主义路线.还是选择克里、选择温和的、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以超级大国地位领导世界的路线的问题上.结果已经表明,美国人还是把选票投向了布什。尽管媒体对40个国家所作的调查显示.只有俄罗斯与以色列支持布什连任.剩余38个国家绝大多数都支持克里。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1,(4):44-44
中国日报网站国际新闻网 (WWW.Worldreport.com.cn)经过 3个月的试运行, 2001年 3月 1日正式开通。   中国日报网站国际新闻网于 2000年 12月 14日试运行以来,先后快速准确地报道了美国大选结果,第一时间转载了布什与戈尔结束大选拉锯战作出的讲话全文;全文刊登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离职演说,还实时跟踪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长达 6个小时的就职仪式。此外网站还以新闻专题的形式连续报道了印度大地震、白宫袭击事件、美核潜艇撞沉日实习渔船、英国女子露西日本遇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美英轰炸巴格达等大家普遍关心的重大事件。成…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对于美国大选,中国人的‘倒布’情绪好像比美国人还要强烈。其实,在美国,无论是布什还是克里,谁当选总统,国家的航向都不会有太多的偏转。所以中国人实在没有必要过于激动。 新浪网评1敷衍的表态电影《时差七小时》女主角妞妞的父亲、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向媒体就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坛在两年里可能发生任何事情,这也正是猜测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尽管布什还要坐镇白宫两年零三个月,但美国人似乎已经厌倦了这位“牛仔总统”,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来表达对下一任总统的渴望。在布什民意跌至谷底的时刻,政治人物们更是显现出了不寻常的急切,早早表现出了争胜之心。按照惯例,离大选还有一年半的时候,选战才真正开始,最终决定结局的政治力量和现实因素才会介入,真正的民情和选情才会露出端倪。纳撒尼尔·波西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法学院的选举问题专家,浏览民意调查网站Polling Report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也是他的…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29-30
布什要嫁女儿的消息再次勾起了人们对白宫婚礼的期待和回亿。白宫历来是总统嫁女的首选地,迄今为止,那里一共举办了17场婚典,其中包括9场总统孩子们的婚礼。每次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有些婚礼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但即使是在白宫风光出嫁,也不是每个“第一女儿”都能拥有美好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