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奴隶的母亲》问世几十年仍饱含生命,大放光彩。就其中的“典妻命题”,许多批评家多从政治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加以解读。作者从生命生存繁衍本能的角度,表现了其间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对原始生命的理性思考。典妻的命题,实际上是生存与死亡的命题,也是生命的无奈与执着的社会呈现。  相似文献   

2.
《为奴隶的母亲》发表后,许多评论家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予以解读,本则突破这一局限,辟蹊径,把它放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我”化的大背景上重新加以审视,并进一步指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化对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3.
在《为奴隶的母亲》中,作者着力塑造了被典妻、皮贩、秀才妻与秀才四个人物形象。异化导致的悲剧在被典妻、秀才妻与皮贩身上得到体现,并以秀才这一形象的特殊塑造来削弱阶级冲突,凸显异化主题。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为奴隶的母亲》中的人物分析,探究人物被劳动异化、金钱异化、道德异化的过程,揭示异化对人的主体性的侵蚀以及人在异化下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郑玉兰主演的黄梅戏《为奴隶的母亲》是濮本信先生根据柔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笔者结合这个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展开分析,以求发掘这部黄梅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当黄梅戏作为剧场艺术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5.
《甘肃高师学报》2022,(4):68-71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罗淑的《生人妻》的异同是多方面的。两部小说都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截取当时存在于农村的罪恶的典妻制度这一生活断面,准确精密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但基于两位作家的地域、性别的不同,在人物描写、结构组织、地域文化意识的揭示等方面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罗淑的《生人妻》的异同是多方面的。两部小说都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截取当时存在于农村的罪恶的典妻制度这一生活断面,准确精密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但基于两位作家的地域、性别的不同,在人物描写、结构组织、地域文化意识的揭示等方面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秦源 《文教资料》2009,(14):24-25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总是存在着-“幻”(非现实的)-“真”(现实的)这样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他笔下的非现实性世界、非现实性人物在本质上无不带有奇妙的现实性,从而象征性地、寓言式地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本文以《挪威的森林》为例,对其中的“幻”“真”两个世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夜色温柔》特殊的创作过程造成了其阐释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尤其是对主人公迪克的塑造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追寻该作品的创作过程、菲茨杰拉德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对作品结尾的思考,以《夜色温柔》为转折点,菲氏长篇小说中的"悲剧"式主角都在幡然醒悟中表现出一定的英雄气质,以此达到更深入的刻画"梦幻破灭"主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系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