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球天地》2011,(5):48-51
迈阿密比赛期间,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竞赛球员部总监陈震女士等一行数人飞抵美国,提前上演了一部中网大片,这也是中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拍摄!  相似文献   

2.
Richard 《网球》2013,(10):98-99
1接受采访的时候,陈震虽然妙语连珠,但是眼底还是掩盖不住疲倦。之前一天她才从美网归来,时差尚未调整,就坐进了办公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格外忙碌,陈震早已习以为常,这是她第十次参与中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陈震主修市场营销。她梦想着有一天穿着职业装,一手抓  相似文献   

3.
邱友益 《网球》2012,(9):126-128
8月15日,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面向全球盛大开票。作为亚洲级别最高的综合性网球赛事,今年中网吸引到了包括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特松加和费雷尔在内的多位ATP顶尖球员前来参赛,加上强制参赛的世界排名前50的女单选手,如此豪华的阵容让众多新老球迷期待不已。2012中网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宏大的网球盛筵即将开启,我们一同来看看今年中网票务部门又为广大球迷准备了哪些新的惊喜。  相似文献   

4.
刘彤 《网球》2013,(11):42-43
今年中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对决让观众大呼过瘾,而中网方面也透露,他们正在考虑将男子赛事升级。一时间,中国将拥有两站ATP大师赛的传闻尘嚣直上。上海大师赛期间,我们有机会采访到了ATP国际区执行副总裁艾莉森·李,这位新任亚太区“一姐”畅谈了她对于中国网球的思考和看法,也正面回应了中网升级的传闻,她在谈话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中国现在需要更合理的赛事结构,更多的低级别赛事才是目前中国网球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5.
动态     
《网球》2012,(6):134-137
中网系列赛之2012国际网联青少年(北京)巡回赛挥拍5月14日,中网系列赛之2012国际网联青少年(北京)巡回赛球员派对在国家网球中心举行.赛事组委会相关领导,参赛球员、球员家属以及面向大众招募的10组家庭亲子成员参加了这次名为"梦缘北京"的主题派对,2012国际网联青少年(北京)巡回赛正式  相似文献   

6.
李瑛超 《新体育》2012,(11):88-91
步入第九个年头的中网,终于没有延续往年大牌球员退赛,本土球员过早出局的尴尬。李娜跻身四强,男女单打决赛阵容堪比大满贯,超过24万人次观赛,单日入场观众量再创新高,商务开发实现赞助商满额商业结构,官方纪念品销售增长60%……中网组委会公布了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证明着中网在赛事升级上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7.
深泽 《网球天地》2014,(11):48-49
相比于中网、武网这样的高级别赛事,同样迎来元年的天津网球公开赛,是一项总奖金只有25万美元的国际赛。但事实证明,越是这种级别的赛事,给年轻球员带来的锻炼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李姗 《体育博览》2010,(10):82-84
中网是WTA的四大顶级赛事之一,就像WTA的孩子一样。对于其他国家,中网是WTA亚太区的一张名片,是引以为豪的赛事。  相似文献   

9.
王继宏 《网球天地》2011,(10):46-49
八年前,中网初创,赛事级别较低,更令组委会担心的是,网球在中国的号召力不强,特别是本土球员中没有明星,票房在哪里?恰在此时,李婷、孙甜甜横空出世,在首届中网开赛前一个月的雅典奥运会上~举夺得女双冠军——热平乎的奥运金牌成了首届中网的头号票房功臣。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网球》2011,(5):132-137
2011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再启航程3月19日,2011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硝烟再起,华南赛区(广州)第一季赛接棒启航。共超过600人参加了本站比赛,不少选手从韶关、湛江等地专程赶来参赛。赛事从今年起,在积分系统上实现了与中国网协的对接,即凡是参与中网级别联赛的球员都将依照中国网球业余选手技术等级管理办法(CTARatings),在CTA网球业余选手的积分榜上获得相应积分。  相似文献   

11.
《网球》2008,(6):132-132
4月23日下午,2008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首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会上,中网组委会宣布了第五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组织进展和最新球员邀请成果,并介绍了赛事组织的最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中网人物传     
在中网做记者,是一件既快乐又辛苦的工作。从球员到工作人员,从赛场、新闻中心到酒店,甚至于机场,我一直在努力观察这场网球聚会里的每一个人,希望能够发现一些故事,比赛之外的故事,然后跟大家共同分享。因为这是我们能够亲身体验的职业网球赛事,它远比电视转播镜头下的网球赛事更生动,更有趣。也许,网球比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一次老朋友的聚会,或者一场令人依依不舍的嘉年华。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04年第一届中国网球公开赛诞生以来,5年风雨历程,起转蛰伏,中网已经成了北京甚至中国的一张名片。住中国的大型商业化体育赛事中,中网不但是名气最大、口碑最好的赛事之,更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中国市场经济体育赛事转型性尝试和探索的使命。2008年第五届中网意义非凡,它既是中网在光彩路1号北京网球中心的最后一次亮相,同时也是2009年中网升级以前的最后一届比赛。也难怪会有球迷推测,吸引了大批 ATP、WTA 顶级球员的08中网,将是一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比赛。开赛前夕,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核心团队中的两位最关键的人物,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雅宾先生和董事、总经理张军慧先生。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10,(11):134-134
10月7日下午三点半,prince品牌签约球员兹沃娜列娃签名会在中网现场举行。整个签名会持续半个小时,三百多名球迷如愿以偿得到了俄罗斯名将的签名,部分幸运球迷还获得了和偶像合影留恋的机会。兹沃娜列娃是今年WTA表现最好的球员之一,她在温网和美网两个背靠背大满贯都打入最后的决赛。今年中网,俄罗斯姑娘也表现出了上佳的状态,连续战胜前世界第一萨芬娜、德国选手佩特科维奇,俄罗斯美女基里连科和中国金花李娜,  相似文献   

16.
《网球天地》2013,(11):48-48
9月26日,IBM与中国网球公开赛联合宣布,IBM正式成为201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白金信息科技赞助商。作为一项刚刚跨入十年的领先网球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正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朝着更加以人为本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希望为广大球迷、球员和教练提供更加卓越的体验。此外,中网还致力于成为具有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顶级赛事。通过采用IBM的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技术,中网可以更加快速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网球》2012,(10):166-169
北京奔驰与中网再签三年赞助协议 8月28日.2012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召开了首席赞助商签约新闻发布会。在现场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奔驰”)再次签约成为中网首席赞助商。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北京奔驰与赛事签订了三年的赞助协议,合作将延续至2014年。由此.北京奔驰将连续8年以首席赞助商的角色鼎立支持中网。中网与北京奔驰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自2007年起.北京奔驰一直与中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一次签约未来3年的赞助协议.今年尚属首次。这足以说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网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设置最全、级别最高、参赛球员最多的综合性网球赛事.如此巨大的进步不仅在专业网球圈内有目共睹,其商业价值更是得到了赞助商们的高度认可.中网已经成长为一名充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网赛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州公开赛就拉开了序幕。今年她两岁了,看得出她正在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网球公开赛。 九月上甸开幕的中网的“天时”绝非上佳。中网比赛开始的时候,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美网正打得热火朝天,而在中网男子赛事刚刚结束的时候,代表国家荣誉和网球水平的戴维斯杯即将开始。在这两大赛事的夹缝之中,参加中网比赛的球星很难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项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但中网依然朝着大满贯的方向坚定地行进着。如今,中网3岁了,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创业,球迷们也衍生了这样的疑问:中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票价不菲的中网何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网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中网作为"奥运热身赛",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