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2.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第一组课文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组课文则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懂得边读边想的重要性,学会怎样边读边想,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重点讲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全文  相似文献   

3.
(一)《马背上的小红军》是部编六年制第八册第六组课文中的讲读课文。这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怎样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读得细一些,想得深一些,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人物的形象呢?我抓了三个方面:一、想词语,抓主线,初步感知内容。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思维,是边读边想的好方法。教学时,当学生明确了陈赓同志是:“深情”地谈起往事时,我点拨提示:什么叫深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练外,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动学生释疑解难,以求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课文各段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任务,为什么要描写老班长的外貌? 2.《草原》一课把草原景色写得那么美,为什么在草地上战士们却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3.三个病号为什么只有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 4.课文开头写老班长对人特别亲,但为什么后来对小梁说话又变得严厉起来?  相似文献   

5.
《挑山工》一文的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挑山工登山时虽然负荷重,路程长,但速度快,这使作者产生  相似文献   

6.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和能力,就必须善于指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得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在通读阶段,要求学生按“五步阅读法”来读懂一篇文章。第一步: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第二步:认读,即出声读。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边查边看资料,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新词。第三步:细读。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句逐段认真默读,边读边想,弄清文章依次所写的内容,搞清文章的脉络,找出重点章节,分段并概括段意。第四步:精读…  相似文献   

7.
[作业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课后作业,要求教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基本的读书方法。第1题要求联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意;第2题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彭总是怎样的人;第3题要求边读边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第4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半夜鸡叫》(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18课)故事性强,学生银爱读,可让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自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边议边写,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自学提示如下:一、读课文,填空(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1.周扒皮半夜学鸡叫,是想让长工们  相似文献   

9.
一、朗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作用朗读发出的声音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音。一般来说,只有理解了所读的内容才能用正确的词语流利地朗读出来。朗读可帮助学生较持久地记住阅读内容。课文中的句型、重要词语、句组、段落等都可以要学生朗读出来,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达到背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狮子和小狗》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是分为两个部分记叙的。第一部分写作者听到的有关狮子和小狗的一段动人的故事;第二郎分写作者在北京动物园亲眼看到狮子和小狗的情景。作者通过留心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小狗和狮子的“母子”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引导他们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万淑琴 《宁夏教育》2003,(12):34-34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银川市小学语文“走进新课程”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支老师设问之巧妙、引导之自然、拓展之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涌动的生命活力让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一、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独特的感受开课后,支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读课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竟宣布:“这节课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不想被我问住,教你一个办法:读书,边读边想我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在好奇中有的认真读课文,有的议论纷纷,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不得法,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感,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东张西望,甚至昏昏欲睡等情况。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在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开辟写作题源。”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开辟写作题源”的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或授课后,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发表问题随机应记下,让学生以此写命题日记,课堂练笔,发现自己对问  相似文献   

13.
读读想想。“读”是理解的基础 ,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边读边想 ,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如教《海底世界》时 ,教师可提问 :“海底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学生边读边想 ,很快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圈圈点点。圈点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之一 ,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圈点的方法。如教《飞机遇险的时候》 ,可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用直线画出周总理对小扬眉说的话。这样手脑并用 ,有利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说说议议。“说”与“议”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形…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三类课文中重点要教好的讲读课文,如何备课的问题,值得研究。我认为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辑意图,是搞好备课的中心工作。如何钻研教材,就一篇课文来讲,要通过反复阅读,一步一步地有重点地钻研,大体上要经过五个步骤,做到一字一句不放松。在深入钻研、充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还要着重思考几个问题,达到准确地理解编者意图,以便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五步”指钻研课文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接触一篇新课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方面自己的疑惑。接着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使自己与作者感情一致,同课中人同呼吸、共命运。然后再对照文题,边读边想,从而正确理解“题”与  相似文献   

15.
一、默读与思考同步 ,感知语言内涵“大纲”要求重视默读 ,从二年级开始要学会默读 ,随着年级的升高 ,默读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还要学会边默读边思考。我们知道 ,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 ,有的是重要的、关键的 ,有的是枝节的 ,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边读边想 ,进行有效地取舍 ,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如教学《不懂就要问》一文时 ,教师可开门见山 ,据题提问 :课文讲谁不懂 ?不懂什么 ?要问谁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 ,借助拼音默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划划圈圈 ,边读边想 ,初步感知了课文 ,…  相似文献   

16.
正片段一师: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思考。(学生自学)师:一起来交流,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生:母亲通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四个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识记:学习本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理解: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路是怎么铺成的。联系全文,理解“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的含义。3.技能:学习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逐步明确读书时应该怎样读和怎么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应用:在阅读中,能运用读想结合的方法,读懂词句、段落,理解文章内容。5情感:教育学生学习铺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及他们的劳动。教学重点:1.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  相似文献   

1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讲的是意大利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破除迷信,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故事中融入物理学科学知识,学生学习该课时难度较大,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突破课文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的途径。第一阶段:初知大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初读课文,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语段以及疑难问题划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如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加上拼音、写出注释、读通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然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难。我在教学《古井》一课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草地夜行》(六年制第九册第九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紧扣题眼“行”字,理解课文内容.一、紧扣“行”,理线索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后,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含有“行”字意的句子.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了:①我“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②他“和我并肩朝前走”;③“听了他的话,我快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