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本文对敦煌所出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雇与佣双方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平等关系,每月给雇酬麦、粟各一石,此外给衣、衫、裤、鞋和对佣者包食等,雇期9个月;需主人9亩地的地产所出来支付报酬,其支付相当可观,很难说存在着剥削;受雇者不存在人身依附和束缚,其身份是自由的,雇与佣在这里实际上是劳动力盈与缺之间的一种调节,是一种互助、互惠的关系.敦煌农业雇工契是中世纪时期最先进的一种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2.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制约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变化为依据,对晋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总结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基层科技人才为主旨的样板田运动。以山西省晋西北地区的样板田建设为例来看,其中不仅包括在改良土壤、修复生态、田间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以及对传统生产工具进行现代化改造等科技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充分动员基层民众并对其进行政治领导与思想引领等政治层面的因素。样板田运动充分反映出在泛政治化色彩严重的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业发展背后的制度逻辑,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理念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减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为减轻农民负担,动员全民族抗战而采取的土地政策。减租政策在晋西北贯彻落实的初期遭遇阻力,一些宗族村落存在明减暗不减的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聚族而居、血缘宗族文化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从减租政策措施,领导减租工作的部分干部,地主阻挠破坏手段,佃户的思想认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从客观社会原因和主观人为因素两个维度,揭示出减租政策在晋西北贯彻不力、效果不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晋西区党委、晋西北行署根据上级指示,通过实地调查和积极探索,在根据地发行并推广使用西农币,与敌在经济战线上开展了有力的斗争。到了抗战中后期,以“西农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和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最终在晋西北根据地得以建立,有力地支持了晋西北行署的财政开支,促进了根据地的贸易活动,根据地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抗日根据把安置移民和难民作为根据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项长期而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繁荣;形成了互助互济的良好社会风气;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动;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对增强党的凝聚力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向根据地妇女宣传中共政策,而妇救会的宣传动员工作在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服务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战开始后,开明士绅群体作为中共统战对象被纳入统一战线。在晋西北根据地,受战争环境和中共政策调整影响,开明士绅对中共态度经历了从畏惧、怀疑、合作到沉默的变化。而在中共与开明士绅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有中共通过"以斗争求团结"的方式,达到既巩固政权又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另一方面开明士绅积极支持抗日反蒋,同时想方设法维持自己合法地位。最终开明士绅群体因经济地位削弱逐渐淡出政权,印证了二者的互动实质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完成新民主主义现代国家建构的持续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针对她们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和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求平等,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对她们进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政治、文化素质.再次,经济上求独立,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支援抗战.这些措施提高了妇女社会化程度,开始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发展自我并为根据地社会和谐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积极推行"减租减息"政策,通过召开减租大会使贫农表达自身诉求,鼓励他们追求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共产党通过塑造"劳动英雄"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使得贫农群体逐步成为乡村政权的主导者。贫农阶层的角色完成从传统从属者到共产党同盟者的重塑,乡村文化则从"士绅化"转向"革命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了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不是二十年代合作运动的小规模简单积累,其兴起有着极其深刻的原因.笔者认为:西方合作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合作主义思想的中国化是国民政府合作运动的理论来源、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乡村危机是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共产党在苏区开展的土地革命是迫使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客观原因、华洋义赈会和乡村建设运动采取的农村合作运动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组织基础.因此,农村合作运动在30年代迅速的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12.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3.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如"问题小说"、小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而"冰心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贡献。"爱的哲学"的提出又使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一位女性作家。但是,至今冰心的作品受到评论界充分关注的仍只是她20年代的作品,她三四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及其艺术风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这自然有碍于对冰心创作全貌的把握。本文拟以冰心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为立足点,试图对她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及艺术风格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围绕西班牙参战问题 ,德西两国进行了多次交涉 ,但因双方的立足点都是本国的国家利益而无法达成一致 ,西班牙最终保持了“中立” .  相似文献   

15.
致力于探讨迟子建笔下的乡村世界,发现:这里的人生是残缺的、悲剧性的,而迟子建以月光与酒式的生命哲学应对这生命中本有的残缺,使生命回复到初始的圆融状态。  相似文献   

16.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劳资关系紧张,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劳资两利"的主张,即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和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教育来解决劳资争议等。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提高劳资双方的积极性,确定政府在劳资关系调节中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的两个方面,可跨越性的方面已经使西北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跨越性的方面又制约其为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们才逐步找到了解决该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民族地区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有利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全文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重新审视二元经济视角下的城乡关系,探讨合理有效实现劳动力配置机制、推进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