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遍怀疑在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作用问题,通过对其思想进路和哲学第一原理的考察,认为一方面它是笛卡尔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是笛卡尔所使用的直观和演绎的归纳方法的补充,因为本质上他使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怀疑的。  相似文献   

2.
黄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1):27-29
普遍怀疑在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作用问题,通过对其思想进路和哲学第一原理的考察,认为一方面它是笛卡尔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是笛卡尔所使用的直观和演绎的归纳方法的补充,因为本质上他使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怀疑的。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结构探析宋婕17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理性主义的先驱。他以他崭新的科学方法论和对“自我”的体认为哲学展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相似文献   

4.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彻底摧毁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奠基,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而且认识在转向人自身后对社会现实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笛卡尔构建的认识论新哲学又不免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弊端。康德敏锐地认识到必须对笛卡尔哲学进行反思和重建。而这一对笛卡尔哲学的反思和重建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之作,开启了哲学又一崭新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反思和重建活动中体现了哲学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的本性以及因此而不断前进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确立的主体性原则高扬人性,使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往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研究只是从他的怀疑方法以及"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探讨其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而对笛卡尔哲学中关于"上帝"的思想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实际上,"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联系了"心灵"和"物体",并且是使人能够在思维--存在的框架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桥梁和保证.笛卡尔对"上帝"的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中世纪神学中上帝的地位,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将哲学的性质理解为怀疑,至少是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规划。本文从笛卡尔、休谟两位哲学家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哲学的性质的解读,并阐明他们是分别从理性与经验、方法与认识不同的进路总结出“哲学的性质是怀疑”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9.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以自然科学式的方法论为核心,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知识体系。但他所主张的一切知识科学化,取消了历史知识的合法性。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以及重演论为代表思想,回答了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申明了反笛卡尔主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了历史学的一场"培根式革命",使历史学逐渐成为一种真正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同时也是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二元论的创始人,贝克莱 休谟从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出发,发展了笛卡尔的主体性思想,宣告了客观知识的破产,颠覆了理性,最终以怀疑论告终,康德则综合了二者的思想,开辟了超越论的主体性哲学。但是,他们的主体性思想都是不够彻底的,始终夹带着心理主义的痕迹,从而贬低了自身的价值。胡塞尔认为,真正的哲学是纯粹超越论的主体性哲学,这就是他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哲学。超越论现象学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主体性思想,同时不仅解决了认识的超越问题,而且在认识论上大大超越了它们。  相似文献   

11.
“理性时代”开始于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倡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挣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岱宗学刊》2000,(1):70-73
“理性时代”开始于艺复兴对理性的介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掐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同理解路径,笛卡尔催生了一般性他心问题,并怀疑儿童之心的存在,是唯我认识论的理性主义路径;卢梭在与笛卡尔“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作为身体感受之心与自然善好之心的儿童之心,是德性论的浪漫主义路径。不过,卢梭的发现依然带有笛卡尔痕迹。笛卡尔和卢梭是奠基并影响儿童观念的两个早期关键人物,他们对儿童观念的现代化与现代儿童教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罗蒂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批判与“治疗”,经历了从语言学转向到心灵之镜破碎的过程。他曾一度热衷于分析哲学,但很快就背叛了它。罗蒂认为知识是没有基础的,既没有确定的“语言”基础,也没有笛卡尔式的“心灵实体”基础,认识不过是信念与欲望之网的重新编织活动。传统哲学是一种“镜式”哲学,“基础主义”是其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并考察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从而正确解决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他提出了两条认识路线的原理,阐明了认识论的三条原则,并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彰显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笛卡尔对理性与自由意志的论述,确立了主体性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张扬了主体性,在康德的认识论领域,主要表现为"知性为自然立法";在伦理学领域,表现为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费希特的哲学以"自我"为出发点,进一步张扬了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他对自由的论述。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思想,给当前的主体性讨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根本在于方法问题,因为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知,而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认识世界达到真知。笛卡尔在他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一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探求真理的基本方法———直观和演绎,这与传统理性主义单纯逻辑推演构成知识的来源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6,(3):63-66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并且被人称为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的人。他首次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方法论,对后世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影响,被世人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可谓是他开创了科技社会,且直到今日,依旧在广泛且深刻地产生着影响。本文旨在溯本追源,从笛卡尔这一源头对科技理性及其后续的发展进行反思,并借助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诗学思想对其进行批判,以期能更客观审视地认识理性与科技,为当今科技社会寻求另一个视角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怀疑之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用具有怀疑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理性主义方法追寻自由和人生的归宿,导入现实制度和信仰层面的建构。庄周梦蝶用感性的方式对生命之真进行了深刻反省,超度生死,将人的自由导引到道德修为、天人合一的精神畅游境界。庄周之"梦"与笛卡尔之"思"的桥建会通,将中西哲学的感性与理性的血脉交织贯通起来,成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丰硕之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慧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将"自我"作为思维活动主体来为形而上学奠基的笛卡尔哲学,通过对主体的自身认识和把握来结束"哲学的第一原理"之时,《第一哲学沉思集》对"自我"存在的确立恰好刚刚开始。没过多久,"自我"的不可怀疑性促使"哥白尼革命家"康德有了重塑"自我=自我"这一逻辑命题的灵感和勇气。他让自我具备了不可以经验定夺的确定性和牢固性──先验性──主体的"先验同一性"。但费希特更肯定的是三大批判关于真、善、美中自我的完善化和理想化,他以"自我"的本原行动对人的本质给予理性的绝对化,并以绝对自我的人本化实现了纯粹意识的人格化,思想为尊严寻回的不再是道德的界条,而是卓越者信仰中完美的自由。文章主要根据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各自的认知信念,试图从观念的自身意识进展到超越先验的纯粹自我,来审视近代关于人这一最高现象的理性规定中承当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