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叶子  希良  齐正  保民 《今传媒》2003,(3):80-81
3月13日下午,《华商报》特派摄影部主任助理张宏伟和首席摄影记者胡国庆飞赴科威特,执行战地采访任务。这一举动,开创了陕西乃至西部新闻媒体记者到国外采访战争的先例。4月9日,两位记者凯旋。17日,他俩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卢王庄蹲点两个半月,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采访贫农下中农是农村记者的一项最重要的过硬本领。在农村中,贫农下中农人数最多,又是最革命、最活跃、实践最多、贡献最大的。经常了解他们的意见、要求,经常报道他们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是农村记者突出的政治任务。可是,我们在采访工作中,还存在着思想作风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两会不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的舞台,更是各路记者各显神通的平台.有位记者笑言,单看记者的眼神就能辨别此人上会年头的长短:那些在大会堂和各驻地四处好奇张望,一见某位"脸熟"的代表委员便上去凑热闹的,多半是新手;而跑过多年的"老两会",往往目标明确,眼神坚定,直奔某地某人而去.作为第一次上会的新手,我也多半属于前一种情况.而此次上会我的一个任务是跟着其他记者跑两会,作为旁观者看他们怎样报道两会.  相似文献   

4.
传媒良师     
我坚持业余新闻写作50余年,与全国30多家报刊的编辑记者有过交往,自称"半个传媒人".老年人爱回忆过去,想为两位传媒界从相识到相知的良师益友写点文字,以表感恩之情,并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 某报记者到某单位采访,因另有任务,刚到又要离开,便委托该单位一位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通讯员在稿件后面署了这位记者的名字,这位记者也就默默  相似文献   

6.
程平 《新闻前哨》2002,(2):42-42
近两年,湖北日报有两位记者在边远山区,靠腿勤、手勤、脑勤,佳作连篇。这两位记者一个是胡思勇,另一个是黎海滨。他们的成功,除了文字功底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苦练脚板。 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说:“在采访和写作手段现代化的今天,还提那种过时的手工业采访方式干什么?”的确,现在我们一部分记者,腰间别着大哥大,出入乘着小汽车,可以用电话采访,可以靠电脑写作,够现代化的。但是,采写手段的现代化,也替代不了现场采访。因为,新闻要求写真,掺不得半点的水分。写真必须求真,求真就要求记者必须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7.
北京秀水北街25号伊拉克大使馆。9月14日,大使馆新主人——伊拉克驻华大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抵达北京。上任半个月后,9月29日上午,穆罕默德·伊斯梅尔大使在使馆官邸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伊拉克政府派我到中国来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我的任务是跟中国政府沟通,  相似文献   

8.
5月17日抵达台北,他们成为祖国大陆唯一的现场报道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就职活动的记者。在本刊截稿时,两位记者仍在台湾地区进行采访。去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时,同样是这两位记者入台采访,为本刊发回了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9.
期待记者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11月8日,我国的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了,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者节,那时是9月1日。1943年的记者节,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华日报》则发表了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那时的记者节还有些国共合作的意味,党报通过纪念记者节,阐发了党报思想,提出了记者职业道德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海峡两岸都有记者节。借内地记者节的来临,我与我带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研究生马正凯,一位是不久前在台湾访学两个月回来的博士生周俊,一起谈谈记者节。  相似文献   

10.
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能从编辑部办公室以外的任何地方,获得更为直接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无论是一般性的报道任务.抑或是特殊性的报道任务,如科学、军事方面的一些事件,记者如果在采访风纪上发生问题,通常总是来自于不严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怎样说,在这些报道领域——警察总署、市政厅、地方检察官的办公室、法院及其它地方,记者发生问题,通常都是由于掺杂进某项被收买了的任务,背离了他应遵循的准则。合伙采访有两种类型的合伙采访——允许的和不允许的。前一类大都是一些头等重要的新闻,如对总统、外国统治者或宗教界的一位名人的访问,或者是涉及国家  相似文献   

11.
悼念叶邦瑾     
1946年秋天,我到苏中分社工作不久,分社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会。在这个会上,追悼两位在前哨战地采访牺牲的记者,其中一位就是叶邦瑾同志。在会上,冯岗副社长和从南线(当时的前线,现在的苏北沿江地区)回来的记者介绍了这两位记者光荣牺牲的事迹。作为初到新华社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大众日报开展三千里海岸线调查今年5月,大众日报在头版位置,开辟了《山东三千里海岸线调查》专栏,不定期刊登吕熙祥、王昭晏两位记者的采访报道。这两位记者是今年3月26日从无棣县埕口乡开始,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调查采访的。记者将依次进入  相似文献   

13.
(1)或许是因为有过南疆前线的5年血火生活,抑或是因为有过’87大兴安岭火灾和’91华东水灾的两次采访经历,每当遇到突发事件,总有一股作为军事记者的激烈“冲锋欲”难以抑制。这不,18日下午5时受领抗洪报道任务。19日我和刘建新便出现在苍茫一片的广西洪灾区了。翌日,军分社另一位年轻记者曹智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刘智、张补宽,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赵元贵,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武将,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袁学军等分赴广东、湖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 《羊城晚报》一位女记者出差到福州,在“的士”上听司机说,当官的做坏事,最怕《新闻半小时》,颇感惊讶,就临时改变日程安排,带着采访本来到福建电视台新闻部……。香港一位记者在福建采访,看了《新闻半小时》,萌发出写一篇专稿的兴趣,于是找到了《新闻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跑”起来郑剑一位记者朋友,半年前被派驻香港。在一次通话中,我问他感受如何,同在内地报社相比,香港的记者有什么特点。他说,不大一样。两地情况不同,自然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类比,但差别也是明显的。这从对记者的不同谑称——内地的记者像“新闻官”,香港...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而言,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展现的提问技巧是最能体现记者这一职业特征的,这也是每一位记者的基本功。从新闻采访种,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的基本任务出发,研究并分析了新闻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与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一位老记者采写了一篇百把字的小消息登在报上,不料这件事在记者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议论。褒者说,他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么老的记者也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贬者说,他这个人也不嫌丢人,这么大的记者还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确实,有的记者因怕丢人,不愿采写小消息。有一位中年记者经常碰到小新闻,可他不屑一顾,一心奔大稿子。结果,把到手的许多好东西漏掉了,大稿子又没有搞成,常常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驻外记者是报社的一支重要报道力量,做好驻外记者工作十分重要。近半年来,由于大家的努力,驻外记者的精神面貌与过去大不一样;工作质量和水平与过去大不一样;记者通联部组织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水平与过去大不一样。大家充分认识到驻外记者作为报业集团的窗口、形象、大使所肩负的责任,按照党委的要求,自觉在编委会组织领导下,团结奋斗,积极进取,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作为驻外记者如何搞好新闻报道,我觉得有三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1月3日人民日报一版有篇短文叫《十拿十稳》。说有两位记者采写一篇批评稿,决心做到“十拿十稳”。他们搜集了大量材料,只用了亲自核实的一小部分,一时难核实的一律不用。稿子发表后,被揭发的人提不出半个不字。这种做法值得大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