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青年记者》2007,(10):2-2
面对媒体行业的变化,巴菲特认为报纸销量及发行量之所以下降不是因为一些大型媒体企业实行了双级股票制,而是因为科技和化领域出现了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看多了我们众多新闻媒体的评论,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及至读到一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顿觉耳目一新。对比以后才知道,二者评论的触角以及写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面前,“股神”巴菲特像每个普通投资者一样也会犯错。近期中国工商联出版社引进了《巴菲特也会错》一书,该书的作者瓦罕·简吉恩是福布斯投资人顾问中心副总裁及执行董事,也是巴菲特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位当今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投资者,并对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和尖刻的批评。书中很多内容,巴菲特自己并不愿意公开,因为它推翻了人们对巴菲特的众多迷思,以及他那“固若磐石”的投资风格。该书不但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投资大师如何走向成功,而且能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即使是股神,在金融大动荡的时局中,也会像常人一样出错。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待我们鉴赏了普利策新闻奖一些叩人心弦.读罢不忍放弃.咀嚼再三仍有嚼头的新闻作品之后.掩卷深思.原来,好新闻的精准、敏感、独到的特质是可以揣摩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业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极具代表性,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1917年普利策奖设立,2016年它迎来百年诞辰。近年来互联网+战略提出,新闻业迎来一场新时代的变革,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相关的讨论:当下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出现了什么新的显著变化,普利策奖如何看待互联网,以及普利策奖对未来新闻报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探索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新闻理念、价值追求与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在金融危机面前,"股神"巴菲特像每个普通投资者一样也会犯错。近期中国工商联出版社引进了《巴菲特也会错》一书,该书的作者瓦罕·简吉恩是福布斯投资人顾问中心副总裁及执行董事,也是巴菲特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位当今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投资者,并对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做  相似文献   

9.
尚翼 《出版参考》2007,(8):30-31
尽管竞拍规则特别规定,不能与“股神”谈论他所投资的个股,但仍然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来换取和大投资家见上一面的机会。去年的“标王”段永平就曾表示,能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无价的。”事实上,很多人受益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他们已经在股市上获胜,但仍渴望能继续获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11.
杨华  何斌 《东南传播》2010,(5):61-63
本文以仪式建构的视角看待新闻奖,从仪式规则、仪式程序和仪式象征性三个层面对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探析二者完成自身符号意义的完整过程,同时进一步思考由这种仪式所导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国新闻界和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通过对两个奖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新闻价值取向,然而目前基于获奖作品文本的分析较少,或是时间久远,因此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0年两个奖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而看出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舒 《新闻记者》2006,(11):18-21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和中国综合性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集中体现了各自国家的传媒政策、传媒伦理和传媒文化。普利策奖由约瑟夫·普利策设置,自1917年开始,在每年4月中旬公布,5月下旬颁奖,距今已有88年的历史。其授奖对象包括:小说、戏剧、诗歌、音乐、历史、传记、非小说类纪实文学著作以及新闻。新闻奖是普利策奖中最重要的奖项,被世界公认为美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是始于1980年的全国好新闻奖,199…  相似文献   

14.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5.
股神巴菲特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40-149
从家出发,只需5分钟巴菲特就能穿越楠母大街到达他的办公室。如果再多走几分钟,他就可以出现在奥马哈市中心。"只要我活着,我就会住在奥马哈。"巴菲特这样对他的股东说。这里盛产玉米,遍地牛羊,社会祥和,生活宁静。巴菲特的家,周围绿树环绕,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思索和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尽管普利策新闻奖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行业水准,但还是在自身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上出现危机.在西方新闻界,"揭丑"传统由来已久,制造舆情震荡的同时,也将普利策新闻奖推往内卷化的危险边缘.在负面报道受到业界质疑的背景下,带有积极与正面色彩的建设性新闻获得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建设性新闻的视角,探析、阐释普利策新闻奖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5):93-95,97
法新社阿富汗籍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拍摄的《绿衣女孩》(Girl in the green dress)荣获了今年普利策突发新闻图片奖。美国一些主流大报当时对这幅照片的突出处理,可以看出其高超的编辑水平。这幅作品题材和主题都很经典,视觉表达上也很传统,它的获奖让人们看到了普利策奖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权威评选得到的获奖作品,代表了一个国家新闻界主流价值观对它的认可,是不同国家新闻界特点的集中体现。本文采用比较新闻学视角,选取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对比,总结中美新闻界在价值理念和业务操作方式上的差异,取长补短,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95年以来的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奖项的价值取向、报道取向和评奖取向等,总结了美国主流媒体公共服务观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泽 《军事记者》2014,(10):57-58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摄影作品,在国际新闻摄影界具有"风向标"的影响。其2014年的获奖摄影作品,凸显其对非传统安全事件题材的关注。本文从主旨、价值观与拍摄手法等方面,对第98届普利策奖获奖摄影作品加以分析,探究非传统安全事件中新闻摄影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