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英 《新闻窗》2012,(4):122-123
创新新闻写作是很有乐趣的。2011年6月,我以新闻素描的写作手法,写了一篇计生民生工程的新闻稿《春意》发表在我们自己的行业杂志上,得到其它媒体记者的好评。因为他们也去采访过,但是没有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2.
近日翻检旧稿,发现当年应《中学生阅读》杂志之约,写的一篇关于新闻报道中的地名应当怎么写的小稿,并没有刊出。从普及新闻写作知识的角度,似乎并未过时。因而稍作删节,发表于兹。 (一)四川省青神中学文补班刘同学的来信(摘要) 《中学生阅读》(1991年第11期)选载了新闻特写《王诗超人生的最后画面》(以下简称《画面》),同时也刊登了孔祥料同志以这篇新闻与另一篇新闻为例而谈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之文章——《新闻为体,文学为用》,文章简明扼要地谈了新闻特写的基本特征,令人受益匪浅。 但是,孔祥科同志在谈《画面》…  相似文献   

3.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4.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6.
崔吉本 《青年记者》2007,(18):81-81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用故事化的形式写新闻,尽显语言魅力我见过一篇报道,这是一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到300个字的很短的新闻,它刊载在《中国海洋报》上,忘记了发表的具体时间。标题是《海上对话》。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6,(11):F0003-F0003
1953年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71年业余写的一篇很不起眼儿的小稿在《兵团战士报》发表后与新闻岗位结缘,由团报道组举荐当上了报道干事。1979年选调到《屯垦戍边报》社,后更名为《农垦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知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把我引进新闻大门。我叫崔峰,是个农民,也是个新闻爱好者,种地之余,总想写点东西投给县广播站.但由于不懂新闻知识,写的稿大部分进了废纸篓。198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新闻知识》,一读之下,如获至宝,当即订了《新闻知识》,废寝忘食地边学习、边写作,终于我的处女作《真想写稿并不难》,在1985年9月号《新闻知识》上发表。从此,我便与《新闻知识》结下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年年都订《新闻知识》。投稿面扩大到《陕农报》、《通讯员报》、《老军报》、《农家信使》等报刊,单是1989年1—10月在《陕农报》、《陕西地方志通讯》发表新闻稿就有14篇。  相似文献   

9.
当我荣获宝鸡县广播站好新闻二等奖、好通讯二等奖和三等奖时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知识》杂志的帮助. 1985年3月,当我第一次看到《新闻知识》时,只是个对新闻一窍不通的爱好者,是贵刊《通讯员经验谈》栏目里年上稿一百多篇的经验之谈激起了我学写新闻稿的信心,以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对于如何写好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多读。“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闲暇时多读些好的作品充实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作者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多读多看报纸及杂志上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军人,喜欢舞文弄墨,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可一年下来,写了97篇新闻稿只被采用了1条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搁笔不干了。 但身边每每发生战友们勤奋学习、苦练军事技术的动人事迹时,又常常使我心痒手痒、坐立不安。1992年出差时,在书摊上无意碰到了《新闻知识》杂志,当即买了一本。一看才知道,原来写新闻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当时就喜欢上她了。她栏目多、内容丰富多  相似文献   

13.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15.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16.
我在学校里学过新闻业务知识,毕业后虽然不做专职新闻工作,但对新闻工作有一定的感情。近10年来,我结合实际工作,写了一些新闻报道,被报纸、杂志、电台录用。其中《人民日报》发表24篇,《新华日报》刊登了43篇。近年来,已被国内5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5):79-79
胡雅清、甘险峰在2006年第4期《新闻知识》发表章说,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同时兴起的大众化对新闻价值观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到新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教授在《新闻记者》杂志2010年第10期发表《〈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新闻职业道德》一文,对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获奖作品——张轶拍摄、《华商报》  相似文献   

19.
“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想得芳园十余日,万家身在画屏中。”当我曾经读到唐诗中的这一首诗的时候,我当时真的为我们的祖先叫绝。报花、消息、芳园、画屏……它仿佛就是为现代的新闻工作写的。不过,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新闻知识》杂志才刚刚创刊;陕西报界  相似文献   

20.
胡小平 《新闻界》2000,(3):58-58
《新闻界》编辑部的老师来信说 ,我在1997年和1998两年有三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 ,要我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实在有些汗颜 ,但又盛情难却。想来想去 ,打算将自己是怎样采写这几篇新闻稿的写出来 ,再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对多出精品的看法。获省好新闻一等奖的三篇作品分别是刊在《四川农村日报》上的《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提起红色罚款单 ,乡长 :我也怕》和《罗永光能官能民本色不变》。采写《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是1997年的夏天。最初并非去采访张子君 ,是高坪区畜牧局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