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大众公共利益,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是报业巨擘成舍我的社会责任内涵。他的报纸始终以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真实社会镜像,以平衡报道视角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强化舆论机制,与公众一起积极应对社会问题。当前媒体应发扬成氏报纸的社会责任传统:站在公正立场、抓住社会主流、维护公众利益,从而把握好公共性这一媒体社会责任理论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本媒体对3.11大地震·核辐射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择日本三大主流综合性报纸、经济类报纸、财经类杂志的报道,运用数据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日本媒体在大地震·核电事故重大灾难和危机处理中的表现,进而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媒体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周末类报纸的服务性,对于改善并拉近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迫切。报纸的竞争除了表现在新闻的比拼之外,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服务的比拼上。《金山周末》是《新疆北屯报》的子报,属于周末类报纸,是读者了解城市生活的第二双眼睛,因此很受读者关注。笔者认为,要办好这份周末类报纸,就应不断加强报纸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指导性、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报道的及时性以及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上。指导性周末类报纸能否及时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资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  相似文献   

4.
段毅 《新闻界》2005,(3):138-138
都市类报纸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发行量上已经不容小觑,当前,许多都市报提出二次创业,积极向主流媒体迈进。以往以社会新闻报道见长的都市类报纸纷纷强化经济报道,并把之作为竞争中体现品位高下,吸引有影响力人群的重要砝码。在此背景下,作为都市类报纸迈向“主流”重要承载者的经济报道必须以权威性和实用性作为核心价值,处理好经济报道硬化和软化的关系,才能使都市类报纸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一般意义上讲,硬新闻新闻性强,题材严肃,突出的是权威性、指导性,强调的是时效性。软新闻则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强调的是可读…  相似文献   

5.
田媛 《今传媒》2011,19(1):47-48
本文以《华商报》对于西安癌症女兜兜事件的相关报道为出发点,通过与《西安晚报》在报道数量和手法上的对比,深入分析《华商报》在报道策略、描写手法、报道视角以及版面特色等方面体现出的特点,以此来探析地方报纸在普通人物连续报道中的突破,从而为地方报纸形成自身特色、实现社会功能寻求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报纸面向的群体是人民大众,因此要报道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关注人民的生活。报纸处于社会舆论的前沿,在当前社会对民生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报纸应当发挥媒介的作用,体现社会公众福祉,表现出人文关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如何在报纸编辑流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8,(1):49-49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彭晓勇在2007年第6期《新闻窗》(双月刊)上撰文,探讨如何把市场化报纸办成主流媒体。文章指出,把追求经济效益融入到恪守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第一的办报理念中,才能把市场化报纸打造成主流媒体。文章提出三条具体措施:一、要体现主流价值观。一度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走市场的报纸,就要摒弃主流价值,从题材把握到价值追求,要有另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一些成熟的大众化媒体基本实现角色转型.从报道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模式.增加时政、经济新闻;从报纸功能上,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从报纸影响力上.更加注重公信力,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从媒体自身建设上,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媒体;从媒体自身发展上,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这类媒体区别于传统党报党刊的主流媒体.有人称之为“新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9.
毛竹菊 《视听》2016,(1):102-10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探求中国报纸是如何报道"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在头版文图表现方面,中国都市报和党报对于巴黎恐袭事件报道的处理方式呈现差异,都市报头版对巴黎恐袭事件的报道,以图片版面多于新闻报道版面的形式为主,党报则以纯文字为主;在新闻内容方面,中国报纸对巴黎恐袭的报道在报道来源上趋同,但在新闻标题和图片运用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避免同质化,尤其是都市报的表现各有千秋。此外,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中国报纸头版报道巴黎恐袭事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下,都市类报纸向主流报纸的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在转型进程中,影响力大的重大时政新闻更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的重点。但是由于稿件来源、采编力量的限制,都市类报纸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往往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反而体现不出报纸的竞争优势。因此,每当遇到这种报道,都市报人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陷入了“创新焦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后续报道就是跟踪报道.它是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一步追踪,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者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的持续报道。^①后续报道较之于其他报道形式更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更能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所以近些年来,在以民生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都市类报纸上,后续报道出现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面对竞争压力,无论是老牌的晚报,还是新兴的都市类报纸,在报道思路方面都更加注重了读者本位观念。但是,许多报纸在表现形式上仍然局限在传播、报道、沟通等报纸的传统功能方面;停留在“笔底风云、纸上春秋”的层面上。我以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报纸要更好地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邓小平关于“有利于人民”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体现报纸读者本位的观念,就必须不局限于报纸的传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闻业正处于变革时刻,这是一个主流报纸和电视迅速让位于在收集和发布新闻方面更为高效的媒体的年代.众所周知,这个国家的报纸长期依赖广告作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今这一基础正在坍塌,而报纸作为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主要的独立报道来源,正面临且战且退的形势.越来越少的记者在越来越少的版面上,报道着越来越少的新闻.20世纪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大型都市类报纸几乎垄断了话语权,但随着他们的主流读者的流失,这种优势正在终结.商业电视新闻,曾经是印刷版报纸的主要竞争者,其受众规模、广告收入、报道内容也在持续萎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发生的三起矿难报道为研究对象,从版式设计、主题定位、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把握三个方面,比较国内主流报纸与国外主流报纸的报道特色和报道文化。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报道方式。它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和深层含蕴,追踪与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深度报道是伴随着受众需求、社会变化和新兴媒体的挑战,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在现代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地位。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上,都市类报纸可谓风景独好,小但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社会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显而易见的是,经过高速发展之后,都市类报纸已经不满足于政治生活中边缘化的“小报”角色,于是纷纷举起“主流”的旗帜,以期创造更强火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主流人群所接纳。“主流”,意味着品位高、公信力强。办报理念的变化,必然带来报纸内容和风格上的创新,其中尤以强化政治报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类型报纸的新闻报道有不同的角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党报有党报的报道方法,专业报纸有专业报纸的报道重点,政协机关报当然也有自己的报道角度,这个角度首先就是要有“政协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政协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二是体现政协委员的呼声与社情民意的结合;三是体现政协提案与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结合。一、体现政协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党报成为主流媒介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关于舶来词“主流媒介”时下一些在党报(本文从狭义上使用“党报”一词 ,指党委机关报)工作的同志习惯于称自己的报纸为“主流媒介” ,这大概是自觉党报与都市报、小报的明显区别。一些都市报似乎也很自觉地认为自己是非主流的媒介。主流媒介(Mainstreammedia)显然是舶来词 ,它在欧美国家是指高级报纸(或称严肃报纸) ,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 ,信誉卓著 ,社会地位很高。而与高级报纸相对的通俗报纸如《太阳报》等则以黄色新闻行销于世 ,但是它们并不被称作非主流报纸…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视点     
俞正声: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引导舆论才有底气11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上说:高举旗帜、弘扬主流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所在。多元中要求主导,多样中更要有主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必然要有主流文化思想、主流价值观念,必然要有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思想文化导向内涵丰富,具体到我们工作中,更多时候体现在舆论导向上,对某一事件中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20.
吴俊 《传媒观察》2008,(2):54-55
社会新闻作为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因其与群众利益相关,合乎群众兴趣,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社会新闻近年来大有泛滥之势,报纸版面上充斥着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有关血腥、暴力、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社会新闻似乎成了低级趣味的代名词。社会新闻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应该着力经营有重大影响、重大意义的题材,积极介入生活,发挥舆论监督优势,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做大做强主流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