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纸编辑与现代校对──略论现代校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激光照排系统逐步取代了铅字排版,我国出版物的生产过程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录入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作者已经采取了磁盘投稿方式。而就算继续以纸稿方式投稿,出版社只要审稿后认为有出版价值,也可以先交专业人员录入,再让责任编辑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加工,经三审后,即可直接送印刷厂付印。整个编辑过程几乎全在计算机上进行,这样一个图书出版的作业过程,人们称作无纸编辑。现代校对是编、校分工后出版物生产环节中的一道独立工序。它的工作对象是发排后的书稿,它的职责是找出所…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3.
一、有些磁盘稿的打印稿并非“原稿”;规范磁盘稿可减少校对工作量原稿是校对人员校对校样的依据。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校对人员手中的作者手写稿逐步被作者随磁盘稿送来的打印稿所取代。由于目前大多数作者送来的磁盘书稿并非由作者本人录入,而是由别人代为录入的,因而其打印稿质量参差不齐。如送来的打印稿是经作者本人反复校对打印出来的,这样的打印稿可以作为原稿看待。但有时送来的打印稿未经作者本人核对,存在不少录入差错,遇到这种情况,校对人员就不能忠实于这样的“原稿”,因为这种打印稿不是原稿,而是“校样”。此时,应请编辑…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进入读者手中的出版物,看做是一项生产过程的最终成品并开始发挥其使用价值的话,那么,通过作者、编辑、校对几道关口之后的该成品,展示给读者的应是准确的信息、完整的意思和尽可能无瑕疵的外在形式。校对,作为成品的最后一道关口,自有其特殊的作用。校对在出版机构的定位,可以认为是编辑的助手和合作者,其职责不复杂:依据编辑加工的原稿和版式设计,逐一核对校样,使校样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原稿的要求和编辑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出版物付印前在校样上消灭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基本外在质量的一种技术。工作内容不外改错漏、校统一、审版面、提…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出版社王明阜社长说:“随着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上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有可能从作者开始就用计算机进行格式化的写作,这样就把写作、录入、排版、制图表从一开始就结合起来。而编辑的过程同时也是校对的过程。”这里强调了作者交磁盘稿的条件。 使用磁盘稿,可减少原来审读、加工书稿时各环节间传递带来的麻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地说,有下列优点: 1.磁盘稿可直接上机由编辑加工,设计版式,校改原稿;加工后的稿件可直接被照排系统调用发排出校样或胶片。这样,将录入、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多个工序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衔接时间。为了保证编校质量,可以利用人员搭配交错进行,互相促进。 2.磁盘稿的出现,为编辑上机直接改稿、记录  相似文献   

6.
原稿磁盘化与校对定位□钟联一、问题的提出原稿实现磁盘化后,校对何去何从?这是近年来对校对工作研讨中出现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人认为,一旦原稿实现磁盘化,就不会出现因录入原稿而产生排版上的差错,至于原稿存在的问题则完全可以由编辑解决,不需要校对员进行“字...  相似文献   

7.
刘敏 《出版与印刷》2013,(1):39-41,46
<正>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出版单位越来越重视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校对工作的质量,编辑校对工作在出版物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居于中心关键的地位。编辑校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等对出版物质  相似文献   

8.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9.
吴有定 《编辑之友》2010,(7):87-89,91
一 现代校对是编辑工作甚至是作者创作不可或缺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乃至作者创作必要而且可能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重要环节之一.[1]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书刊报纸等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丹 《采.写.编》2023,(11):78-80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类文章发表越来越多,编辑加工和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从广义来讲,两者都是对文章进行修改,但是在实际工作内容、思维与方式上两者存在差异,它们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编辑在工作中明确这种差异,通过思维模式与操作方式的转变,提升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的质量。本文以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两者思路差异及其思路转换,希望为编辑与校对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要提高图书质量,必须从整体质量管理入手。图书的整体质量是作者的原稿质量、编辑加工质量、印校质量和发行效益的综合,是作者和出版社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总和。在图书的生产环节中,校对质量的优劣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更为直观,图书差错率的上升,不仅影响图书的外观质量,更影响其使用效果。应该看到,在图书制作过程中,校对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原稿的质量和编辑加工的质量,同时,校对工作本身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出版物的差错率和图书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4.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磁盘书稿的出现,使文字复制在作者定稿之后即具有了最大保真性能保真功能的消失,宣告了校对校异同功能的逐步退隐校是非即保质功能凸显出来使编校流程中校对的位置前移至文字加工阶段校对功能与编辑功能交融互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校对该做什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书稿磁盘化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就笔所在的出版社而言,2000年校对作的带盘书稿是1999年的2倍。由于磁盘原稿增加,传统的校对工作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要求;校对客体的改变,向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校对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周倩芸 《编辑学刊》2016,(4):101-103
当前美术类出版物校对功能已由校"异同"走向校"是非",因而校对方法也随之转变,为此考验校对主体眼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本文试图阐述校对工作不再是简单劳动,而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集学识性、文字性、技术性、专业性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校对眼力的具备是当前提高美术类出版物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重视校对工作稳定校对队伍乔碧珠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起到辅助编辑的作用,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在于内容,而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和公式来表达的。如果校对有了差错,好的内容也会走了样子,轻则文字、标点混...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编辑和作者提供工作方便和写作方便,由中国编辑学会编辑,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编辑作者常用手册系列"中的《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和《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最近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