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声平 《今传媒》2005,(11):30-31
2004年10月1日,《生活》杂志以报纸的增刊形式在美国再次复刊。《生活》杂志由曾经的辉煌转变为今天尴尬的处境就在于,其他期刊都在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其不大清晰的“大众化口味”的定位,很难像以前那样吸引受众。《生活》的变化昭示这样一个事实,期刊“大众化的定位”很难拥有昔日的辉煌,而与之相对的“小众”化期刊则成了时下期刊传播领域的时髦。同样,由于读者愈来愈细化,内容越来越专门化、结构趋于复杂化、系列化等特点,小众期刊也成为我国大众传媒中细分最为细致的媒介,也越来越受到广告商垂青。同时,当前无序发展的小众期刊也出…  相似文献   

2.
田梅 《传媒观察》2005,(7):30-3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市民为核心、主要从市民需求和都市生活本身挖掘信息来源的都市报迅速崛起,成为城市报纸零售和广告市场的重要力量。都市报的发展之路充满变革,从内容定位看,现今有两种模式比较流行:一是单一大众定位,即通过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主要需求提升发行量,“实用新闻”、“民生新闻”均是这类定位思路的代表;二是多个细分市场定位,也就是报纸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针对每个细分群体提供专门化的内容,通过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要间接地实现发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一本杂志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落,版式定位很重要。《中外少年》如果设计得像国外杂志那样,就只能满足少数城市“贵族”少年的品味,而脱离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读者,使他们难以接受。但如果版式呆滞,一成不变,又必然不能适应当代少年反应灵敏、活泼、跳跃、喜爱新奇等性格特征,使他们对杂志兴趣不大,内容再好也没用。打开杂志,首先跳入眼帘的是呆板的排列文字,没有吸引人的图片,就很可能不想看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下半年,齐鲁晚报启动了新一轮改版。改版后,从信息结构上看,新闻、服务加人文这种“三位一体”的格局日渐清晰,成为齐鲁晚报内容的三大主线条。其中,人文内涵的载体主要就是副刊《青未了》。
  作为齐鲁晚报创刊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品牌,这次改版,《青未了》在保持风格连续性的同时,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总的想法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趣味、范围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副刊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一些报纸的副刊之所以最终失去了影响力并日渐凋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重新研究读者的需求并及时进行内容调整,在少数人写、少数人看的模式中怡然自得,最终被多数读者抛弃。近些年,不少报纸的副刊萎缩甚至停办了,但《青未了》不但没有萎缩,而且一如继往地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究其原因,应该归功于几茬编辑人一直能够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编辑思路,不断地用读者喜欢的方式提供读者喜欢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说,这次调整,延续的其实是《青未了》内容创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时政新闻杂志,将内容定位于政治经济新闻,将读者定位于政界、商界、知识界。根据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南风窗〉2008年发行状况》,该杂志2008  相似文献   

6.
徐浩程 《新闻世界》2011,(10):24-25
杂志以"内容为王",一个点中读者神经的好选题越来越成为杂志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好选题似乎总是可遇而不可求。尤其在"厚报时代"的压力下,好选题不仅是杂志人期望,也是杂志人的苦恼。《决策》是一本面向党政官员的时政类期刊,创刊多年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决策》能在期刊的"密林"中异军突起,与其独特的选题策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新论点击     
专门化报纸展示竞争优势王眉撰文指出,近几年来,一批专门化报纸,如《经济观察报》、《体坛周报》、《环球时报》、《计算机世界》等,独辟蹊径,跻身综合性报纸占据主导地位的报业市场,获得了很大成功。究其原因,一是专门化报纸不是在已经饱和的综合性报纸市场挤市场,而是转向“专而精”模式,以异质化取胜,即与其它报纸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彼此难以互相替代。二是由于不可替代性造成的专门化报纸的价格弹性较小,即报纸定价对发行量和广告额的影响较小,即使它的售价高于综合报纸,读者还是不会改变购买行为。三是发行和广告易达到平衡,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8.
1.《物志》编辑思想分析评价一个刊物的思想内容及编辑特色,最重要的依据是认真研究刊物的文本和刊物本身。笔者对《物志》自创刊以来的11期杂志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读与分析,可以说,该刊在编辑理念、读者定位、内容及形式的编排等方面,都提供了诸多值得我们今天办数字杂志所吸取的经验。(1)精确受众定位的编辑思想《物志》能够在ALEX平台上取得“七万份”的下载量,与其准确的受众定位密切相关。首先,从受众的区域定位这方面考虑,《物志》诞生在广州,定位于城市主力消费人群,事实上其读者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几大城市。其次,…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中国期刊进入"专志"时代.《今日东方》读者定位、内容定位模糊,在"专志"时代沿用《东方杂志》的"杂志"模式操作,是其难以成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洁 《中国编辑》2007,(6):73-75
2005年7月读者杂志社推出了面向海外华人圈的《读者》繁体字版,这是继《读者》(维文版)、《读者》(盲文版)、《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之后,《读者》杂志实施发展战略——品牌的关联延伸和媒体的国际化——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读者》杂志对海外华人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王眉 《新闻界》2003,(6):15-16
近几年来,一批专门化报纸独辟蹊径,跻身综合性报纸占据主要地位的报业市场,获得了很大成功。《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体坛周报》、《环球时报》等一大批专门化报纸依靠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举成功。它们的竞争优势究竟独特在何处?一、异质化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报纸之间同质化倾向严重,“传播内容中的重复性信息太多,彼此可替代性太强;而在服务方面,大家都在尽可能地方便受众,做法上也大同小异。”①专门化报纸不是在已经饱和的综合性报纸市场挤市场,而是转向“专而精”模…  相似文献   

12.
赵国妮 《青年记者》2010,(12):54-55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题的定义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单语句。”这也是我最初对标题的认识,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才渐渐清楚,这只是最基本的。《知音》杂志副总编雷一大在接受采访时说:“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甚至是一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决定性‘印象’。读者选择报刊书籍,通常是‘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相似文献   

13.
喻国明 《新闻实践》2005,(12):26-27
定位策略:在人的需求层次的细分与读者市场的拓展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人物类媒体的定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这一新媒体类别的发展路径和市场空间的开辟。在以往,媒体定位的概念仅仅局限在“定位给谁看”这一层面上,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提法。以人为对象实际上是综合性媒体的一种定位方式,而这种传统的综合性媒体的定位策略的惯性又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媒体实务。比如《北京晚报》,它是以地域作为划分读者群体的  相似文献   

14.
写完《杂志报纸化》一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题目──“报纸杂志化”。现在不少报纸正在向杂志靠拢,办得颇似杂志,因而便产生了“报纸杂志化”的说法。虽然我们至今未见哪一家报纸被杂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化”过去,但是有些报纸向杂志靠拢的迹象和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迹象和趋势有哪些表现呢?一是追随杂志杂七杂八的内容。杂志以“杂”取胜,以“杂”见长,以“杂”吸引读者,如今不少报纸也在向“杂”的方向发展;天上地下,百行百业,千种知识,无所不谈,使报纸成了Magazine,成了装载“十八般兵器”的货真价实的“军用…  相似文献   

15.
任何报刊,编辑方针的定位恰当与否,都决定着读者群的大小,双重效益的高低。青少年报刊现在全国有数百种,编辑方针定位的准确如何,决定着自身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编辑方针的定位,一个是面向哪个读者层次的切入点的选择,一个是受众多层面需求的融合。 读者层次切入点的选择 《求是》(前身为《红旗》)杂志面向党的中高级干部,《人民日报》面向县及县以下党的基层组织,《光明日报》则主要面向知识界,大报如此,青少年专业报刊亦如此。《少男少女》杂志,面向的读者层面主要是城市中学生,兼顾农村,《中学生报》则面向占中学生80%的农村中学生,兼顾城市。不明确这一点,就不能稳定地吸引读者,保持报刊旺盛的生命力。《巨人》杂志,其实是面向少年儿童的,但由于名称表达的办刊方针不是一目了然,单纯宣传媒介中的评介,亦给人一种同时面向成人少儿工作者的印象,叫人误读为培养巨人的摇篮,这样,就失去了一批读者。本来,这个刊物面向少年儿童的作品文学品位是不低的。前几年有个刊物叫《明天》,还有一个刊物叫《未来》,也是由于编辑方针定位不明确,读者的阅读凝聚力自然就不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现在,这两个刊物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常购买和翻阅综合类文摘杂志,看的比较多的是《特别关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看多了,就发现一些问题,如:同一篇文章被不同杂志同期或者前后期选登;摘自图书和网络的文章越来越多;引用标明出处时有不规范的现象,等等.因此,笔者近日对近期出版的某本文摘类杂志的引用源(或者说出处)专门进行了统计,并试图从著作权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期刊情报站     
《远东经济画报-富世》/2006年11-12期合刊/改版号/80.00元2006年底在上海的《金卡生活》杂志上看到有关于这本杂志的介绍,但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始终没有找到。2007年春节期间,突然有一天在首都机场的书店中,发现了这本寻觅已久的杂志。打开一看,该杂志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所有权。《远东经济画报-富世》在内容上追求:“对你而言,什么是百万富翁般的生活方式,并且会讲明白什么是诠释精致生活,会成为你打造精致生活的指南和追求极致品位的‘圣经’”,并希望能成为“健康精致生活的引领者。近年来此类杂志在中国大陆市场是越来越多,追逐的“文化品位”“读者档次”也越来越高了,因此定价也由十几块钱演变成了百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在华韩国人为主要读者的《黑龙江新闻》创刊近十年以来,以“中国新闻韩文看”为定位,赢得了读者的普遍好评。特别是近两年,本报通过不断创新升级,提高了版面内容的深度和使用度。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期刊的装帧设计与其特有的内在功能如何达到有机的统一,是一个装帧设计者苦苦追求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觉得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得解决对杂志内涵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只有把握了杂志的内涵才能确定其形式定位。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试以笔者所从事的《书屋》杂志装帧为例。《书屋》杂志是一份属于读书类的期刊,创刊于一九九五年,其读者对象主要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其文体以小品、随笔居多,其内容文、史、哲、科熔于一炉,与《读书》等同类期刊相比,只能算是个后来者了。如何使这份读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