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知青故事应该让读者看清它的虚幻,而不是对它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向往。如何看待电视剧《知青》中的"激情岁月",把它理解为一种迷幻,还是一种真实,仍然是考验每一个观众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民国名刊简金》,共10本,以一刊一本或二刊一本的方式,分别选编了《小说月报》《语丝》《现代》《文饭小品》《太白》《杂文》《论语》《人间世》《逸经》《鲁迅风》《万象》《野草》等12种期刊的散文随笔,它们与通常以作家个人或以作品内容为中心的编法不同,别辟蹊径以期刊为中心来选编,不仅避免了编辑方法的雷同,也避免了所选作品的大同小异,突出了散文随笔刊物在繁荣散文随笔创作与促进散文随笔风格流派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散文随笔期刊的内在不同风格特色,因而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这里我不想全面地来谈全部十本书,而只想就其中副题为“《太白》散文随笔选萃”的《寒水悲风》一本引发而想说的一些话。  相似文献   

3.
孙犁书评的个性马晓声孙犁先生的书评,无论是在内容上,批评方法上,还是在行文上,都是很有个性的。我想,这与其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有关。他所评之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代作品;二是当代中年作家的作品。他的书评作品主要有《耕堂读书记》、《读作品记...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回忆录是作者个人经历的回顾,无论是沉吟独语,还是宏大叙事;无论是以正人手,还是从侧旁及,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重在亲历,尤重真实。而从读者来说,读回忆录,不仅想从亲历者中见历史的真实,更想从真实中解作者的态度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四季的情趣     
近来出版界对随笔散文似乎情有独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中的《世界文学随笔精品大展》,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八册的“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尤其是后者,无论是从装璜上还是从书的名目上,都是极其吸引人的。但是对我来说,与心性较为亲近与读起来较为亲切的,当属日本作家的散文与随笔——其书名就叫《四季的情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极得个中三昧。 钟嵘谈到文艺之产生,乃植根于人的情感之变化;而人的情感产生的时候,则是因为四时之感动:“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四  相似文献   

6.
《上下都很平坦》是马原写于1987年1月到5月间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是十几个十七八岁知青男女的下乡故事。十几年后,马原在其2001年的《再版自序》中说:“这也是我的一部带自传性的小说。”“我的这惟一的长篇并未给我带来所谓的知青作家的头街。”马原是个知青,马原在《再版自序》中说“我们那一代人许多都当过知青,现在它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这是一个只有生长于当时的人们才知晓确切含义的特殊称谓。知青。这是一段一代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每个知青都在身心上留下烙印。”那么,这段日子在马原身心上留下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我十七岁的时候下乡了,当知青。据说写知青生活不仅不时髦,而且已引起文坛前卫人士的愤恨。他们愤恨知青作家在文中流露的理想、纯洁信念和亲历的苦难。那么,我写一些知青生活中琐屑的事情,譬如吃。  相似文献   

8.
一、狼来了 进入2007年,我们将迎来一个媒体转型的时代。 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体转型的时代。2006年以后,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了两张IPTV许可证;2007年,第一批3G许可证也将陆续发放。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中国的媒体无论是报纸、通讯社还是广播电视,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在暗中涌动着一股激流,即争抢3G和数字电视运营资格。而各式各样的网络公司、传媒公司也竞相在与3G相关联的产业链当中寻找各自的定位,抢占阵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新闻学教育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发展;从单纯培养报纸采编人员到全面培养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网络传播到广告经营等多种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点也遍布全国各类高校,除了老牌的人大、复旦,北大、清华也相继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一时间,无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师范类学校:无论是科类学校,还是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纷纷成立或开办新闻传播类的院系或专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地震往事》是作家李木马的散文随笔集。书中通过50段往事的回忆,追溯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残留在作者心灵深处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向来是纪录片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纪录片也正是拥有了"真实的力量"才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作为精品纪录片(或严肃纪录片)所秉持的本质属性,还是作为文化商品的商业纪录片吸引受众接受的噱头,真实都成为了纪录片的标签.也就是说,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纪录片的史学价值、人类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娱乐价值、消费价值;无论是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真实都是纪录片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为真实生动记录和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馆藏知青档案史料,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4月6日,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学习和史资料委员会、市社联开展了向全市征集知青档案资料活动,并在《今晚报》刊登征集启事。  相似文献   

13.
医药考证论文,无论是介绍人物,还是考察事件,或是文献与文物的考释,都必须以史料为基础,引证大量的原文材料;而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准确性,影响论文的可信度。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中药药物名称、植物的性状,以求对复杂纷繁的药物名称辨别真伪,避免在中医处方、中药调剂使用中出现混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然而笔者在对医药名称考证论文的编辑审稿中,遇到了选题虽好但引证内容疏漏过多的文稿,感到有些作者对学术探讨的浮躁和不负责任。如《胡麻、小胡麻、胡麻子名实考》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魏文彬的2008     
张姝 《传媒》2008,(4):26-27
说起中国广电业的发展,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南广电。说起湖南广电的点点滴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魏文彬。 从他1993年执掌湖南广电的帅印至今,十几年过去了。湖南广电在中国广电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独立制片人制,还是平民视角,百姓情怀;无论是成功上市的电广传媒,还是气势恢弘的金鹰城、落地长沙的金鹰节;无论是娱乐中国的《快乐大本营》,还是唱响中国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魏文彬一直率领着湖南广电挺立在中国广电业发展变化的风口浪尖,为人所未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现代文学作家全集出版的数量骤增,成为一时的文化景观。在精神失重的历史时期,反映一位作家思想人格全貌的“全集”,据说可以填充市场经济的文化空白,对个别有志青年,不失有某种人生导向的作用。一位作家的全集,实际还是一部小型的文学史,他个人活动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历史活动的过程,因此被文学史家有意删改或无意忽略的史实,大概会在全集中恢复它们的真实面貌;反过来说,即使全集的编者出于“为贤者讳”的想法,想去掉不应去掉的篇什,也是难以通过负责任的文学史的五指关的。 作家全集的出版固然是一个好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汇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四季青作家丛书》 ,一套4本 ,分别选入了顾行伟、朱大建、曾元沧、钱汉东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作品。这套丛书的作者 ,均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会员。他们以新闻记者敏锐的目光 ,写下了许多反映新时期、新形势、新生活的报告文学与散文随笔。顾行伟的《晚秋偶赋》一书 ,由“晚秋偶赋”、“域外拾遗”、“朝露化珠”、“艺苑语丝”章节组成。细细品读 ,让人感到其作品雅淡冲和 ,颇有意境。作者突破了人和事的表象 ,探求着崇高的人性情感。他生在晚秋 ,实实在在看到过秋的繁华 ,无时无刻不…  相似文献   

17.
灵魂的救赎     
有三位高尚的人,都曾为自己的著作出版规定了出版日期。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忏悔录》里,对后人留言,嘱咐他们等到 1800年后,再发表这一作品;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在其遗嘱中称,他的《秘密日记》要等他死后 100年才能出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将其《莫斯科日记》藏之高阁, 50年以内不得公之于世。   这三部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真实,真实地记了自己和别人。真实成了这些著作推迟出版的原因。   我们从三位高尚的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个矛盾:他们既追求真实,但又用推迟出版回避真实。真实是一个烫山芋,想…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历史档案包括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它记载着流逝的岁月中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过往人物,无论就疾风骤雨的大历史场景还是庸常琐碎的日常小事件,无论是曾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还是籍籍无名的芸芸众生,只要进入了档案意义上的收藏,那么它就被记忆。  相似文献   

19.
录音报道的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者叙述的真实;二是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其中有一个方面出了毛病,整个录音报道就会失去其生存的价值。记者叙述,无论是口头的或文字的,都要求完全真实。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性更应当加以重视。因为录音报道之所以比文字报道感人、可信,关键就在于音响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知青档案,是"文革"期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它真实地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知青档案的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与知青个人密切相关的工龄、工资等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