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行车是一项“速度——耐力”性项目,自行车运动中所需的每一块肌肉都必须具备最佳的肌肉力量,不允许有任何薄弱环节,否则会影响技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训练计划,均组合了几种系统的力量训练模式,并构成各自完整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自行车是一项集速度、力量和耐力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特别是专项体能要求较高。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主要包括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和专项力量,以及骑行技术与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等。对国内外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短跑项目是典型的高强度无氧代谢极限速度性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很高。就如何根据普通高校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系统的短跑专项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运动训练一样重要,只有在恢复后再训练,才能取得对机体训练的效果,提高机体的训练水平,如果各次训练或比赛期间恢复得不完全,继续进行激烈的身体活动,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即过度疲劳。恢复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过程中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5.
将18名男性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肌电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对照等3组,采用实验对比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均能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消除,其中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法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6.
坡道骑行对发展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坡道结合齿轮比率的变化方式进行训练,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股四头肌与绳肌肌力的功能。用Cybex-600型等速测力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3个月的坡道骑行训练对受试者股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在4种不同速度的测试中,PT和TW值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随速度的增高呈上升趋,300°/s时提高最显著。坡道骑行是一种自然型负荷训练,能使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自然情况下有效提高专项力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运动性疲劳,对体育高考生来说,就是参加训练或比赛时,负荷超过机体承受能力而产生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产生运动性疲劳是考生进行了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及心理压力所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轻度疲劳会较快消除;中度疲劳就需要进行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恢复手段,才能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尽快恢复到原水平或达到超量恢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除了在思想生活上重视和关心考生外,还应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长跑的各项素质训练都是围绕着专项耐力这一主要素质进行选择和安排的。中长跑的专项耐力,是内脏器官功能、维持器官能力、速度、耐力、力量和跑的技术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专项力量素质组成 女子皮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由专项最大力量、专项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力量三部分组成。1、专项最大力量:运动员在极限负荷下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具体表现是运动员完成一次划桨的最大拉力。在比赛中,它是快速出发和有力冲刺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运动学指标分析,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几种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专项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上海自行车队短组3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对象。选择2011年全国比赛8场1km计时赛,以及期间分别进行的8节原地750m和蓝线行进750m训练课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方法分析;选择同期进行的12场争先赛200m资格赛,以及12节大坡行进200m和牵引125+200m训练课进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分析。采用德国SRM系统采集运动学指标,分析数据包括各训练比赛中的功率、频率、速度,同时记录运动成绩。结果:(1)原地750m训练的前两个250m分段及总平均功率(Pmean)和平均频率(Cmean)均显著低于1km计时赛;蓝线行进750m各分段Pmean、Cmean和即刻速度均高于原地750m,且总Pmean和Cmean与1km计时赛相比无明显差异。(2)牵引125+200m训练的两个100m分段的Pmax和Cmean、200m总Cmean和50m分段即刻速度均显著高于大坡行进200m训练和争先资格赛。结论:蓝线20km/h行进出发750m和摩托车牵引125+200m训练方法可能是更加符合专项要求的自行车短距离专项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包括争先赛、凯林赛和团体竞速赛。凡是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场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在最佳传动比的前提下,达到并保持最大骑行频率的踏蹬力。场地男子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应采用小负荷快速发力的训练形式,训练手段应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和供能方式等方面与专项运动特征相近。目前,在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关系、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东京奥运会赛前备战期间,针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采用的不同专项爆发力训练方法开展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为筛选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场地自行车国家队男子短组2名运动员为对象。专项安静爆发力训练选择男子重点队员周某的训赛数据,比较比赛中原地起动250 m骑行与场地大齿轮比追击摩托、Wattbike Pro功率车(英国)静止离座起动、Cyclus 2练习台等动模式静止离座起动15 s 3项训练间差异;高速行进间爆发力训练选择男子重点队员徐某的训赛数据,比较了争先赛资格赛大坡俯冲200 m骑行与场地车大齿轮比摩托全程牵引、Wattbike Pro功率车大负荷行进间离座起动、场地车大齿轮比公路行进间冲坡10 s 3项训练间差异。采用SRM场地版无线功率测量计(德国)和Wattbike Pro功率车分别采集运动员场地、公路自行车,功率车训赛中的运动学参数。结果:①周某完成场地追击摩托训练(GR=3.93)中Fmax和Favr与比赛(GR=3.64)相比分别高5.5%和5.1%(P<0.05),3个5 s分段平均踏蹬力中Favr-1st5s和Favr-3rd5s分别较比赛显著高5.6%和8.0%(P<0.05);②徐某完成Wattbike功率车大负荷(M7A10)行进间10 s骑行的Fmax和Favr与比赛(GR=4.50)相比分别高12.2%和19.2%(P<0.05),且两个5 s分段平均踏蹬力Favr-1st5s和Favr-2nd5s也分别较比赛高8.0%和35.6%(P<0.05),踏蹬力下降率(FD)与比赛相比低54.2%(P<0.05)。结论:大齿轮比的场地摩托拉开牵引静止出发15 s最大强度冲刺骑行是专项安静爆发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功率车大负荷等速方式行进间出发10 s最大强度冲刺骑行则在提高专项高速行进间爆发力方面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韩哲  刘歌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60-61,69
对备战2009年第11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汉体育学院男子摔跤队常用的一般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循环力量训练进行长期系统心率监控发现:(1)三种力量训练手段的强度排序依次是循环力量训练强度最大,速度力量训练居中,一般力量训练最小。(2)每堂一般力量训练课,按照甩片、深蹲、提拉、平推顺序进行,以保证整堂课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速滑运动员进入赛季后,身体和精神都会长期处于应激作战状态,很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性思辨,针对处于赛季中的速滑运动员特点,提出了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种类,并根据速滑运动员疲劳类型提出了利用抗疲劳物质、物理疗法、补充营养品及水、负离子法、睡眠等方法进行生物性恢复;利用音乐、赏识和催眠等方法进行心理性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肉疲劳后,被动(Passive Recovery,PR)、主动(Active Recovery,AR)、振动(Vibration Recovery,VR)和冰敷(Cryotherapy Recovery,CR)等不同恢复方式对肌肉表现(最大肌力MVC、爆发力MP、肌肉激活程度sEMG)和力学特性(肌肉硬度MS、肿胀程度SD)的影响及差异。方法:20名身体健康的普通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平均年龄(20.4±2.3 yrs.),平均身高(173.5±3.4 cm),平均体重(68.7±3.9 kg)。先测量非惯用手肱二头肌的SD、MS、MVC和sEMG,之后进行肘关节屈曲45°/s向心与离心收缩运动直至疲劳,再进行后测。其后以随机方式进行其中1种恢复,10 min恢复后立即进行后测,各恢复方式间隔7天。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SD、MS、MVC和sEMG在不同检测时间点的差异及恢复效果。结果:10 min VR和CR均有约15%的力量恢复效果,其中VR介入后sEMG的恢复效果显著高达(32.50±16.10%)。另外,CR可以缓解疲劳后的SD,但AR后SD(28.51±2.79 cm)显著高于疲劳前(27.93±2.93 cm),且MS(11.14±1.58 mm/2kg)相较于疲劳后(11.59±1.40 mm/2kg)也显著下降。结论:CR与VR均可有效帮助疲劳后的肌力恢复,2组间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同比之下AR则无法改善肌肉疲劳的恢复,甚至造成SD增加且MS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场地自行车不同传动比下大强度骑行过程中功率、频率变化进行测评,分析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在疲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名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别使用50:12和50:13两种传动比进行两次200m俯冲骑行测试,使用SRM自行车专用功率记录仪采集骑行全程的功率和踏蹬频率,分别计算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结果:运动员完成200m俯冲骑行到达终点前30s过程中,功率、频率前7s同时逐渐增加,8-11s功率增加但频率维持原来水平,功率在12-15s左右达到最大,此时频率约为130rpm左右,随后可见频率仍在增加,但功率逐步降低。场地自行车大坡俯冲骑行过程中,传统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净疲劳指数,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来自与是否将频率变化包括在内。结论:净疲劳指数较传统疲劳指数更好地反映了场地自行车骑行中的功率-频率关系,并能描述不同速度下的疲劳程度。运动员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传动比,降低频率来提高200m计时赛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体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根据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包括体操运动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两方面,以期为完善体操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唐琪 《体育科研》2017,(2):50-53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项目组重点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奥运会前一年的备战训练中,采用SRM系统对场地专项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监测,并对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不同专项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成绩与训练后血乳酸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奥运赛前专项速度和力量耐力训练的完成强度进行评价,为建立场地自行车专项训练强度的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自行车短距离阶段训练中不同专项训练比例可决定专项能力的变化,功率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的有效指标,结合乳酸变化可分析专项能力变化与供能比例、代谢产物清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