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马拉松决赛中1~8名运动员速度分配的曲线特征、速度曲线的阶段特征、段落速度百分率、各分段与总成绩相关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男女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曲线图基本呈V型;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变化率值都在3.3%~3.5%左右,保持高速度的匀速跑是马拉松速度分配重要特征;运动员个体之间不管成绩或名次相差多少,其各段落速度百分率具有相同的特征;男子运动员30 km段及女子运动员40 km段的成绩与总成绩成中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2012-2016年4次重大赛事男子马拉松比赛我国运动员的参赛、完赛人数、排名、成绩等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比历次比赛前8名获得者与我国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比赛成绩、节奏策略、分段速度百分比及各分段与总成绩相关性等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成绩呈上升趋势,比赛能力逐步提高.前8名获得者节奏策略走势呈"M"型.在10 km~35 km期间分段平均速度始终高于比赛平均速度.在25 km处再次出现加速,并保持到35 km,随后出现不断下降.全程分段速度波动较小.中国运动员分段速度下滑明显.在25 km前,其分段速度均高于平均速度,随后低于平均速度.从10 km开始,速度下降呈现直线趋势.前8名获得者没有在最后阶段出现加速情况,我国运动员提速也不明显.提高赛程中后段速度保持能力,合理分配体能,将有效提升我国运动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分段速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优秀男运动员百米跑的分段速度、分段时间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与我国优秀运动员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影响我国百米成绩向世界迈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外优秀个人混合泳运动员速度分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第23届到第27届奥运会和第八届和第九届全运会400m个人混合泳前八名成绩等数据统计分析,提示了近年来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该项目速度分配变化趋势,以及我国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依照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年龄分段和全国少年分龄标准,探讨了我国少年女子(13~15岁)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米及2个5米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建立了我国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录像解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田径世锦赛男子50km竞走项目前八名参赛选手的分段成绩和分段比赛速度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50km竞走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形式有"前快后慢"、"波浪起伏"以及"全程匀速";世锦赛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基本上是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匀加速,至30km-40km,达到最大速度,最后10km速度开始下降;竞走战术安排对50km竞走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男子50km竞走的运动员主要采用"跟随走"和"领先走"的战术安排。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5 000m决赛跑前8名运动员)和国外(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5 000m跑前8名运动员)2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5 000m跑比赛进行分析,以400m为分段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为了便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规律以及研究对象的5 000m跑400m分段成绩曲线图的总体特征,将5 000m跑全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起始段为从起跑后800m;途中跑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3~11分段(800~4 400m);冲刺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12~13分段(最后600m)。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发展耐力水平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项目的特点,重视对速度能力的提高,培养运动员在较高跑速下维持相对稳定速度的能力。同时为今后我国的女子中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健因素,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二和第三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进行处理分析,此构建了男子100m跑专项速度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外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男子4 km 个人追逐赛分段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和速度耐力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第4 分段成绩下降明显,建议应重点加强和提高我国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特征分析法,对2010年多哈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60米栏决赛前8名选手全程时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水平和速度利用率是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保证,栏间节奏的稳定性和最高栏间速度的出现是关键;在分栏时间、分栏速度和过栏时间上每个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以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注册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各省份成年组(20—39岁)的纵跳成绩为研究对象,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区域分布与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区域分布的特点进行统计,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认为:我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数和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只达到中度相关。建议依据二者的相关性,调整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选材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法等方法,以参加2009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的男子50km竞走项目的4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竞技年龄特征、速度分配与成绩特征、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等方面分析其竞技现状。研究表明:我国50km竞走运动员人数区域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云南、山东、辽宁等省份;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变化幅度较大;运动成绩与北京奥运会前8名的成绩相比差异显著;我国运动员小步幅,快频率,高重心,起伏大,髋关节转动小,走的拘束、紧张等技术问题没有太大改观。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 110 m栏和女子 10 0 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 ,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从分段时间看 ,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 2和第 3跑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与中国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及三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助跑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我国运动员在助跑向起跳过渡的最后阶段,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过大,起跳时垂直速度增加较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大;国外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出手初速度比国内优秀运动员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短跑鞋鞋钉分布的合理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为科学选择或设计钉鞋提供参考;方法:18名专业短跑运动员分别穿三种不同鞋钉分布的钉鞋全力跑,经过上面铺有塑胶跑道的测力平板,测试足底和鞋钉尖端部位区域的压强分布与变化,通过高速录像分析运动员右脚着地前瞬间的重心水平速度;结果与讨论:两排7钉鞋在第一跖骨位置没有安装鞋钉不符合足底受力分布规律,鞋钉2和3位置设计重复;三排7钉鞋和8钉鞋设计合理性好于两排7钉鞋。两排7钉鞋在第二排的鞋钉4,如果安置在靠近脚掌内侧第二、三跖骨位置,效果会更好;8钉鞋第二排最外侧的鞋钉5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去掉。结论:8钉鞋的加速性能最好,三排7钉鞋其次,两排7钉鞋最差;8钉鞋最符合足底受力分布实际情况,其次是三排7钉鞋,最差的为两排7钉鞋,在设计上有明显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关撑竿跳高文章的梳理,发现在论及如何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文章中,多集中于对运动员自身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外部环境(风速)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撑竿跳高相关文章进行收集整理;运用数理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助跑速度与撑竿跳高的成绩成显著正相关,水平速度与撑竿跳高成绩呈负相关;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辨,分析认为:风速是影响有效助跑速度、水平遗失速度的外部因素之一,表明撑竿跳高的成绩不仅仅与运动员自身的能力有关,还与比赛时风速的方向、大小有关系。该研究主要目的是提出风速是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撑竿跳高比赛过程中要对风速进行测量,以确保撑杆跳高成绩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在《田径竞赛规则》中设定在撑竿跳高比赛过程中测量风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今世界优秀 10 0m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参数分析 ,试图从最高速度的保持能力找出其成绩再次提高的突破口 ,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的制定找出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远的助跑技术比一般跑的技术要复杂的多,要求运动员跑的即放松、快速又要准确。因此,应该对跳远运动员进行专门的速度训练。通过采用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对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进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绝对速度,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以及助跑水平速度利用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男子1 500m比赛的速度和节奏特征。研究认为,男子1 500m在速度和节奏上表现为快速起跑、过程中先低速再加速、结束前速度维持三个特点,运动员可根据不同的比赛目的采取不同的速度节奏模式。国内外选手的生理特征和代谢能力存在着明显不同,是造成我国男子1 500m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