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伤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小说是指以农民工作为题材和叙述对象的小说。悲情叙事是农民工小说的基本表现形态。农民工小说的悲情叙事首先由于叙述主体对于现实的沉痛体验。不过对绝大多数农民工小说的叙述主体来说,传统文化的弱点和民族的创伤记忆,还有小说的传统和使命也让他们难以抑制地展开悲情的叙述。但是,促使农民工小说相当一致地相守悲苦叙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叙述主体内心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3.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当下坛集中了一批单位题材小说,这些小说镜像般地展现了单位人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拟从人性、化等角度对这小说进行烛照,以期引起人们对单位中某些消极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并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曲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雯 《英语广场》2023,(13):54-58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巴·辛格在大屠杀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辛格采用空间作为表征大屠杀创伤记忆的主要叙事策略,空间不仅是创伤记忆再现的场景,还参与到人物创伤记忆的动态建构和创伤疗愈中。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切入,结合创伤理论,从空间的神圣性、异质性以及时间性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后大屠杀时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创伤记忆以及辛格的创伤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在处理题材的态度上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别,但其创伤方法却有本质上的一致,池莉的小说也不例外,但池莉的近作《来来往往》却有所突破,池莉在这篇小说开始利用对立观念的平衡以消除观念过于直露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描写仙洞奇遇的小说大量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我们称之为洞窟小说。对于此类小说的产生,究其因,则不得不从先民原始思维、道教神仙思想、现实危机三点入手。于其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时期民众对现世的生存自由和永恒的生命存在的苦苦追求。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伤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雨作品的主题明晰清浅,故事具有可读性,叙事性强而语言平实,题材来自对现实生活矿藏的采掘。小说的艺术情境和人物形象都富有生活质感,并凝结着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严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堪称巧妙处理小说艺术节奏的典范,但这点却鲜有人论及。车文就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归纳了其艺术节奏的几种外在“型式”;剖析了其艺术节奏的内在“灵魂”,即一种情绪的律动;评价了其艺术节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这些意见为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了较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哈萨克作家朱马拜·比拉勒早期的小说创作为参照,着重论述了近期(90年代来)小说创作上的变化,即以往专注的“寓言”式的动物系列题材转向现实题材,由“隐蔽意义”指向现实意蕴,以及具体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婚姻、家庭纠纷等,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世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鲁彦小说的现实主义是以其所写地域的乡土特色、独特的抒情格调、植根于现实的心理描写、以及平凡生活场景为题材揭示社会人生的内在意义,并且将时代风浪引入作品,展现时代的历史动向,从而构成鲁彦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特点,还在不断的追求和开拓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使之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小说的崛起,本质上是一次叙事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历史叙事建构。奥斯丁小说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题材开口小,偏爱凡人小事,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又能于平凡处见真知;题材的特殊处理,使故事的发展绕过所有人的意料,又恰在情理之中;题材的选择与处理,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这三点构成了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革"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中,以"文革"作为题材和叙事对象的小说是创作数量最多和涉及作家最众的一种小说类型。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并不能简单视为一般类型的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历史反思、社会群体记忆的建构、民族创伤情感的弥合等多重意味的文学命题。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来理论界和批评界对文革题材小说及其叙事的研究,分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不足,同时指出了学术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叶广芩以一系列满族题材小说回顾历史,书写民俗,展现了她对家族及所属民族的认识与感悟,并立足于现实,揭示了满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现状,于字里行间充斥着眷恋与同情、反思与批判的复杂情感。因此,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展现了文学审美和民俗研究的双重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是当代小说的重要类别之一。50-60年代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强调对英雄人物正面形象的塑造,常常以革命浪漫主义加避对战争苦难的描写,以英雄主义,大无畏的气慨来淡化作为个体的人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新时期文学业工始后,这样的创作倾向有所改变,90年代,以邓一光为代表的作家注重描写英雄的普通性和普通人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经历苦难的人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前苏联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作为重要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