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攻击与自尊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传统的研究观点认为低自尊与攻击性相关,但近期国内外学者们的一系列研究对此假设进行了反驳和质疑,又出现了自尊稳定性与攻击相关说、自我中心被威胁说以及高自尊异质性学说。本文整理了前人对于攻击与自尊两者关系的研究和探讨,阐述了攻击与自尊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进而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疑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社会交往的重要方面——自尊在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自尊量表"、"我的班级量表"和"中国化班级戏剧量表"对71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与攻击行为间和秩序纪律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与攻击行为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学习负担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低自尊与攻击性相关。自尊水平已经很低的个体为避免感受到自卑、羞愧等感受,会攻击和伤害他人。也有相反的理论认为,高自尊会导致攻击性。因为低自尊者对自己评价较低,对自己缺乏自信,在挑战性的环境中一般不会采取有风险的行为。相对高自尊者,低自尊者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个体。以上两种相反的观点都得到了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甚至有些研究结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基于此,主要研究了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对924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心理控制源,自我交通感和自尊对羞耻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羞耻感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控制源呈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呈正相关;(2)自尊对羞耻感与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对心理控制源和自尊、羞耻感之间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高、低自尊组的结构方程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全模型的基础上,高自尊组少了心理控制源到自尊的路径,而低自尊组少了心理控制源到自我效能的路径,说明心理控制源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会受到自尊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认为,个体的自尊与求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大多是基于外显自尊的角度。该文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角度,分析了低外显自尊、高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尊水平不稳定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攻击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自尊、社会支持、人格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攻击行为产生的内在规律,认为这与家庭养育方式、人格、自尊等因素关系密切。为使高校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攻击行为事件发生,各方应注重高校学生个性培养,适时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江西省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显示,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检出率较高;留守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年级、性别差异;留守中学生高、中、低攻击组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攻击组的应对方式更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自尊的水平,自尊被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人们普遍认为高自尊比低自尊在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近年来,在人际交往、情侣关系、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自尊并不比低自尊都要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一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与自尊的关系,探究自尊对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的影响机制,为青少年运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攻击性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市体育运动学校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166名,实施Arnold H.Buss&Mark Perry(1986)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的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与愤怒和敌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青少年运动员自尊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自尊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作用于愤怒和敌意两维度.  相似文献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和丰富。国外S.Coopersmith(1967)、GF.Kawash(1985)、D.MNielaon和A.Metha(1994)等人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美国学对父母的行为方式与儿童自尊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自尊组儿童父母倾向于严厉惩罚,高自尊组儿童家  相似文献   

14.
李会芳 《海外英语》2011,(11):361-363
目前国内外对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原因的研究浩瀚如云,然而从自尊角度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研究却很贫乏。该研究旨在探讨自尊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关系。通过对大学生发放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自制的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发掘自尊与英语学习挫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尊是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重要因素,而且教师、家长、同龄人和学习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学生低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两所小学的373名高年级儿童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自尊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的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两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更为抽象的层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量表法,对沿海与内地城市、乡村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普通初中一、二年级的1895名儿童进行研究,探讨了儿童的自尊发展与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学业表现为基准考察,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在能力、成就感、纪律和公德与助人维度呈显著差异;(2)在能力维度上,沿海与内地儿童的高学业水平对应呈现高自尊态势,中、低学业水平对应呈现中、低自尊态势;(3)在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维度上,沿海与内地儿童的高学业水平对应呈现低自尊态势,良中学业水平对应呈现中等自尊态势,差学业水平对应呈现高自尊态势;(4)以学业表现为基准考察,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较低学业水平的儿童均有极强的高自尊诉求;(5)沿海与内地儿童的自尊发展,从学业因素与自尊6维度之间的关系考察,表现出鲜明的取向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体验与评价,或者对自己看得多高或多好的评价,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自尊与个体的积极心理与行为相关,低自尊与消极心理和行为相关。[1]坚韧人格被认为是集认知、行为、情感为一体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2],具有该特质的个体,经常能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保持一种积极投入、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认知情感状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了解高职生自尊、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对于预防高职生校园暴力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使用攻击性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10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AQ各因子得分处于或低于平均水平,自尊和敌意存在正相关,攻击性和解决问题存在正相关。这表明自尊对攻击因子中的敌意存在一定影响,解决问题影响着个体攻击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讨论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总体来说,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各自独立的,有差异的,但是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于内外自尊的关系的影响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某大学99名贫困生和96名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贫困生内隐自尊比非贫困生高,外显自尊比非贫困生低,且主要表现在大二和大四学生身上。(2)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分离的,并且在低内隐-高外显和高内隐-低外显组合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