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艺2+1项目”对于农村学生的成长以及农村学校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有利于转变农村学校育人理念,促进农村学生自信成长,实现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但农村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资源匮乏、师资不足、课程单调等问题。农村学校应不唯“条件论”,创造性地推进农村学校“体艺2+1项目”,探索生动、实用、高效的实施途径,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根本意指在于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因此,学生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成为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题中之义。在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上学路途的遥远性、硬件设施的落后性、情感关怀的缺失性以及同伴交往的区域性等,成为学生幸福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应该努力促进回归学生幸福的学校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步伐,中央政府启动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两免一补”政策。然而,免费政策实施后,随着入学人数增加以及班级规模的扩大,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面临着学生管理难和学习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进行随机抽样,对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存在学生难以管理、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困难、家庭教育缺位、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家与校的联系机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增加图书馆等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4.
地方     
《教育》2013,(34):13-14
河北:偏远农村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日前,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意见》,要求全省偏远农村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不得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撤并学校。农村校布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布局。河北规定,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农村学校合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考虑到农村小学校所具有的一些优势,美国政府开始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合作等措施来扶持一些需要保留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借鉴美国相关的经验,我国应该在正确认识农村小学校作用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农村小学校恢复与保留的原则,为农村小学校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农村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等,以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浙江省某县某农村学区参加2022年中考的学生数据以及学校规模等信息,以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成绩为学习起点,中考成绩为后测成绩,采用成长百分等级模型计算每位学生在在各门学科和总分的增值。运用相关性、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考成绩分别与学科起点和学科增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不同规模学校的中考成绩和学科增值的差异,以及不同规模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科起点与学科增值几乎可以完全预测中考成绩;虽然中大规模学校中考成绩优于小规模学校,但小规模学校对成绩增值的贡献均高于中大规模学校。可见,应从增值的角度肯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业绩,发现和认可小规模农村学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学校受课程资源、教育科研、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农村学校校本实施途径,才能充分体现农村学校的特色。根据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初步总结出“四阶段”校本实施策略,这种策略便于农村一线教师操作,适应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学生特有的知识、情商等特色,同时使国家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地方     
《教育》2013,(12):13-14
河北:偏远农村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日前,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意见》,要求全省偏远农村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不得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撤并学校。农村校布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布局。河北规定,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农村住宿制学校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农村住宿制学校教学现状看,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极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前置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对提高农村住宿制学校教学水平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前置性学习原则、前置性学习形式以及提升农村住宿制学校学生前置性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育观念难以更新、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等诸多问题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难免出现一些学业落后、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如何教育与转化这些学生,是摆在农村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部委     
《教育》2012,(22):12
教育部: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部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强调,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调整布局中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征求意见稿针对盲目撤并现象,提出要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在完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学校的班级,必须从了解和关爱学生入手,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鉴Creemers学校效能综合模型探索中国农村中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学生学校适应性为学校效能的一个替代指标,于2006-2008年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等5个省份的73所农村小学、2864名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多水平模型对农村小学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师生关系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影响较大;(3)学校生源质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发展的影响更大;(4)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学校适应性提高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十多年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研究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两省五县137所学校17000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probit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校园霸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霸凌水平高达31.5%,高于国内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霸凌的可能性;言语威胁、肢体冲突以及人际排斥等校园霸凌现象在住校生中都更为常见。在引入家校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纠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一致。据此,当前校园欺凌治理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努力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和医疗卫生条件,确保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正式、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刘瑞东 《教师》2021,(9):9-10
随着我團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相比其他走读学校,农村寄窗学校具备独特性,承担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寄宿学生养成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的重点。农村寄宿学校要想使每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金方位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8常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实践、校圈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慣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寄窗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农村留守寄窗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和经济意义上。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儿童心理发展、学校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建设等维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撑是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关的教育法规标准体系、科学的布局、教师交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一部分家长追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成为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选择。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教育资源较集中,师资配备较全面,把同一乡镇的学生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入学(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农村寄宿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能力,使寄宿生具备健康心理。笔者立足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宿舍+班级制度”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宿舍才艺展示活动等为载体,将爱心教育和教育惩戒相结合,实现了农村学校不同学段寄宿生的良性互动,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乐园,让宿舍成为他们温暖的精神港湾,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智育水平,有效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生极易辍学流失。导致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的因素很多,有主观上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问题,有客观上的学校、家庭、社会原因。其中由“城乡分治”制度形成的农村学生身份特征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农村学生上学流动机会和流动结果的丧失等客观因素,则是农村学生辍学的本体性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学生辍学问题,就需要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稳定农村师资队伍,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学生社会化流动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部委     
《教育》2012,(8):12-12
教育部: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敦育部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强调,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调整布局中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成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灵福 《教师》2014,(9):66-67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改以来,受经济文化、学校办学条件整体相对落后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学校,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已成困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在农村学校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探讨通过引领学生深入农村生活,开展切合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独具乡土特色的作文教学方法,探索农村学校走出的作文教学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