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紧缺矛盾并存。大学生捉村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实现农村创业,应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优化政策舆论导向,重视培养农科类人才,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篮子"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以往被视为冷门的农科类专业也开始"回暖",但仍有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专业了解存在局限性,导致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农科类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性、实践性与多渠道原则,通过凭借思想教育平台、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依托校园学生组织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策略,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国内创业教育的基本状况,结合农科专业实际,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与生产应用相结合。提出了稳固学生专业思想,注重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将中小企业研发需求与学生创业科研实践对接等创业教育思路,并就南京农业大学现行的“两课堂、双导师、三保障”实践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农科专业教师是培养农科大学生的主要力量,因此,提高农科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科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重塑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师德师能,进而提高农科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培养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极为突出,体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和创业培训的重要性。为了解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创业情况,对生物技术专业2016—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和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对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新农科形势下“双创”教育的尝试出发,提出一些可行建议。首先,加强“双创”教育课程的开设;其次,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予以个性化引导;再次,加入创业孵化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要构建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旨在全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为新农科建设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双一流”生物技术专业创业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科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业教育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当前农科专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努力走出农科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支优势互补的专兼职创业教师队伍,构建农科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是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一项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能够延续"五四运动"光荣传统,使广大青年学子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区情、民情,发挥农科专业优势,服务农业生产."三农"问题调查、"三农"政策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科技支农等活动内容是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实践证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农科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发挥专业优势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认为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在对其根源进行分析中,认为思想教育成效不足、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是导致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的重要原因,并从辅导员工作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一种新的职业选择,大学生创业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以云南农业大学2016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全国疫情最严峻时期成功创业的经历,剖析在创业初期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学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为新农科建设下的"双万计划"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理想的形成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农业高校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形成,关系到未来农科专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科类大学生作为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其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毕业后是否投身新农村建设。文章对当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从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农科类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并做出实效,需要创新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加强师资平台、项目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在专业学习中寻找创业机会与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检验专业所学,最终形成创新创业与专业互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村一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了有效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工作功能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农忙实践开展特色农科人才培养,结果表明:农忙实践是农科大学生正确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形成的重要实践形式,对特色农科人才的人格魅力塑造有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前置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对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15所高校99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创业能力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个维度构成;(2)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创业行为和创业结果.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  相似文献   

16.
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的现实需要,侧重素质拓展,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实践锻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农科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养成等三个培养途径,以促进农科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创业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引导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意愿很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毕业生必须协同合作,构建多元联动机制,才能有力地提升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干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是个特殊的群体,具备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却扎根在最艰苦的基层。创业不仅可以锻炼自我,还可以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带领农民致富。海西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大学生"村官"任重而道远。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模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成败。文章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创业模式出发,举若干事例作佐证,阐述了海西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放宽眼界,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这对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发展,以及现代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玲 《职业技术》2015,(1):53-54
从大学生就业现存的问题出发,分析当前制约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学校、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探索大学生创业团队有效服务新农村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实践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A3):159-160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随着高校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日趋明显,现有的常规认知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在农科专业显得尤为明显。差异化教学方法研究从农科园林专业入手,分析大学生专业认知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消除大学生对农科认知的误区,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认知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稳固专业思想,确定奋斗目标,充实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