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88):161-162
幼儿园走廊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有利于美化园所环境、突显园所特色和发展理念,并且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忽视走廊文化的教育功能,忽视走廊文化建设的安全性、实用性,幼儿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加强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要提高园所及教师对幼儿园走廊文化意义的认识;要注重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安全性与实用性,要让幼儿参与走廊文化建设,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要突显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育人性",实现"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培育幼儿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要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观照传统文化,尤其是身心浸润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尚未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更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指导思想、目标追求、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上。幼儿园文化建设要秉持幼儿为本、教师为本的理念,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建设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尝试把现代文化气息多形式、多渠道地沁入教师、幼儿的心田,追寻诗性智慧,领悟文化精神,让幼儿园处处弥漫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教育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和再发展。其中,幼儿学前阶段教育工作中实现农耕文化的挖掘和应用,既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有效传承农耕文化。幼儿园中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农耕文化的融入,可以加强幼儿与自然、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教师可以教导幼儿热爱劳动、保护环境,对于广大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现阶段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的一个可靠对策。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幼儿因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现代幼儿园管理的一大内容,就是重视幼儿固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培育幼儿园的组织精神。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必须跳出原有的狭小横式,不应仅重视组织结构,还应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变革。本文对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文化蕴涵着幼儿园的办园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园长对理想幼儿园模式的系统构想.它决定着幼儿园的精神面貌,是凝聚和激励全体保教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力量,是幼儿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应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幼儿文化四个方面,全面、系统、高品位、高标准地构建幼儿因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节日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就学前教育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具有促进幼儿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幼儿文化主体意识等价值。可在现实中,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往往忽视幼儿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当前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存在教育性不足、对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的理解肤浅、缺乏文化主体性培育意识等现象。对此,应该从提升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素养、推进家园合作及整合社区资源、坚持以幼儿实践操作为路径、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等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幼儿园文化自信教育。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文化建设对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该从构建精神文化,提升办园品质;构建课程文化,提升教育品质;构建制度文化,提升专业品质;形成办园理念,提升做人品质等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园所文化,为幼儿园教职工的发展和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将幼儿园课程建设有效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德育品质,也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推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一举多得的有效举措。当然,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红色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过程亦是如此。鉴于此,本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阐述了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旨在清除二者融合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农事节气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传承的瑰宝。将农事节气文化资源运用于幼儿园劳动教育能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和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文章从分析农事节气文化资源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入手,调查当地幼儿园将农事节气文化资源运用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出农事节气文化资源合理运用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策略,同时为同类型幼儿园运用农事节气文化资源运用于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幼儿园办园之魂。幼儿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念之上,即必须塑造让幼儿快乐、适应和健康的园所文化。幼儿园文化建设首先体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上,其次体现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再次体现在管理文化建设上。其中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包括制度建设背后的理念,还包括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行为文化,以及制度背后的秩序文化。幼儿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环境、制度等形式物化下来,同时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体现幼儿园教师主体性的文化,生态学的方法与幼儿园教师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一种由班级、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镶嵌的复合生境,也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行政人员、幼儿家长文化的互生互构。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影响其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化屏障是一种因文化差异而阻碍文化沟通的现象.文化屏障现象的存在会加深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程度,也不利于幼儿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逐步消除文化屏障现象对幼儿园教育的不利影响,政府应改革教育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幼儿园应加强园所之间的沟通,建设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加以积极引导,促进幼儿、幼儿园、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生命之根。幼儿园文化建设对幼儿园的发展和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四个途径构建园所文化、提高幼儿园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之成为幼儿园打造特色、长久稳定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15.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并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性别文化的视野透析幼儿园教育,试图探索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班级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所有课程内容,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家长的互动等等.它包括整个班级的教师、幼儿、家长,是幼儿园集体教育作用下的产物.应从“班级文化的形成动力来自对幼儿的常规培养”、“班级文化的灵魂源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班级文化的形成方向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三方面探索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叶谦 《教育导刊》2007,(9):15-18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核心手段,课程文化则是制约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瓶颈。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乃至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行。积极的、优质的课程文化是影响幼儿教师发展、幼儿综合素质提高和幼儿园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洪素芳 《学周刊C版》2019,(15):152-153
本土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幼儿园改革的现实要求。幼儿在园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教育中,全面综合地方文化资源是真实的、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富国强民的需要,教育中对经济、政治的使命过于重视,导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缺失。在世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演变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必须坦然应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的实质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和培养幼儿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与理解。幼儿园主要通过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文化课程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