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赛博文化”与人类的孤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器用”与“道统”的结合,传播手段一定会“内置”为文化要素;网络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使人类距离“物本”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两种“主体间性”感性孤独将带来感受能力的蜕化,破坏主体的完整存在,影响人的自然质量;网络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质量,信息崇拜破坏有意义的相对封闭状态,使人类文化失去理性孤独,“速度”将高于“深度”,成为社会智慧主流,包装的文化快餐将更进一步地排挤精致的文化大餐。“文化轴心时代”的学术大师与艺术大师在未来社会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3.
张强 《记者摇篮》2005,(7):26-26,47
无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中“学术”的不被理解是广泛存在的事实。在人们眼中“学术”常常是晦涩难懂的“异物”,学者也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学术著作也就成了无人能懂的“天书”。但是学术著作的出版又是文化积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们更着重于从学术著作的市场定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需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学术”的内涵与外延、性质与功能等等基本问题。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好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4.
休闲与广播     
范明 《视听纵横》2002,(6):18-19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面貌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休闲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美国,人们大约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有1/3的收入用于休闲,有l/3的土地用于休闲。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网络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企业文化、员工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在浏览网络信息上有很大的自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上网浏览,查阅信息,而不去触及不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石油企业网站的新闻宣传,一方面要吸引人们进行网络活动,主动浏览石油企业网站.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达到石油企业网站新闻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时代发展迅猛,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有意思”的东西所吸引,一些强调娱乐性的“网络图书”“影视图书”等在近几年确实“火”了一把。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手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甚至成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将微博融变成线下图书的“微博图书”。这类图书是时代的产物,“接地气”、易传播,也是出版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把握。但这仅仅是图书百花齐放的一个小窗口,出版社文艺出版品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即出版能引导读者深度思考,并能让其心灵和思想得到启迪和提升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之父”泰普斯科特(Dont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传统媒体言论的看法:“在过去资讯垄断的权威时代里,人们无法找到真相,而掌握及控制资讯这就可轻易欺骗他们。”他同时也指出:“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会透明化,极权和欺骗将不容易存在。”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7,(5):38-38
对于“国学热”的产生,尽管人们褒贬不一,但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地看待它,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在全球覆盖面越来越大、人们的共识也越来越多的同时,人们的“寻根”意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复归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所以,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沈培 《视听界》2002,(5):57-57
21世纪是一个祟尚个性化的时代。有人就曾不无偏激地说:“这个时代.哪怕让人批评都可以,至少证明了你的存在。最可怕的是没人议论你,人们根本忽视你的存在。”所以,人们宁可喜欢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棱角分明的人,也不喜欢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面瓜”。那么,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到底表现在哪里,我们如何培养这种个性魅力以及保持这份个性魅力等等,我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几点,在此呈出,与各位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0.
在以传统门户网站的网络动态新闻一统江山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的同时,WEB2.0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势如破竹。新闻评论是针对社会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言论。网络新闻评论是通过网络媒体上就当前的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当今社会呈现出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客观趋势,而网络评论最能反映出多元而驳杂。网络评论的多样性与互联网传播特性、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等有密切的“关联度”。网络评论与网上的互动参与。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评论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时代,资料管理员是知识信息海洋中的“导航员”、职业情报员,也应是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学者”。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只注重“保管”的角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新的角色定位需要对资料管理员有新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本文主要从资料管理员角色定位和基本素质要求及提高素质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达到人们对网络信息时代资料管理员工作的重新认识和更多的支持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催化了传媒产业“碎片化”,而碎片化,个性化,智能化也是移动音频类应用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每天能做的事情大概也就那么几种:上班,看报纸,喝茶,听收音机。而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自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就进入了种类繁多的发展时代,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这诸多种类也就造就了我们生活的时代注定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也总是不能完整地去做完某件事情,生活空间别分割的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3.
张立彬  陈镭 《图书与情报》2007,(6):50-54,58
网络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它为普通情报与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与利用,提供了一个高速而便捷的平台,并成为当前文献史料工作一个新的“聚居地”。其中,网张作品的电子表述改善了史料的技术呈现;网络作品的虚拟色彩增强了史料的“史感磁场”;网络作品的开放性质扩大了史料的搜索空间;网络作品的交互特性拓展了史料的交流渠道;网络作品的个体属性更新了史料的表现形式。在新环境下,网络史料有“静态网络史料”与“动态网络史料”之分,而“动态网络史料”又有“显性动态”与“隐性动态”之分。网络作品的史料价值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功能,同时,它也从反方向推动了网络作品自身呈现形态的变化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今天,人们正步入“e”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达到了1.37亿,十个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人们在实现“地球村”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滋生的许多新问题,其中“村民”道德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搜索领导力     
“领导者不是制订计划,而是确定方向;领导者不是组织与配备人员,而是让员工协调一致;领导者不是解决问题与控制,而是激励员工。”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搜索”无疑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领导者!搜索让新新人类面对网络无所不能,搜索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首选途径,搜索成为人们创造无限网络财富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旭春 《兰台世界》2004,(12):12-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已经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社会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将对档案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及相关学科理论的不断渗透,使得来源于社会而服务于社会的档案工作领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思想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步伐,已成为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档案天地》2006,(3):32-34
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对档案人来说,“办公自动化”、“E-mail”、“虚拟”等新鲜词汇的背后,带来的可能就是“没归档”、“涉密”、“数据无法读出”等址人追悔莫及的事,一次一次的教训提示人们,“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档案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Voice     
《网络传播》2008,(2):95-95
“网络使人们的现实生活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全世界将成为一个‘数字地球村’。全新的网络文化正在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为之改观。网络文化冲击了世界上所有的现存文明,任何一个民族和个人都被迫接受它、适应它!网络文化冲击的全方位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滞后的行动,受的冲击越是剧烈,产生的反作用和副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9.
铁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高铁时代”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万物因时因事而变的规律性,也要求档案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丁子轩 《新闻知识》2023,(6):27-32+94
对于智媒时代以及未来“元宇宙”时代的交往景观,学界与业界已形成“时空自由”的共识性想象,并依据该想象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与产业布局。这种想象虽然具有进步性,但也存在“技术乌托邦”倾向。智能交往网络并不能使人类交往变得更自由,目前交往想象中的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只是技术深度伪造的假象。在该假象下,人们陷入“技术迷思”,过分追求突破时空界限,而忽视了人本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实质上,交往自由不在于技术对时空的征服,而在于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沟通,如何让人更善于交往,如何让人在交往中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