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时间及空间上所遵循的规律。文章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如何通过英语简单旬和复合句来体现语言的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  相似文献   

2.
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遵循的规律。由于认知思维模式,观察和描述事件时间角度的不同,影响到图形背景的选择和图形背景的位置顺序。本文着重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探讨翻译的过程,力图通过这个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图形/背景原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原则。了解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另外,对外语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歇后语的基本意义是否与其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相同将汉语歇后语分成本义歇后语和非本义(别义)歇后语两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歇后语是图形,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前一部分为背景,后一部分为图形,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背景先于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2)歇后语虽然句法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即:遵循“参照物”到“目的物”原则。这一讨论对于歇后语的准确翻译、正确理解和使用乃至引发对歇后语的多角度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图形和背景     
沈娇 《考试周刊》2011,(14):31-32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鲁宾提出的图形-背景理论,以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为例句来源,研究多义动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认为动词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可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在不同的语境下,某一个义项成为图形,其他义项退居为背景。人们在学习或认知某一个动词时要形成一个图形-背景的图式,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该动词的各个义项。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试从日常生活中,诸如成语式谐音广告、汉语诗词、标语、习语、短信息等汉语的语言形式和现象的角度出发,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其产生的逆反化现象进行认知方面的简要探讨和分析,为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对汉语文字魅力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图形-背景原则是心理学中格式塔原理的一种,同样也可适用于语言学,解释众多语言现象。该文立足于这一基本理论,对现代汉语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原则在汉语结构中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0.
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自Talmy率先将该理论用于语言研究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就把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看成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介绍了该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有机地将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调控过程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阅读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诗歌语料分析,从图形/背景理论的"空间关系"和"时间事件"角度分析两者所代表的汉英诗歌语言,发现汉语诗歌多通过"空间关系"体现图形与背景,而英文诗歌不仅使用"空间关系",而且运用"时间事件"加以体现。本文认为这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及英语的时间性特质息息相关,这也体现了汉语的空间性思维及英语的时间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图形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突显原则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重点分析了三类比较特殊的歇后语,并指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汉语抒情诗更具有图形——背景的特征,由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原诗。在弥补前人多以文本为主题进行研究空白的同时,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浅议汉语抒情诗的英译,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瑞彪 《海外英语》2013,(4X):132-133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可以被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近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已被应用于翻译实践。该文通过实例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简单句、英语复合句和英语长句的汉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阐释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语言学涵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方式,并从汉语成语中的图形-背景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成语中图形-背景关系的现实化,分析了该理论对成语理解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是认知语言学中一种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内,不少语言研究者们都常试着用这种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倒装句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学生对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位置的注意,从而更好地认识倒装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背景理论可以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本文概括了图形与背景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汉法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对简单句和复杂句的汉法互译进行分析,旨在打开汉法互译的一种新思路。图形是指信息值高的突显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较低的参考信息为了衬托图形而存在。法语中主句具有图形的特征,从句及其他限定性短语具有背景的特征;汉语中的图形和背景比较隐匿,读者在理解后才能识别。因此,在汉法互译中根据信息的突显等级和信息值来选择和布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