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移民史研究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但是,以往的移民史研究多侧重于全景式的研究,区域移民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在区域移民史的研究中,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又多集中于前期移民史的研究.以福建移民史研究为例,尽管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多偏重对中原汉族入闽的研究,而对明清及近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对现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林国平教授和邱季端先生联合多位闽籍知名学者,协力攻关,历经数年努力,终于写就约76万字的<福建移民史>,并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突出的特色,填补了移民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面对五四白话新诗散文化的无序状态,新月派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新诗格律化并非像有的评论家所说的“复古”或“拟古”,而是在强调传统格律的同时,又对传统格律进行了解构。新格律诗既是自由诗的格律化,又是格律诗的自由化。新月派站在历史的高度,将诗歌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自由化或格律化浓缩在同一时段并将二者辨证地融合在一起,为新诗的发展确立了可资借鉴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五邑华侨华人史》以世界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为背景,着重考察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群体——五邑华侨华人的形成过程和个性,尤其是以五邑华侨华人的家乡为视角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作品与争鸣>中对小说<沙家浜>的批判,本文认为小说<沙家浜>的产生,在文学界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它解构了样板戏固化模式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及人物形象的固化;其次,它解构了样板戏固化模式对人民大众意识形态中被固化的社会历史记忆.由于样板戏文学本身存在的裂痕与矛盾,人物在人性方面不可掩饰的空洞,小说在解构的同时所重构的人物关系及其情感纠缠,就显得更具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3):101-104
借助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理论”对《威尼斯商人》中“契约”所蕴藏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策略,对《威尼斯商人》中“肉偿契约”的理据性、观念性、道德的歧义性和法制的虚伪性进行“解构性”解读,揭示莎翁时代所处的历史转换时期的人文道德特点,重新解读被规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而形成所谓的“人文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王统、道统、族统三维共构,制度化的儒家道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纽带联结作用,西学东渐,中国文化首当其冲,开始蜕变,1905年废科举,三维共构被釜底抽薪,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至改革开放而加速,新的文化道德重建成为全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而仁智互见。  相似文献   

7.
芦敏 《文教资料》2014,(19):73-75
蒙元前期,数次出兵朝鲜半岛。元朝建立后,一方面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并在其地设置达鲁花赤、征东行省。另一方面与高丽保持和亲,将公主下嫁于高丽世子。通过辽东陆路和太仓、庆元、泉州等海港,包括公主、官吏、文人、武士、商人、奴仆、罪犯、流民在内的大量华人迁入高丽,为朝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融合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理论理性批判》(《实践感》之卷一)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通过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批判,提出其实践理论。该书是其实践理论的重要作品,对于后来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只有处于对话中的历史才是我们的历史,《扶桑》就是凭借对话才得以成功发掘了华工的移民史,这种对话在表层上是叙述者“我”与扶桑的对话,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华工移民史与正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故事新编》是带有新历史主义叙事特征的小说集,其特征有四:忠于历史精神与主体人格张扬;价值崩溃、意义消解与深度建构;古今杂糅与悖论组合;油滑写作和反讽戏仿。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陌上桑》所塑造的罗敷形象是比较典型的,人们历来称颂罗敷是坚贞美丽的民间采桑女。然而,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罗敷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女子。  相似文献   

12.
先进典型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历史与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传播,价值观日趋多元,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群众对先进典型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全面。与此同时,对先进典型的解构成为部分青年对待先进典型的方式,消极的解构严重伤害了先进典型的价值,降低了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启发性。对先进典型的科学重建是增强先进典型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以电脑、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作为“小众团体”的高职校园文化借助新媒介开始向“普泛化”的趋势转变,新媒介在解构高职校园文化的同时,又在人际、信息、群体等三方面重构了新的高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初以来,宏大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追求。由《子夜》开始的左翼宏大叙事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辉煌。但这种服务于政治理性主义的宏大叙事显示出结构模式化、风格单一化、思想浅表化、目的功利化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这种宏大叙事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拆解,很多作家通过对题材、表达方式、思想内涵诸方面的调适重构了一种新的宏大叙事,使宏大叙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字谜中的拆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格的拆字,在字谜中被广泛运用;字谜中拆字的特征与非字谜中拆字的特征基本相同: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于“六书”的约束;字谜中的拆字也有两种类型;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相似文献   

16.
冯内古特对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内古特认为,传统小说遵循因果假设和僵化的时间与内容概念的表现手法,不适用于表现德累斯顿毁灭这样一个非逻辑性的题材。他需要一种既给读者提供可以理解的叙述,又不显得是以理性解释事件的小说形式。他尤其需要一种将持续时间视为第四维的小说形式。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的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解构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叙事模式,使历史与想像结合,现实与幻想结合、历时与共时结合,使作者成为小说文本的解释者,从而重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将鄂伦春人尊崇的山神建构为整个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山神树被砍伐这一影像意味着山神死了,这是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像化结构。山神这一文化符号附在孟金福身上,使孟金福具有了双重文化身份,由此形成了文化符号的人化重构——永恒性的神附着在一个67岁的老人身上,最终必然随着孟金福肉体的消亡而死去。因此,正是通过“山神”符号的建构、解构和人化重构,纪录片预言性地凸现了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被消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海登·怀特的新主义历史诗学探讨了历史话语的转义性、叙事性、审美性以及意识形态性,拆除了传统的文史界限,瓦解了历史话语的客观性,引起了历史哲学之真理性与审美性的融合,在历史的叙事性与叙事的历史性之间建立了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