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作品的风格体现在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新闻在传播消息提供信息,完成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审美等其它功能,给受众以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相似文献   

2.
按照“其文如其为人”的著名论断,批评报道的质量、新闻批评的社会效果,都同记者,通讯员的总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总体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也称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也称业务素质).如果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不敢批评,是新闻工作者素质上的重大缺陷,是失职行为,是一种耻辱,如果不抱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深入采访,靠道听途说便写批评报道,势必发生失实等差错,产生极坏的社会效果。如果不公道正派,而以采写批评报道作为达到个人某种私欲的手段,将产生更为恶劣的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的总体素质状况决定着新闻批评的社会效果,而新闻批评的实践,又是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的极好机会和学校。批评报道的巨大作用和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不是简单的现场再现.在内容上,要求短而真,短而实、短而新;在写作上要求短而精、短而活、短而快。要做到这些,记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里所说的真,就是所表现的思想、精神、事实是真实的、准确的、具体的。这里所说的实,即翔实、充实,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对社会现象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这里所说的新,是指新闻作品的题材、内容、观点、角度、语言等,要有新意。所写事实应是新的情况、新的动态、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具有新的价值.而要达到真、实、新,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素质。只有记者平时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才能在采访事件过程中,才能抓住它的实质,使新闻作品具有典型性、思想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新闻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它们性质不同,对记者素质要求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话剧《前线》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客里空。作为一个记者.他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并且活灵活现。近读两则新闻.笔者颇感相似:  相似文献   

6.
政治记者在日本媒体中位阶较高,成为年轻记者的追逐目标;但在实际采访中。政治记者往往成为政客的跟班,其报道内容集中于人事而非政治,采访付出了繁重体力。但缺乏脑力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同行都知晓,所谓新闻批评,是新闻媒介就经济文化建设、改革开放、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人民内部的缺点、错误所作的报道和评论。其中既有自上而下的批评,但更大量的是自下而上的批评,包括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干部作风问题,职业道德问  相似文献   

8.
随着明星炒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某些记者挖掘明星新闻不择手段,娱乐新闻正面临假新闻和低俗化的双重伤害。担当新闻采编任务的娱乐记者,在不断揭开明星隐私的同时,也面临着  相似文献   

9.
记者几乎每天都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新闻,但一件客观事件发生后,在有的记者眼中能够发现其新闻价值,有的则不能;有的记者能在其中挖掘出重要新闻价值,有的记者能看到的新闻价值很表面很浅显。在外部采访条件相同的状态下,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发现力之间存在着决定性的关系。一、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边缘体裁与新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业都是在创新中前进和发展的,以传播新的信息为本的新闻事业更需要创新,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如此。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新闻事业的体制和机制要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创新,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本文以管窥豹,只谈当前新闻报道形式创新遇到的一个问题:边缘新闻体裁在新闻创新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四不象”的遭遇   在笔者历年参加的各种好新闻评选会上,评委们一次又一次遇到了同样的烦恼:一些作品的体裁难以界定,是“四不象”。有的报社送评的消息,有评委认为它是通讯,有的报社送评的言论,又…  相似文献   

11.
14年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拍下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喊出的“我要读书”的心声。一张照片改变了这个贫困山村小女孩的命运,更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实施。教育记者“观察一切”,“及时发出警报”,为的都是中国教育这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最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宗旨,也是教育记者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邢常葆  黄东红 《东南传播》2010,(11):120-121
新闻敏感是记者不可或缺的素质,是新闻记者的生命。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和国家政治方针政策,博览群书,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间断的新闻实践可以培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独具慧眼发现新闻,挖掘出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3.
朱利伟 《视听纵横》2009,(2):111-11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闻采编岗位的专业分工逐渐细化,近年来,在电视领域出现了的电视编导(文字记者)、出镜记者、电视摄像、后期制作等专职岗位。分工的细化不仅符合传媒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起到促进专业领域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提高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理解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也出现了专业人员的视野局限化,院校培养和个人后续学习功利化的倾向,笔者今天所述的新闻摄像领域,就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敏感——记者的宝贵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李梦桃 《新闻窗》2008,(4):29-30
一篇新闻报道能否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否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能否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反响,这首先取决于记者采访和挖掘新闻价值的功力,也就是说,记者采写稿件的质量体现了他本人的专业素质,即发现、捕捉、挖掘新闻的敏锐观察能力,也就是新闻敏感。确切地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周围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征  李勇 《新闻前哨》2011,(2):77-78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与舆论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名词,新闻报道在传达消息,满足受众对于新近发生事件的求知欲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着一种舆论导向作用,因此报道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正、公平与客观。尽量让新闻报道符合事件本身的事实,尽量不要在  相似文献   

16.
我是基层的业余通讯员。由于本身所处环境的限制,不敢轻易动手写批评稿。遇到该批评的人或事,便在写作体裁上想办法以抒己见。前一时期,某县窃电严重。供电部门少数人利用手中处理窃电的权力谋私,不搞“公了”搞“私了”,暗地里收受贿赂。我如果采用“消息”体裁写批评稿,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需要新闻编辑记者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加强自我学习,以明确具体的素质要求为前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下笔者从新闻编辑记者发展自身素质的必要性着手,对具体的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一、素质及其三个要点关于素质是什么的问题,有多种解释,《辞海》的解释最富于积极意义: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大致符合历史的真实和人们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地方报纸及其记者素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假如地方报纸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难以立足于媒体竞争中。跨区域新闻采访作为地方报纸纯地方新闻的重要补充,意义非同一般,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的需要,都迫使地方报纸越来越重视和开展跨区域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20.
刘虹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5,(10):54-55
记的素质是指一个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而记最重要的素质是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在新闻传播中常常有这样析情形,众多记一同采访,所得却不大一样,有的人捞到了“大活鱼”,有的人只得到“小虾米”,还有的人劳而无获,空手而归。究其原因,无不与记的新闻发现力有关,记新闻发现力的强弱,决定了记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