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这三讲,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现在,笔者在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现在,笔者在总结原“三讲”的基础上,想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解析几何》课本中第102页的复习题,谈谈例习题的新“三讲”. 题:(解析几何第102页)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通过点P和抛物  相似文献   

3.
数学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课本例题、习题不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而且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高考复习中,应回归课本.  相似文献   

4.
纵观1995年的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不论是命题的指导方向和原则,还是落点和难度,都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1)考基础、考课本,考基本能力;(2)考基本方法、技巧、思想;(3)考题不偏不怪,根植于课本。因此研究高考题与课本例习题的联系意义深远而重大。那么今年的高考题与课本例习题究竟有何关联呢?在今后的复习中又该怎样处理课本例习题呢?下面谈谈个人之拙见:  相似文献   

5.
高考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植根于教材,来源于教材,着眼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贴近课本,有所变通,难易适度,富有新意”.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其与课本例习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习题;有些高考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新排列与重组合,总可以从课本例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教材能为创设数学问题、有效考评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命题以知识为基础,贴近教材,体现了对全体考生的公平、公正原则,有些高考题可利用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找到求解的捷径.高考题虽植根于课本却活于课本,高于课本,是从课本例习题的内容和方法出发,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挖掘;是从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上去运筹;是从吸取课本例习题的思想、规律出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去追求.不论是复习资料,还是竞赛试题,基础是课本,课本是依据,课本是根源.所以,高考总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例习题是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它不仅经过了教材编写专家们千挑万选的过滤,也经历了教学一线教师们千锤百炼的洗礼,是大浪淘沙的精品,是编者、教者、学者共同解读与创造的杰作.不论...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很多让考生感到生疏的题目,实际上它们都是在课本例习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例习题把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对于典型的例习题,通过课本中的"源"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结合高考试题中的"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作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势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中不少考题都源于课本,这就要求深钻教材,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例题与习题挖掘改造,综合开拓,以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以高中《立体几何》P46习题10(1)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可以发现,在试题中能找到课本习题、例题的影子,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因此只要抓住课本不放,强化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夯实课本教材知识,认真研究例题、习题,定能走出困惑的题海,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在备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部分试题来说明高考试题无论形式上还是方法上源于课本.例1(2015年湖南高考)设函数f(x)=ln(1+  相似文献   

9.
正课本中的例、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或寓一般性的结论、或蕴含着深刻的背景材料,是课本的精髓,也是高考命题的源头.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本中的例习题进行变式探究、引申拓展、横向联想,并能巧妙运用其中一些结论,以题攻题,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把握高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近年高考命题谈高三数学总复习孙岁超(广东省吴川市二中524500)究竟高考试题与课本中例、习题有何关系?高三数学总复习,怎样对待课本中例、习题呢?笔者结合近两年全国高考题,作些探讨,供参考.一、取材于课本中例、习题的高考试题仔细观察近两年全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1.
高考复习历来提倡回归课本.一方面,翻开课本。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课本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命题人创作高考试题的园地。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激发着命题人的灵感.因此,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过适当改编而成的.高考命题追求创新。创新可以推陈。推陈意在创新.下面以2006年高考中几道推陈出新题为例,领悟高考命题人思想的精彩,并从中探索回归课本复习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高考,命题者都会出一些新题,也会改编一些典型的陈题.不管怎样,万变不离其宗,考查主要的数学知识、主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仍然是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高考试题命制的途径,从五个方面举例说明,以抛砖引玉.一、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蓝本整合而成课本的例题、习题都是专家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华,它浓缩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很受高考命题人员的青睐.据统计,每年由教材中  相似文献   

13.
高考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上的例习题都是编者从茫茫题海中经过反复筛选、精心选择出来的,是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思想的纽带,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要求教师不断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多种功能,深化例习题教学,发挥例习题的内在潜能,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本文谈谈对高中数学例习题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晓静 《考试周刊》2014,(98):57-58
<正>近些年的数学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教材的基础作用——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来源.回归课本,认真钻研教材,活化课本习题,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摆脱"题海战术".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一、深入研究课本教材、突出重点、重在联系.江苏数学高考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特点和知识综合.重点内容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考查时保持相当高的比例,并达到相当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相当一部分数学题目都是由课本上的例、习题通过一定的方法改编而成,这对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把教师、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向课本,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分析历届高考试题,现就试题与课本例、习题的联系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第18题,题目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道题是数学高考命题的突破,其导向是高考命题可以出课本上的原题.这无疑是对教师暗示了一种教学导向,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师生负担,同时要狠抓课本、深入研究课本、挖掘隐含在课本中的数学思想和潜在价值,通过对课本的研究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笔者通过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合理设计以及对其再开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试题中有许多题源于课本例题、习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以课本习题为生长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课本习题进行探究与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部分高考试题就是以课本例习题为素材,通过一定的变形、延伸与拓展而命制的.历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发挥教材功能,所以我们应回归课本,重视教材,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延伸、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便切实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历年高考试卷命题所遵循的原则.因此,我们在高考数学复习时应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尤其对课本中典型的例习题更要注重加以引申、拓广、变形、发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利用课本例题和习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推广结论,探究解法,构建知识模块,提炼通性通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回避题海战术,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它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关于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的示范性、迁移性,是数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本例、习题,挖掘其潜在价值,并加以运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得心应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