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6月4日上午,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的圆满成功,也为"深海勇士"11月前往西南印度洋进行海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蛟龙""海龙""潜龙""海斗""海马""海燕""深海勇士"……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海洋科考投入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计划,中国探海神器"蛟龙"号将在2020年完成全面检修升级,并在新的母船"深海一号"的搭载下开始全球环形航次。相信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深海勘探事业将会取得新进展。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深海潜水器的"龙"系列——"海龙""潜龙"和"蛟龙"。  相似文献   

3.
《少先队小干部》2012,(Z2):22-23
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开展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提供重要技术装备,中国科技部自行研制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并将之命名为"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2011年8月18日,"蛟龙"号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试任务,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终结兔和小倩利用时间机器也参加了这项实验。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政府、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杰出人才,主要还是由我国高校自己培养的。比如,神舟七号、八号、九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都是这些年我们自己培养的,都是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峰 《课外生活》2011,(22):37-39
2011年7月1日,"向阳红09"试验母船运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按预定计划向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进发。"蛟龙"号此次行动是要执行为期约47天的5000米深海下的科学探索和试验。去年7月13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已下潜到3759米的深度,使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下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出台9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更加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2011年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在全球科技的大博弈中,不被淘汰的关键就是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之路是异常坎坷的,如哥白尼的"日心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等重大科技创新都经历了漫长的坎坷。重大科技创新与创造型思维具有科学性、非主流性、稀缺性与隐蔽性特征。我国在创造型人才培养和创造型思维培育方面仍存在"过分追求考试分数"、"过于注重形式"、"教育和学术的功利化"和"模仿与创新的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民族进步的源泉。高考评价的育人功能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体现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高考广东卷试题中出现人民健康生活、现代农业发展、海洋资源利用等丰富多样的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应用的具体情境,在评价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原题呈现研究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南中国海科考中,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在南海首次下潜,最深达3955米。4月21日,"雪龙"号科考船载着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中国极地考察国内极地码头。5月3日,"大洋一号"船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凯旋青岛。深海、极地,遥远而神秘,而以此为目标的海洋科学探索正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科学迎来春天后的40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从起于累土到九层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圆梦航天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科学技术发展、创新工程。在中国人圆梦航天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创新的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自从20世纪90年代制订并启动"三步走"的战略以来,航天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以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标志。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包括从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的多次试验。其中,从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进行无人飞行试验、验证飞船发射,突破舱段分离、从太空返  相似文献   

11.
《少年科学》2010,(10):F0004-F0004
<正>今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海平面以下3759米处。潜水器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了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为了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8月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历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多年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国家需求,聚焦国际前沿,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本次全国科技周活动围绕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展示了我国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果等内容,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科学发展中的创新能力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量子通信不仅对军事、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还可应用于涉及秘密数据、票据以及证券、保险、银行等领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智慧的精髓,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近年来,我国对民生科技的研发正在逐步增加,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社会支持创新,创新应反哺社会。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让人们享受安全、健康、舒适和智能的生活。否则,科技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全球来看,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德国针对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8日,武汉市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人声鼎沸。人们聚集于此,见证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顺利下水。从今往后,"蛟龙号"有了自己的专用母船,我国又添一大洋调查利器。功能:既定位为综合科考船,又服务于深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1月13日,由584名中国利-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结果揭晓。"勇气"号和"机遇"号登陆火星、"曙光4000A"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分别列2004年世界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首位。在中国十大新闻中,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占了六项,而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一大半是有关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的。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3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北京举行媒体通气会,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4"。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首都科技创新已经具备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优势和条件,北京正在日益成为创新环境最优、创新活力最足、创新成果最多、辐射带动最强的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离不开科技的土壤和摇篮。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怀揣着航天梦想,正展翅腾飞。随着一声点火的号令,一枚枚由少年科学家们自行创制的神舟火箭腾空而起,飞向蓝天,队员们的航天梦想也一起腾飞。西安交大附小少先队组织紧抓神舟七号飞天圆梦的良好契机,举办了以航天·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盖牵涉的领域众多,需要把气候、环境、资源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近海和远洋深海统筹起来考虑。近年来,我国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兑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承诺.极大地展现了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对奥运的独特魅力.文章在探讨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系统循环的规律,指出了奥运活动的周期性决定了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的周期性;北京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将经历一个从社会科技集群创新向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转化,再由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向社会经济扩散的循环过程;随着北京"后奥运效应"的积极影响,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将扩散、外溢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服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