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 《生物学教学》2003,28(8):25-25
2001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一节的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真正理解生态平衡的涵义呢?我想到了天平,用天平来巧解生态平衡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解题,能使问题变得简单。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质因数分解后,根据题中条件将质因数适当组合,组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的应用是在教学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有些难题常常需要用逆向思维,从未知到已知,一步步去想。若用线段图帮助理解,这种逆推法非常有效。但若无法画线段图分析就不易理清思路。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列表倒推法,  相似文献   

5.
6.
运动学中问题求解一般是根据题设条件和运动学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可有时显得繁琐,但如用位移时间图象或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往B地,  相似文献   

7.
一、解释DNA的多样性例:由24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可因其碱基对的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A.4120种B.2404种C.4240种D.604种解析: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有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就有n个不同位置,每个位置的概率分别是C41(A、T、G、C),因此种类为n个C41的乘积等于4n。本题n为120,故选A。二、解释蛋白质的多样性例:有5种氨基酸,假设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最多能合成几种不同结构的三肽?假设每种氨基酸不限,又最多能合成几种不同结构的三肽?解析:决定多肽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同学们总是感到非常难学,其实,用一些常规方法解题也能够提升解题能力。一、试一试针对理论分析效果不好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实验进行释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直观体验,达到化解困惑之目的。比如,在学习短路问题时,我们有时会对课本插图中的现象持怀疑态度,因此可设计下面实验进行说明:如图1,在灯L1的两端并接一条导线,灯L1的工作情况就  相似文献   

9.
10.
以下两道题是贵刊2001年第5期22页的有关相互作用的题目,的确是高考复习中经常碰到的难题,用常规的推理与计算很难求解.原文采用以非惯性系为参照系,对学生而言,方法人口较窄,解法不够浅显直观,且有一个错误答案,第一题应为B、D.用图像法处理这两题虽然要求较高,但能迅速定性求解.  相似文献   

11.
题1 设有编号分别为1,2,3,4,5的五人自左至右排队,规定第k个位不站编号为k的人(k=1,2,3,4,5)有多少种排法? 这是一道常见于各种复习资料的排列组合题,许多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面对此题都一筹莫展,总认为限制条件太多而无从下手,本文将给出此题的一种有效解法,并把此题加以推广。我们先将题1推广为: 题2 设有编号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蔡萍 《考试周刊》2010,(48):179-180
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学起来兴致高,课堂气氛好,知识也能听得懂,可是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畏惧心理。因为有些物理实际问题,若仅按照常规思路,问题有时会变得相当复杂,甚至无从下手。其实,如果思考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特殊思维巧解物理难题,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开拓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特殊思维方式解决化学难题可简化过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拓宽了人的视野,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1所示,线圈A与导轨、金属杆ab构成一闭合电路,导轨位于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导轨平面,若使接在线圈D中的电流表G中电流从c流向d,则金属杆ab的运动应是  相似文献   

17.
圆锥曲线的定义有两个,我们分别称为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第一定义我们可统一为:设M为圆锥曲线上的任一点,F_1、F_2是椭圆或双曲线的两个焦点,长(实)轴为2a,焦距为2c,F是抛物线的焦点,d是M到准线的距离。则有:  相似文献   

18.
解难题     
《中学生数理化》2007,(5):35-35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高三辅导课上见到下面的电学题,学生解不出结果.经过探索发现,用等效电源可以求解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叙述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说起来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令人苦恼的是,长期以来,关于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法的问题,人们总还是有些纠缠不清,一直存在着争论,以致于虽然绝大多数书上讲到叙述人称时,只肯定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的存在,否定了第二人称叙述法的存在性,但在讲完了第一人叙称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后,不得不化或详或略的笔墨,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阐述说明一番不存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