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靓 《科教文汇》2008,(2):161-161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在荒诞派作者反传统的作品中体现艺术的本质,即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在荒诞派作者反传统的作品中体现艺术的本质,即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袁忠惠 《科教文汇》2007,(2X):180-180
加缪的作品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谬感。他的《局外人》偏重于揭示人与人日常生活处境的冲突,塑造了在荒诞的生活处境中痛苦挣扎的独特的莫尔索形象。莫尔索以在习以为常但又枯燥无味的日常琐事中,以一种置身事外、不屑一顾的态度反抗。进而揭示出存在主义文学中对荒诞意识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陈希 《科教文汇》2007,(12S):169-16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5.
加缪的作品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谬感.他的《局外人》偏重于揭示人与人日常生活处境的冲突,塑造了在荒诞的生活处境中痛苦挣扎的独特的莫尔索形象.莫尔索以在习以为常但又枯燥无味的日常琐事中,以一种置身事外、不屑一顾的态度反抗.进而揭示出存在主义文学中对荒诞意识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金慧玲 《科教文汇》2013,(35):51-52
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有代表性的后现一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荒诞艺术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精神创伤。深化了反战的主题。蓦  相似文献   

7.
论布鲁斯式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群 《科教文汇》2011,(14):206-208
布鲁斯是独属于美国的一种黑人音乐形式,它产生于黑人被奴役压制的动物般的生活,如何看待自己、摆脱自身困境、解放自己的灵魂,是所有美国奴隶生存的核心。在黑人日常生活中,布鲁斯音乐家们逐渐培育出一种苦中有乐、寓悲于喜、欲哭还笑的风格,这种风格后来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一种重要书写方式。布鲁斯所代表的美国黑人的存在状况和美国白人的历史经验最终产生某种契合,同时也表达了全人类的历史经验和关于自身荒诞存在的体验。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布鲁斯成为现代人类的另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陈蓓蕾 《科教文汇》2011,(34):91-92
世人都奉爱德华·阿尔比为著名的荒诞派剧作家,其代表作《动物园的故事》为荒诞派巨作,笔者却不认同,并从主题、人物设置、矛盾冲突三方面进行阐释,认为:荒诞只是外衣。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日文坛的卡夫卡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代中日文坛上出现的卡夫卡式作品,发现所谓卡夫卡式文学的思想特质归根结底是一种荒诞主义精神,这成为卡夫卡式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潜流。以卡夫卡式文学的代表作家残雪、川上弘美和多和田叶子为例,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1.
王艳  陈孜蹈 《科教文汇》2009,(24):250-250,276
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城堡》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通过对众多女性的刻画,表达了他对于当时女性生存状况的看法:普通的女性只有攀附权贵,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生活,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生存状况颇为艰辛,如更有反抗权贵者,则命运更加悲惨。通过对文中主要女性的剖析及归类,可以看到卡夫卡对处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寄予的深切同情及在这样的父系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普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安德鲁·戈登出生在苏格兰的林利斯戈,两年前的一天,他和一个朋友喝啤酒,突然他发现酒吧桌子下垫着几张餐巾纸。原来,因为桌子总是摇晃,酒吧的员工只好用这种方法把桌子垫平。  相似文献   

13.
习琲 《科教文汇》2012,(11):71-72
本文从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中"笼子"、"时间"、"观众"诸意象构成的孤独困境,"饥饿艺术家"以"饥饿"为存在态度的反抗,以及"小豹"的生存状态和"艺术家之死"应引起的反思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孙少佩 《科教文汇》2011,(11):63-64
方鸿渐和莫尔索都是生活于荒诞世界中的人,面对荒诞,钱钟书和加缪实现了一次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都主张直面生存困境,并付诸反抗的行动去赋予生命以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围城》与《局外人》中主人公荒诞的生存意蕴,从而进一步体会中西这两部伟大作品所体现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作为戈多信使出现的小男孩和一夜之间出现的四,五片新叶就是戈多本人,是戈多的外化:一、在失去信仰的时代里让两个决心自杀的人为希望而等待下去,戈多的外化必须出现,才得以让自杀式的等待有了希望的理由。二、人们一直坚信等待下去的希望其实只不过是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事物,加剧了戏剧的非理性。三、贝克特本人在创作期间的生活经历让戈多更加的明晰。四、静止戏剧中人物"性格"及"发展"的"动力"使戈多必须作为外化时而显现。  相似文献   

16.
瑞士的厄里希·冯·丹尼肯自1967年开始写了《众神之车》一书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众神之金》、《神的奇迹》、《太空之神》等一系列图书。在这些书中列举了世界各地大量耸人听闻的“事实”来论证所谓的神就是从外星飞来的宇航员。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作为戈多信使出现的小男孩和一夜之间出现的四,五片新叶就是戈多本人,是戈多的外化:一、在失去信仰的时代里让两个决心自杀的人为希望而等待下去,戈多的外化必须出现,才得以让自杀式的等待有了希望的理由.二、人们一直坚信等待下去的希望其实只不过是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事物,加剧了戏剧的非理性.三、贝克特本人在创作期间的生活经历让戈多更加的明晰.四、静止戏剧中人物"性格"及"发展"的"动力"使戈多必须作为外化时而显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哲理视角分析了《人的命运》一书的写作动机及人物特征,以他者角度描述了发生在中国19世纪20年代的革命,并由此寻找那远在他方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三国演义》中“智绝”诸葛亮最重要的陪衬人物的庞统,虽然也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反而过早地陨落了。纵贯庞统的一生,他的悲剧更多的源自他的性格。在那样一个乱世中,此种性格有这样的悲惨结局其实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哈罗德·品特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他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生活的荒诞代表作《归家》。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俄狄浦斯情结角度出发去分析该戏剧,探究作家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